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2-11-20 23:26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陈龙
家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习惯文章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陈龙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有力的支撑点,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适应最新高考语文教育改革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为今后教学的更好开展做好准备。新的高考语文改革要求教学要在加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念。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做出相适应的课堂阅读教学设计。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应养成积极主动广泛阅读的习惯,加强语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总之,教师要对自己的阅读教学活动思考反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变换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在一次次思考反省中提升阅读教学的能力。

一、养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由此可知,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对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巨大作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才能静下心琢磨书本内容,逐渐摸索出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并应用到之后的学习中,然后经过不断运用,最终才能慢慢地固化为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要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拓展阅读的视野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为紧张,要在每天有限的时间里“挤”出时间供自己阅读,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善于利用课后的零星点滴时间阅读,积少成多。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别,精读需要安排特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泛读则不同,它可以利用学习和生活中的间隙进行阅读。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后,阅读的广度在不断拓展,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生可以在饭桌旁或书桌里放置一些报纸杂志,方便自己利用空闲时间或在学习间歇期用以调整思维,放松大脑。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单纯进行泛读而与其他学科时间的相冲突。

(二)养成使用工具书、做笔记、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的习惯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是因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所以要求学生阅读时准备好工具书和做好笔记,以应对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可能遇见的生字词和晦涩难懂的句子,尤其是古文阅读。方便的工具书和勤于查工具书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阅读障碍的同时加深对它们记忆。与此同时,在学习时要勤于做笔记,语文知识涵盖面广,知识点多而杂,而勤于做笔记的习惯一方面积累了知识点,对记忆不足进行弥补,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日后的查阅和复习。许多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导致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对疑问似懂非懂没有彻底解决,不但没有留下深刻记忆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应引起师生的注意,在之后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养成做笔记的方式解决学习难题。

(三)在阅读中应养成勤于思考、及时动笔的好习惯

阅读学习中学生应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思考有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中,大脑将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从而更好地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明白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在深入细致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做一些简要的记录,为后面阅读问题的解答提供作答的依据。有时阅读时的感悟就在全心投入思考、引起思想共鸣的一刹那,及时地记录会准确地反映自己的感悟体会,达到深入理解的效果。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将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触发灵感,因为类似的情感体验更容易达到理解文章的效果。

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根据材料和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朗读、默读、泛读、精读、通读、跳读等,阅读时要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报纸杂志类,这类材料生活中学生阅读时主要是拓展阅读范围,所以易采取泛读的方式;小说类的文章的阅读通常采取默读的方式,因为这类文章理解相对比较容易,采用默读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把握脉络;散文类的文章则比较适合朗读,通过大声地朗读,才能感受到作者语言组织的魅力、思想情感和写作思路;古汉语的学习则更多表现为精读,要弄懂字的发音、意思、用法和句子的主旨,达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需要说明的是各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单独的,在阅读学习中往往会根据问题和阅读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不同方法间的转换,以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二)以教材为例充分解读,进行阅读方法的练习说明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正说明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典范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在教材这个例子上演练阅读方法,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把教师在教材例子中传授的阅读方法应用到阅读习题中去的有效迁移。例如,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史铁生的文章《合欢树》,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回答设计的问题:母亲生前说过的那些话和做过的那些事如今还缠绕着“我”?作者为何要提“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这件事?文中均提到了那个看树影的孩子,并以此作为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含义?这就涉及阅读教学的方法通读与精读,学生通过通读全文就可以解决前两个问题,但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就需要精读,因为通读是读懂文章大意是基础,而精读则需要掌握具体内容,深入探究。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方面入手,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和创造的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入手:

(一)提高阅读的认知感受能力

认知感受能力包括认识文字的含义、读音、和运用,掌握文意感受文章写作思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不断运用语言表达感受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这个读既要有广度又要有精度。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中对阅读的积累。读既是对高中语文课本中文章的精读和背诵,也包括课外材料的阅读,学生在读与背诵的过程中可以渐渐地形成语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多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知识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此外,阅读交流探讨也是较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兴趣是最好的方向标,对学生来说,传统的阅读形式永远局限于一种形式,学生没有其他选择或提高兴趣的空间,只能按照古板的要求去做,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音乐,使学生忘忧、放松、心旷神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阅读进行交流探讨,这同样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提高阅读的认知感受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探讨活动可以使阅读收益得到深化落实。通过交流,既可以训练学生提炼主题、解析文本、归纳结构以及交流表达等素养的发展,又可以使学生对读本有更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根据主题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可在这个推荐的范围内和主题下鼓励学生进行自选。通过提高阅读的认知感受能力,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阅读理解能力建立在阅读感受力的基础上,阅读中学生要通过对文章起提纲挈领作用或升华和深化主题的重点词句段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达到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目的。通常这些字词句段的理解需要联系前后文反复咀嚼品味,要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煮书”,否则是体会不到语言表达的精妙,更不会挖掘出句子所隐含的深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时内心要“静”不能急躁,这样更有利于聚精会神思考。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情感,并形成阅读习惯。

(三)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阅读创造力是指阅读的过程中,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是对阅读的升华。每个人的个人经历、知识能力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在阅读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第一要鼓励学生在个人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大胆地想象。黑格尔曾说:“想象是最美丽的花朵。”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课中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打开自己的思路,激发灵感。第二,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创造的前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不要直接将问题讲授清楚,而要善于有所保留的引导激发学生质疑,将留有思考余地的问题转给学生,供其质疑,用以培养阅读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它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教师要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多角度的思考与分析,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总结得与失,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和对文字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在科学合理的学习训练中语文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习惯文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上课好习惯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