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万有荣
抗挫力是学生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是指学生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沉着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并以坚韧意志进行处理的能力。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本身含有的特殊性质对培养学生抗挫力具有很大优势。教师要融入这一培育目标,特别营造抗挫力训练情景,指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加强抗挫水平,完善意志品格,为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体育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需要借助有效的指导方法和训练手段建构多种良好素质。其中抗挫力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健康、乐观地抵御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宽广的胸襟,以坚强的内心面对人生。因此,教师要拓宽体育教学价值,有效落实抗挫力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此为主题,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小学时期,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对成长中出现的种种挫折持有不同认识和表现。比如,学习中存有一定难度的体育项目,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毅力。当面对一时间无法完成且劳累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初步会选择逃避,且畏惧困难,导致无法更快掌握体育项目,且影响了个人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真实认知,难以从中取得积极成果。在客观状况下,教学中选择实施抗挫力培养,则能帮助学生灵活应对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使其潜意识中懂得处理困境,坚定自信心。这既能更快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促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另外,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其中健康包括了心理和身体,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困境体现在学习、人际关系和自我情感等方面。一些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和不理解的知识,会有厌学情绪,严重时面对问题会感到气馁,甚至逆反;人际方面也会有焦虑等反应。而体育课程中多种多样的实践锻炼活动可以让学生放下戒备,以开朗的心情面对问题。同时体育中的锻炼项目多,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以及不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参与抗挫折训练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与他人合作,从中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综合来说,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力的培养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发展路径,更是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价值的重要表现。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能忍受并且应对挫折是一种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如今小学生普遍处在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遇的挫折和逆境较少,由此导致很多小学生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充分认识,一旦遇到较大的逆境,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对小学体育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心理层面出发,让他们能认识成长必然会出现挫折,对此保持平和状态。同时,教师也要从体育学科的特征出发,对可能会出现的逆境进行举例,让学生充分认识今后所遇到的挑战,以此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其能以正确的心理应对。另外,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向学生介绍有效处理逆境的健康心理,如正视自我、积极乐观、勇敢等,从而保证学生在今后遇到挫折时能拥有正确的情绪,提升抗挫素养。
挫折可以说是个体成长中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情形,除了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更加需要一定的能力处理,比如,经历失败后可以继续振作的能力、承受失败的能力、接受负面消息的能力等,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能力,而是很多核心素养的集合。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抗挫素养,不仅能有效处理成长中出现的困境问题,还能增强自信心,拥有更加坚定的意志。那么依靠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除了心理的正向引导,教师还要着眼于能力方面的训练。比如,对挫折和困境的判断。很多学生在偶然出现的困难面前,因没有特别的心理准备,由此在行为上也会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的情形,这也导致他们无法很好地历经挫折实现个人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设置合理的障碍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辨别,进而寻求解决办法,分析自身失败的原因,使其能充分借助应对困境的过程提升个人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基于体育教材设置抗挫力引导情景,具象化地让学生认识成长中挫折的存在以及正确应对的重要性,使学生构建挫折思维,进而主动改善和强化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身的意志力。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名人事例和格言等鼓励学生,让其认识到挫折是无法逃避的,要树立正确的应对的心态。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体育健儿一步步面对挫折困境,最后以坚强意志取得成功的情景案例,刺激学生的内在情感,给予精神的启发。如泰戈尔的所阐述的思想:“我一路走来的世界,是由许多生活中的挫折所滋润。”对体育运动的展开来说,不可仅限制在体育课堂上,而对师生二者之间的互动来说,也不可只限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向课外环境中加以拓展和延伸。
在展开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并无限制性的要求,小学生也会和体育教师倾吐自身的想法,更好地表现自身所具备的运动天赋。所以,若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保障师生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运动技能,就要结合小学生所具备的相关特征,实施课外拓展活动的有效性设计,这样才能在小学生参与课外拓展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有效性互动,将其融入课堂中,营造积极的抗挫折教学氛围,在思想上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但要注意的是,抗挫力包括了多种积极的心理和品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抗挫力训练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结合体育项目,设置差异化的障碍训练内容,以此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比如,在情绪方面进行练习,一些学生面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失败,常常出现消沉情绪。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具有难度的训练内容,当学生一时无法掌握,就要及时引导他们正视当前的情绪,控制冲动放弃的心理,认识当前的心理状况后保持平和,进而坚强、勇敢地再次练习。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逐步会掌握正确应对挫折的心理,由此更易于增强自身应对挫折的自信心。
切实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必然是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强化。所以,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在课堂中设置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认识挫折,并从中学习应对技巧。比如,体育课堂中经常性地组织篮球、跑步等比赛,并设计奖励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有赢得比赛的机会,也无法避免地要面对输的结果,在取得不好成果时,自身的情绪受极大影响,而这恰好是学生锻炼挫折力、反思自我,并挑战个人的良好机遇。所以,教师要把握体育比赛价值,就此正确引导,让失败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助力学生向上发展。除此之外,抗挫力要保证学生从中获得韧性与毅力,这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将生理和心理训练整合,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比如,跑步训练项目,一开始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毅力坚持适合年龄段的长跑,很容易半途而废,就会自动放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上进行鼓励,并教授科学的跑步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跑步的实用技巧,通过反复训练克服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建构正确的抗挫思想,主动将经验进行迁移,在其他的训练项目中灵活调节情绪,达到有效抗挫水平。同时,在学生完成困境应对后,再次组织交互活动,让学生从中反思抗挫的心理和方法经验,以塑造扎实的抗挫品格。
要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就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方法,保证学生在这一方面取得实质进步。抗挫力是一种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此项能力需要有与之对应的挫折情景。传统小学体育并不注重学生内在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更多侧重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学生在挫折面前极容易自暴自弃。基于此,教师要优化以往的体育锻炼方法,就挫折力培育目标不断转化训练要求,结合学生表现有意设置障碍,帮助学生在应对挫折方面有所提升。
例如,采用意志磨炼法,就体育课堂中的训练项目不断提高难度,让学生承受适宜其年龄段的心理与生理负荷,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强化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多种体育项目,然而很多小学生会在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后出现骄傲自满心理,也会对学习内容减少持续强化的动力,这显然不利于体育抗挫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中设置多层次考核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一项考核后再次挑战,体验成功愉悦感的同时,有效提升困境的自信心。所以,若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保障师生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运动技能,就要结合小学生所具备的相关特征,实施课外拓展活动的有效性设计,这样才能在小学生参与课外拓展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有效性互动。
此外,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就自身所表现的抗挫力会受性格与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要进行方法区分。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在平日的体育训练中观察学生性格,基于分析结果采用具体培育方法。比如,班级中存在自大、调皮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可以适度采取“打击法”引导。一方面就学生表现让其承受合理的思想负担,适当“泼冷水”,让其重视成长中的挫折;另一方面把握有效时机循循善诱,让学生耐心听从教师的指正和批评,主动改善傲慢行为,在困难面前沉着冷静应对,加强个人的抗挫素质。
抗挫力是学生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但如今大多数小学生处于优良的环境,遇到的逆境较少,加之部分父母存在溺爱心理,导致一些学生几乎没有遇到过困难的情景。受这一环境影响,学生在后期成长中很难有效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逆境,常常会出现沮丧、退缩等行为,而且缺乏抗挫力,会减弱生命的动力,无法让学生自身智慧和勇气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小学体育必须结合当前小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科学设置逆境,有效训练学生的抗挫能力。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将合适的抗挫力训练情景引入课堂,并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正确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的竞赛活动,在判定获胜组时作出针对性调整,以此考验学生的意志。当一些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出现失败或犯规现象,教师可以将整个一组判定为获胜组,在这种情况下,会激发学生“不满”等情绪。同样他们也会体现到失败的心理体验,而这种刻意而为之的教学情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其认识社会运行的部分规律,从而提升个人适应逆境的能力。
就小学生的成长特性来说,他们很容易出现好胜、冒险等行为,而学习中面对成绩下降、竞赛失利等问题,使其不知所措,从而产生否定自我,伤心难过等情绪,严重情况下,学生自此会产生放弃行为,这显然是学生无法正确面对逆境的表现。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对应的训练情景,引入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学习任务。一些小学生为维护自己的自尊,或天性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往往会以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冒险行为完成,由此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也会引发不良心理状态。那么,在这种情景下,教师要做出恰如其分的引导,提醒学生敢于面对失败,学会适时放弃,带领他们耐心分析原因,以健康的方式训练,循序渐进提升能力,在综合水平达到后应对具有难度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学生处于好的生活环境中,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会逐步下降,无法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显然这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要营造抗挫力培养情境,以具象方式在挫折方面正确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应对心理。同时,组织可以锻炼抗挫力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困境中强化意志力和耐力。并通过多样训练方法进行层次性强化,以保证学生可以借助体育学习真正提高抗挫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