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2-11-20 23:19党彩霞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五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党彩霞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五中学)

一、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个首要前提是提升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培训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一)加强教师传统文化培训

通过继续教育或公选课培训来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目前加强教师传统文化培训的主要渠道。在每一年度,利用继续教育或公选课培训可以统一组织教师参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以帮助教师挖掘、梳理、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将其厚植于地理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读书交流会等进行自主学习。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鼓励教师踊跃参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以此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多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不断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学校或学科教研组也可以通过组织中华传统文化读书会,鼓励地理教师把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或看法在读书会上进行交流。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参加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才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地理学科教学中,做一位传承、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者。

二、扎实落实科学教育理念

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扎实落实科学教育理念是保障。

(一)扎实以德树人教育根本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学科知识或能力的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教师应该瞄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感染作用,让学生受到熏陶,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提升地理学科技能的同时,综合提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践行人文教育科学理念

人文教育是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需要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养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模块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对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扎实践行人文教育科学理念,不仅能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而且能由外而内地达到培养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质的目的,从根本上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或精神。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

(一)灵活挖掘运用文化元素

高中地理教材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中国古代耕作文化、古代民居和园林文化、各地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同的宗教文化和风俗民情等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灵活运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把其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之中,给课堂带来活力。像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把尧帝时便有官员专门“观象授时”和古代史书上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融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进行教学,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天文学观察活动的古老,从而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像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把《论语·述而》中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进行教学,就能引导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古代中国早有了科学的萌芽,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适时搜集补充课外内容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除了挖掘教材内容,还需要根据本地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例如,学习“地势和地形”时,在了解了我国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类型,以及我国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之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外搜集的我国不同地形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文景观图片或视频,诸如布达拉宫、都江堰、苏州园林等,和我国不同地形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短片一一对应地进行展示,就能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产生鲜明的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热爱之情,教育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合理运用地理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进去,合理运用地理教学方法也比较关键。例如,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结合地理学习内容,采用地理教学方法,由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到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紧紧围绕“中国民族文化”,通过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民族舞蹈等等,让学生认识我国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以地理学科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以及对祖国各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积极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往往是作为一些支撑知识用来论证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为此,积极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在鲜明而生动地突出地理知识的同时,让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来,对学生进行熏陶,也是守好课堂教学阵地的主要办法。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俗语在创设良好课堂教学环境中往往会达到恰如其分的境地。例如,在学习地下水的补给时运用“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在学习植被保护时运用“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在学习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时运用“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在学习生物循环时运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学习水循环时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时运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学习潮汐时运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学习坡向对植被的影响时运用“山前桃花山后雪”,在学习气温日夜温差时运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等。将一些诗句或俗语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四、积极构建课后学习机制

(一)拓展课堂之外学习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了守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阵地,还需要构建开放式学习机制,拓展课堂之外、网上网下等更大的学习空间,利用互联网平台, 运用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等多种艺术形式,加大在地理学习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力度。例如,在课后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地理知识的报告、讲座、参观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去,结合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地的文化特色和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增长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

(二)开展游学调查实践活动

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开展游学调查实践活动,对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用不小。例如,鼓励学生到一些历史文化重地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胜地进行游学,从中把地理学习和文化观瞻相结合,感受历史文化重地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就会从中受到很大的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到山东的孔庙、泰山,陕西的兵马俑、华山等处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学习旅游资源知识的同时,思考一些家乡发展的问题,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看法或建议,以此增强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质,践行以德树人、人文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积极构建课后学习机制,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把地理学习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让地理教学发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