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统整的读写结合教学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2022-11-20 23:00陈春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爬山虎蟋蟀日记

陈春兰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

当大阅读与“双减”相遇,当统编教材全面铺开,让课堂更高效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笔者在单元统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现结合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小结。

一、读写结合的基础——整体观照

相比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统编教材更注重单元的整体性。每个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形成一个系统,各板块内容之间横向相互衔接,纵向循序渐进,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实施读写结合教学,要全面观照整个单元,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要观照“单元导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典型的读写结合单元,导读页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这两个目标必须在统整式教学后完成,也就是说“学会观察”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的目标,而“写出观察日记”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

其次,要观照单元课文的布局安排。本单元围绕语文要素精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晚霞映江、变幻庐山、雪白梅香等自然景象。《爬山虎的脚》则以生动细腻的语言,为学生铺开了一个爬山虎的世界,充分展示了叶圣陶的情思和才思。《蟋蟀的住宅》取材自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这篇美文细致地讲述了蟋蟀的“房子”是如何建造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心和求知欲。习作“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并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的布局从教观察,到写观察,基于语文要素整体建构单元内容。

最后,要观照教材中的“助力系统”。这些新颖短小的助读系统,围绕语文要素与课文形成合力,实现不同语文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资料袋”展示了图文结合和做表格的记录方式,为学生提供进行连续观察的记录载体。“阅读链接”《燕子窝》展示了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内容,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范例……细读之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无一不指向目标的达成。如果将其科学整合,融入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的助力系统,学生学习的辅助力量。

开展连续观察需要充足的时间,写观察日记需要丰富的实践。基于本单元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在课文学习中进行积累,一边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实践,通过仔细地观察,达到精准的写作。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要有全局意识,进行整体观照。围绕单元主题,紧扣语文要素,调整板块教学顺序,灵活整合单元内容,最终促使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的达成。

二、读写结合的关键——找准支点

读和写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技能,教师在传授中应该秉承“相互促进”的思想,结合各板块的内容进行读写结合的优化统筹。让学生既能够进行深刻的理解,又能够实现流畅的写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读写结合的支点来建构任务。依据支点和学段特点,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基于单元统整的视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提炼了“每天都有新发现”这一教学主题,设计三个驱动任务:“跟着作家去观察”“学着作家来表达”和“晒出我的观察日记”,并开展九个学习活动。

第一个驱动任务“跟着作家去观察”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语文学习。活动一“观视频,晓任务”,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展示“化茧成蝶”的过程。通过动态的图像资料,增进学生的探索欲并相机提出问题:哪些事物需要连续观察才能有所收获呢?启发学生交流适合连续观察的对象,如:花朵的开放、树叶颜色的变化、绿豆发芽以及小动物的活动等。这样学生就会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充满期待。活动二“资料袋,助记录”展示图文结合和做表格两种记录方式,并引导学生加以应用,把课文还原成观察记录的形式。“画一画”还原爬山虎的脚,并配上文字说明;“填一填”还原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活动三“定对象,善观察”中,学生开启了丰富多彩的观察实践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有的走进公园,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有的走进宠物店,观察小动物的饮食起居;有的蜗居家中,观察豆腐是如何逐渐变质的……从变幻莫测的云、雾、霞,到萌芽的植物、微小的菌种,都成为学生用心观察的对象。

第二个驱动任务“学着作家来表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地表达,从中感受作者细致、连续、调动多种感官的观察。活动四“好文章,品妙笔”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通过品味词句、比较词句、补白词句等形式,体会作家准确传神的表达和细致连续的观察之间的密切联系。活动五“记录本,抄妙笔”进行批注摘抄,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字组合之妙,产生更为切实的感受。活动六“读一读,比妙笔”,对比其他描写昆虫类的文章,引导学生积极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英国麦加文的《昆虫》中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是缺乏感情色彩。相比之下,法布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蟋蟀这一类昆虫描写得栩栩如生,并且富有极强的趣味性。

第三个驱动任务“晒出我的观察日记”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平台。活动七“忆记录,观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观察记录,学习别人的记录方式,进一步修改完善观察实践记录。活动八“读例文,写日记”将“资料袋”和《燕子窝》互为联系,了解观察日记与观察记录在格式和内容上的区别,指导学生写清楚事物的变化和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活动九“乐分享,再修改”,每名学生将修改好的观察日记在小组内、班级中进行分享,并发送至微信班级群,同时通过问卷星调查,邀请老师、家长和同学进行评选投票,构建线上线下多向互动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评价他人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

在“每天都有新发现”这个大主题的统领下,在三大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一单元的语言实践,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统编教材在编撰上力求体现“读写互动,相融共通”的思路,教师要在单元统整的前提下,回归“读写融合”的教学本质,找准支点,为读写结合搭建桥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良方秘笈,领悟表达方法,再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三、读写结合的目标——言意兼得

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饱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极富感情色彩的表达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上,更要将领悟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态度运用到自己的观察实践中,才能实现情理交融,言意共生。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围绕段中的关键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设计问题如下:一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注意观察了爬山虎的脚?二是作者注意观察到这些方面有什么特点?三是“注意”这个词说明作者是怎样观察的?首先,让学生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语句并讨论,发现作者是从脚的生长位置、数量、形状和颜色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的,进而体会作者的观察是从多角度展开。其次,反复品读段中“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嫩红”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要细致观察,才能从细微之处精准抓取特点。最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与老师出示的真实照片进行比较,再次聚焦“注意”一词,进一步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态度。再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七至九自然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带有时间的语句,如“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连看了两个钟头”和“冬天”,引导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探索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感受法布尔对于科学观察所赋予的恒心和意志力。顺势导入法布尔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怀着敬意之情,体会昆虫学家观察时的专注和热忱。

在单元统整的理念下,对这两篇课文应该本着各有侧重的教学导向。对于《爬山虎的脚》,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准确形象的语言,发现作者的观察特别仔细。对于《蟋蟀的住宅》,重点通过时间的梳理,发现作者长期不间断地观察。都是针对观察,两课的教学重点不同,一课突显细致观察,一课着力连续观察,只有关注差异,才能有效降低重复教学带来的损耗,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获取了不同的观察方法,开展观察实践、撰写观察日记的兴趣由此激发。

单元统整的读写结合教学,能够让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转换为个人独特细腻的体会感受。从三年级开始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四年级掌握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从简单的图文结合观察记录表,再到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变化。学生在经历了整个单元的学习后,既学会了阅读,也学会了写作,实现了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的逻辑递进,也实现了言意兼得的读写深度融合。

四、读写结合的核心——提升素养

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的多重价值,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本进行读写结合,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好品格和关键的学习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观察为基础,提炼单元目标与主题,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和“观察”两大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探究和观察记录的好习惯。

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上,不仅要关注课文理解,更要关注课文对习作的借鉴意义。以《蟋蟀的住宅》为例,拟人化的表达让蟋蟀变得生动了,它会唱歌、弹琴、建房子;“房子”的建设也更为形象,包含了平台、大厅和卧室等。学生学以致用,用拟人的写法描写自己的观察对象。绿豆观察者完成这样的日记:“又过去了六七天,小绿豆不再害羞,抬起了娇嫩的绿叶,贪婪地吮吸着阳光和露水。一片片嫩叶在风中挥手,好像在感激太阳公公、土壤妈妈和雨水姐姐这几天的照料与关爱。它开心地说:‘谢谢你们,我要在这里安家了!’”学生像作者一样发现身边世界的多彩缤纷,把从文本中学到的写作手法迁移运用到对美好生活的表达中,增强了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学生有实践、有感悟、有创作,图文结合,畏惧写作的心理就迎刃而解了。教师还可以与科学课程中的养蚕实验相结合,进行学科融合,寓教于乐。学生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习得了观察记录、表达分享的方法和策略,产生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实现了言语表达的层级提高。

在“观察”上,只有基于观察又超越观察的教学,才能变知能取向为素养提升。学生通过连续观察,能够引发“量变向质变”的最终效果。但是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有的学生觉得观察对象的变化不大,观察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在每天的交流分享中,学生进行了激烈的“头脑风暴”。有的学生提出:相同的观察对象相同可以互相比较,研究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如为什么同一天种的绿豆,你家的发芽了,我的却只脱掉一点皮?有的学生建议:我们可以从观察对象的日常表现中,找出有规律的特点。如小狗是如何表达情绪的?小狗是如何自我清洁的?有的学生想出好办法:观察时我们可以做一个主动的实验者。比如第一次是用热水泡胖大海,如果用冷水泡会有什么不同?每一次基于观察之后的分享和表达,讨论和质疑,促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储备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更加智慧,形成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纸笔去记录世界的敏锐感知。

读写结合以学生素养为价值旨归,将课内与课外勾连,并融合绘画、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与审美协同发展,最大程度上感受语文学科的审美情趣和发展价值,最终促使核心素养的提升。

进行单元统整,能更好地突破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鸿沟,实现读写结合的高效语文教学。教师要有整体意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研制、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要围绕读写结合整体思考。要引导学生“得法”于阅读理解,“用法”于习作实践,向读学写,写中悟读,从而实现读与写的联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爬山虎蟋蟀日记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