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佳 章玉芳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是语言的建构材料,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规定,高中阶段词汇知识和词汇能力的一般要求为:学习使用3000—3200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词组,同时能够根据特定的语境、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准确地理解、恰当地使用这些词汇进行比较流畅的交流或表达。但是,当下的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存在众多问题。一方面,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低,词汇易忘、难用,在输出过程中普遍存在词汇匮乏、提取受限、使用不恰当的情况。[1]另一方面,词汇教学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被重视的难题,教学中脱离语境,将词汇学习剥离开来,孤立地讲解单词用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2]
要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高中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词汇学习就不应该是单纯的词汇记忆或者独立的词汇操练,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割裂的、肤浅的;它应该是联系的、融通的、有意义的、深层的和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需要结合目标主题在特定语境下进行。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针对词汇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例如,传统的Lewis词汇法从词汇学的视角出发,强调以词汇组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3]随着语料库的兴起,其独特的检索功能也帮助词汇教学进行了新探索。[4]此外,邵菁和金立鑫从认知功能教学法出发探讨词汇教学。[5]在《高中课标》的实施过程中,立足于单元整体语境和主题语境的词汇教学也逐渐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6]但是,已有的研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即没有从根本上将词汇教学融入其他语言能力的学习。本文试图从大修辞的视角探究词汇的融通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词汇框架和动态的词汇语义网。
西方修辞学以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和伯克的新修辞学为代表,偏重“说服”和“认同”。且现代西方修辞学涉及面广,呈现了跨学科趋势。[7]文献表明,学界对修辞内涵及作用的研究观点众多。鉴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跨学科色彩不充分,本文中的大修辞视角仅限于胡曙中在《现代英语修辞学》中提到的“修辞”概念,主要包括词汇修辞、句式修辞、段落修辞、语篇修辞、语体修辞等。修辞是语篇的“建筑师”,将恰当的词语放在恰当的位置,以达成句子、段落乃至语篇的有效性、统一性、连贯性和强调性,因此大修辞是构架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作为语言建构材料的词汇属于有效语篇的微观层次,而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组成有效的句子,段落和语篇则属于宏观层次。[8]从大修辞的视角,即可由上至下,立足宏观研究微观词汇的布局使用;也可由下至上,钻研如何由微观词汇搭建宏观语篇。
基于大修辞视角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打通了宏观语篇和微观词汇之间的壁垒,从宏观出发进行微观的学习,从微观学习出发架构宏观,将语篇和词汇教学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努力达到语篇词汇之间的融通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宏观引领微观,微观反推宏观;每个词汇的学习都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当其进入学习者的视野时,它是鲜活的。动态的词汇语义网络,是包含了词汇知识、词汇能力和词汇学习策略的词汇框架。[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为进一步探究大修辞视角的词汇融通教学,本文结合译林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Reading板块的Natural disasters一文进行阐释。
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为natural disasters,单元中的各个板块都围绕着核心主题“自然灾害”展开。单元中的Reading语篇为两篇新闻报道,讲述人们在地震和海啸中幸运逃生的故事。Extended Reading语篇是小说The Last Days of Pompeii的节选,讲述了庞贝城被火山爆发吞没时的情景。两篇阅读语类不同,语言风格也截然不同:作为新闻报道的两篇主阅读,语言简洁,动作描述较多,叙事简洁明了;而节选自小说的拓展阅读文学性强,多处使用修辞手段,语言富有诗意,对世界末日的描写生动形象,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比较丰富。从宏观分析不同语篇的文体特征和词汇特征,有助于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微观目标。
【教学案例】Pupils’lives spared during Falmont earthquake教学设计
输入单元核心词汇natural disasters,并请学生在本单元各个板块中找到几个与自然灾害有关的例子,初步建立核心词汇和下义词之间的纵聚合关系。
核心词:natural disasters
下义词:earthquake;tsunami;typhoon;hurricane;flood;the eruption of volcano
在教学中,教师从宏观语篇入手,聚焦落实对微观词汇的学习。本篇语篇为新闻报道,运用了新闻报道最常见的语篇结构:倒金字塔叙述法。第一段是对报道最基本内容的概括和浓缩,往往包含着最重要、最精彩、最生动、最引人注意的新闻事实,呼应标题,然后在接下来的正文中逐步补充细节。导语中所用词汇为概括性词汇,直指新闻核心内容,即灾难的后果。而在补充细节的正文中,关于如何逃出地震的过程性动作描写则是焦点。最后结语总结原因,出现地震预防的有效性。
活动设计1:Pleas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genre does it belong to?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this genre?
活动设计2:Please read the title&the first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point of the news report?
Why is it worth reporting?Can you find some evidence from the passage?
本部分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一个生发性的问题:Why is it worth reporting?为什么新闻中的这件事值得报道?第一段导语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only”强调受伤的人数之少,用了“despite”来对比这次地震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这两个词语,作者要强调的意图十分突出:在造成了7人死亡、200多人重伤的地震中,这个学校仅有5名学生轻伤,这件事值得报道。
在这部分的段落修辞分析中,教学聚焦了核心词汇:地震带来的后果类动词,如kill,injure,suffer slight injure和表逻辑连接的despite。
活动设计3:Please read the paragraph 2-3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s students’reaction towards the earthquake?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How did they escape safe and sound?
What impresses you as to the students’escape?
第二段和第三段增添了更多细节,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迅速、有序地逃到操场”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语篇恰当地使用了较多的动词,同时使用了一些形容词和副词使描述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对微观词汇进行探究和聚焦之后,作者的用词选择正好表达了教学意图:这个逃跑过程中,学生是镇定的、迅速的、井然有序的,师生之间配合十分默契,这和通常灾难下人们惊慌失措、四散逃难的情况形成对比,进一步呼应了新闻导语,达成了语篇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来自老师的解释)做好了铺垫,增强了语篇的连贯性。
本部分微观的词汇焦点为——对地震发生时的描述:crashes,shake,damage;对学生动作的描写:hold on to,remain still,exit,rush;对学生反映状态的描写:in an orderly line,safe and sound,calmly。
活动设计4:Please read the last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reason behind it?
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it?
最后一部分采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借由教师的解读,回答了困惑读者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能如此镇定,井然有序?这是因为应对紧急事件的不断演练(preparation),防患于未然。第二个问题是发散性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之前的核心词汇进行复习,加强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灾难时,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本部分微观的词汇焦点为:safety procedures。
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不应该是割裂的、孤立的、枯燥的,应该是融通的、联系的、有趣的。立足于宏观语篇及段落修辞来促进词汇学习,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动态语义网,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坚实的语义框架,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