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新学校 孙昭军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阶段,对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初步观察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形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仍然存在较多缺陷。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真正意义,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向教师提问或质疑。被教育的时间长了,学生没了“问题”,对其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程教学,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促进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切实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师可以按照“课前学习知不足+案例导入兴趣高+知识讲授解疑难+课堂训练找问题+巡回指导差异化+分组讨论辨真伪+归纳总结共提高+课外训练强记忆+课下指导谋拓展+课后温故才圆满”的教学流程,“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综合考量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力争让每位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引课,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带着问题和兴趣学习新课内容。
如在讲解“浮力产生原因”时,学生感觉知识抽象难懂,笔者就设计了教学情境:用一只去底的矿泉水瓶,瓶口朝下(瓶口稍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内注水,让学生观察有何现象。学生看到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水从瓶口漏出。这时笔者用手堵住瓶口,请学生观察当乒乓球下积满水时的现象。看到乒乓球“蹭”一下浮了上来,全班惊奇不已。笔者立即提问:“乒乓球为什么会浮起来?”“为什么用手堵住瓶口之后乒乓球才能浮起来?”所有学生进入积极的讨论和交流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入方式,学生不仅能迅速融入对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而且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
利用认识偏差创设问题情景,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课堂引入的重要手段。以初中物理教材当中“惯性和惯性现象”这一部分知识为例,笔者利用“速度会影响物体的惯性吗?”“力是物体运动的关键因素吗?”等一系列问题引入新课。当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时,笔者立即否定了大家的答案,学生一片哗然并开始积极讨论争辩,之后又很快把目光投向笔者,等待笔者“裁判”。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教学自然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互动环节,加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要充分运用技巧,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第一,可以针对上节课内容,以提问方式进行复习回顾,这样不仅能起到温故作用,也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顺利开展新课教学。第二,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若干有效问题,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启发。
以初中物理教材中“大气压强”相关内容为例,教师提问:“我们在利用吸管喝饮料时,饮料是如何吸进嘴里的?”在解答这一问题时,学生会对这一过程进行自主探索。由此可见,引导性的提问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使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讲内容布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惊奇→探索”的过程,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肯定的表情、一片热烈的掌声对学生不仅是一种激励,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显著特征,持续提升个人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构建具备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教师应注重个人教学魅力的提升,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形象生动的描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讲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诙谐风趣的语言、举止言谈中透露出的丰富的人文底蕴,将过于抽象的物理知识转换为生动具体且趣味性十足的物理现象,呈现自然流畅的思考过程,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使学生不仅“技专”而且“心红”。
物理学科的前提和基石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实施效果对物理教学影响很大。
目前的实验教学中,“以讲代做”“以背代做”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缺少了正常的实验操作,大大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转变应试教育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摆脱死记硬背实验流程和实验结论的模式,尽量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验物理学习的快乐,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魔镜”取火、瓶吞鸡蛋等一系列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充分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生动的物理情境中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通过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实验观察,自然而然地形成思考探索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演示实验这一环节,从而实现物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部分演示实验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来做,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组学习是初中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之一,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的正确理念。所以,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分组实验的方法,并通过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确保实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实验的固定流程,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创新,充分发挥创造力;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的实验计划和执行方案,摆脱固有物理原理的局限,避免照搬照抄;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和探索性的课堂空间,形成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模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以初中物理教材中“测量小灯泡功率”这一实验为例,教师不为学生设定固定的实验基础理论,不提供具体的实验流程,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测试灯泡在不同亮度情况下的电压值、电流值以及功率和电阻的计算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分析问题水平。实验结束后,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并在整理归纳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下自主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课上知识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例如,通过用日常用品制作“土电话”的小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验证了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固体可以传递声音的理论知识。不仅如此,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变为实验作业进行分析学习,真正实现了物理走向生活,用生活探究物理的理念。学生在课外实验设计和准备过程中,创造性的思维及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习题训练是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习题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课堂习题设计的成效。
课后习题必须要与课程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技能;作业内容和作业数量需要严格把控和设计,尽量实现少而精;习题作业中要强调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知识内容进行习题的模块化划分,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以初中物理知识中“二力平衡”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的锻炼,使学生明确二力平衡的基本条件。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全面考虑知识的覆盖范围,除了巩固作业以外,也需要有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课外实践小实验。作业的数量也需要严格把控,难易程度要尽量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形成层次性较强且有目标的作业内容。另外,作业要有渐进性和梯度,在符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习题设置,推进作业设计的针对化、准确化发展。以初中物理教材中压强的知识为例,主要针对基本定义、计算公式、实验方法和具体应用等层次设置题目,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式缺乏创新,一般都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整个提问过程较为机械化,学生难以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的物理教学方式,需要物理教师将学生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中有较多的问题是由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冲突情境,重点强调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进行阅读,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存在知识矛盾的问题,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进行思考,充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留存物理问题,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空白区域。学生在看到空白知识时,脑海里会产生疑虑,从而进行思考以及提问。在整个留白布问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对物理知识进行质疑。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心,也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物理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执教者应努力提升教学魅力,丰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新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潜质,重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的培养,激活课堂,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培养能适应“心红技专”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当然,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