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塑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究

2022-11-20 19:12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凤岭幼儿园张育玲
亚太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珠光同安面人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凤岭幼儿园 张育玲

一、泥塑活动游戏化是幼儿的需求

游戏化的泥塑活动,顾名思义就是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泥塑活动中更加自由愉快、富有创造性地表达表现。泥塑活动游戏化实施过程中,不同的教师理解和认同不一样。新教师的教学经验薄弱,对游戏化概念理解有偏差,会在每个环节添加游戏情节,导致幼儿眼花缭乱,无法静心活动,忽略了活动的目标指向。老教师会过多地注重泥塑技能的传授,“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幼儿很被动地接受和学习,让泥塑活动变得枯燥无味,忽视了游戏化的科学作用,让泥塑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趣味性。有的教师认为泥塑活动就是简单的塑型创作和作品欣赏,忽略了幼儿的泥塑活动更多的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外在显性表达,也就是幼儿对游戏化的需求。

调整教师理解与认知的误差,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探究过程中发现:游戏化的泥塑活动,更注重的是幼儿内在自发的兴趣和天性的释放。泥塑活动游戏化的设计实施调整尤其重要,游戏化需要科学、容易操作、有实效。比如,深入了解泥塑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性地安排游戏化环节,如导入环节游戏化、某一环节游戏化、结束部分游戏化、游戏主题贯穿整个活动等。泥塑活动游戏化成为大班艺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班美术审美等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

泥塑活动游戏化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设计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而且给幼儿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教师在泥塑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创造机会和条件,用游戏化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欣赏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以促进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满足幼儿游戏化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利用本土非遗文化,让泥塑活动游戏化呈现丰富的内涵

合理地利用本土泥塑资源,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了解泥塑非遗文化内涵,不仅能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泥塑制作经验,还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游戏化泥塑活动的开展,更能推动园本泥塑课程的深度研究和发展。同安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泥塑资源更是数不胜数。1956 年汀溪水库首次发现同安窑青瓷窑址,窑址包括坑仔口龙窑、新民谣、许坑窑等。国家考古基地坑仔口龙窑毗邻凤岭幼儿园,陆宝陶瓷与幼儿园仅一街之隔,可见我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根植闽南文化,浸润于珠光青瓷美丽发源地的沃土。我园教师常常带领幼儿参观龙窑、调研同安珠光青瓷,通过假日小分队探访、拜师学艺、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观看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寻找历史资料和泥塑材料。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幼儿园幼儿游戏化的泥塑活动开展,播种下了自主探究的种子。

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学说,其中幼儿玩泥巴,就是天性的解放。同安人杰地灵,泥塑地域资源丰富,泥塑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的乡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多样的乡土材料都蕴含泥塑的教育资源。游戏化的形式能更有效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无限热爱,并能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能力。泥塑作为幼儿耳闻目染的非遗文化传承,给孩子们带来了艺术之光,让泥塑活动游戏化呈现丰富的内涵。

三、结合多元泥塑案例,阐述大班泥塑活动游戏化的开展

(一)感官游戏化,激发泥塑活动的趣味性——案例“捏面人”

感官游戏化体验能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活动兴趣,让幼儿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动起来并融入活动,用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游戏的开始部分,教师运用面人表演、角色身份、字谜、视频等感官游戏化的方式切入泥塑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为后面泥塑活动环节埋下一个很好的伏笔。幼儿需要某一感官的体验,游戏化的一部分就包括良好的感官体验。如“捏面人”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感官体验,让活动自然过渡切入游戏。

“捏面人”是同安著名的非遗文化,各式的面人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需要经过“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四个步骤,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幼儿多方面的感官达成创作。捏面人不仅能发展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还能协调和提升幼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度,更能启发幼儿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色彩搭配方面、审美装饰方面,富含丰富的美学价值,对幼儿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1.情景式感官体验引入活动,萌发幼儿探索兴趣

幼儿的求知欲很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情景式感官体验的引入方式,是激发幼儿探索步伐的开始。一挑一担走街串巷,一双巧手打开同安人的童年欢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同安人捏面人的繁荣时期,现在越来越少人关心捏面人了,把这门有趣的文化传承给孩子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捏面人”作为我园多元的泥塑活动之一,深受幼儿的喜爱。为了让泥塑活动更具吸引力,注重捏面人文化与游戏的架构关系,巧用本土资源,我园请到了同安非遗文化传承人柯友员老师及他的泥塑面人团队来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分享泥塑“捏面人”的快乐。活动设计导入部分:采用情景式的感官体验,柯老师运用各种有趣的泥偶、道具、戏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表演了生动有趣的面人偶剧《三打白骨精》和《十二生肖》。随着台上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欢呼雀跃,泥塑创作的兴趣也在悄悄萌生。

2.多种感官接触面泥,保持幼儿活动热情

多种感官感知是幼儿泥塑欣赏到表达跨越性的一步。游戏化能保持幼儿泥塑活动长久的兴趣,打通幼儿六感,践行教育学家陶行知“六个解放”。让幼儿多种感官接触面泥,开篇部分以面人馆讲解员的身份,邀请幼儿参观,向幼儿展示了面人的塑造过程。在“我爱捏面人”“面人大变身”活动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尝一尝等感官接触面塑,通过对材料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感知了面料的特性。同时了解到古代捏面人最早是以糯米粉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加上石蜡、蜂蜜、色彩等成分,经过防霉防裂等有效处理,制成各色柔软的面团,再用小竹刀等工具灵巧地切、点、压、刻,塑成身、手、头面,再披上头饰,制成栩栩如生的角色形象。

3.经验拓展,提升感官游戏化能力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捏面人活动不仅让幼儿积累经验、拓展经验,感受面塑的无穷魅力,还激发了幼儿拓展、迁移游戏经验的能力。幼儿在教师的鼓舞和带动下,纷纷参与到捏面人的游戏当中,并把经验迁移到角色游戏当中,大家自发地支起捏面人的摊子,摆上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小面人,做起了面人馆生意,“创意面人馆”“小小捏面师”等角色游戏应运而生。大班幼儿展开了无限想象的翅膀,同时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一粒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幼儿艺术审美的活力也生根发芽。

(二)创意泥塑表演,拓展泥塑活动的趣味性——案例“青花瓷”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热衷于表演游戏活动,顺应幼儿的表演需求和兴趣,鼓励幼儿将自主创编表演与泥塑活动相结合,不仅增加了游戏化泥塑活动的趣味性,也开拓了游戏化泥塑活动的教学思路和途径。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编泥塑故事

随着幼儿泥塑技巧的提升和泥塑经验的增长,幼儿捏制的泥塑作品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幼儿接触青花瓷的过程中,常常被青花瓷多样的造型和优美的纹样所吸引,有的幼儿大胆想象,将青花图案与泥塑小花猫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只可爱的“青花猫”,并将这只青花猫作为绘本主角,画制并创编出绘本故事《青花猫旅游记》,并在活动中分享了青花猫与好朋友一起到“景德镇陶瓷坊”参观,观看老爷爷做陶瓷、塑型、画青花的有趣故事。

2.创造性表演泥塑故事,提升泥塑活动游戏化的趣味性

表演游戏是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幼儿自主创编的泥塑故事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表演需要。在表演时,鼓励幼儿将自己设计、制作好的青花泥塑作品拿在手上、戴在身上,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歌唱、走秀等表演,展示优美的“青花瓷”,让青花瓷泥塑活动的艺术价值扩大化。例如,在“青花瓷展览会”活动中,幼儿手持泥塑青花扇,身披泥塑青花珠链,头戴泥塑青花珠钗,随着古典音乐进行青花瓷器展示,进行青花瓷器拍卖等活动。在《小青花寻找朋友》故事中,幼儿将莲瓣、古钱、卷草、海水、回纹、云纹等纹案装饰在自己身上,化身成青花人偶进行表演。

幼儿在泥塑表演游戏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创造能力,交流创作出更多元的青花纹样,并把青花瓷泥塑活动进行表演延伸。作品的展示和表演的延伸,升华了幼儿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审美,更赋予了青花瓷泥塑活动新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趣味性。

(三)主题游戏化,贯穿泥塑活动的始终——案例“珠光青瓷”

主题活动具有连续性和系列性特点。完整、有意义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幼儿梳理完整的知识概念,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将同安本土的古䪨泥塑文化,形成主题系列活动,并运用化繁为简、生动有趣的游戏化形式鼓励幼儿探索,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保持幼儿探索的热情。

1.利用本土资源,积累泥塑游戏经验

“珠光青瓷”是同安地区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利用本土资源,调动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索计划,陪同幼儿到汀溪窑感受珠光青瓷的历史文化,到“铜鱼堂”寻找各式各样的珠光青瓷作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真切地感受珠光青瓷的造型美,利用调查问卷表记录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启发幼儿多方位地介绍珠光青瓷,将这种拥有瓶、罐、碗、碟、钵等器型,拥有菊瓣纹、卷草纹、篦点纹、小鹿、水禽、双鱼等纹饰图案,壁外釉润珠光,古朴含蓄的陶艺瑰宝,深入地刻画在幼儿的脑海里,帮助幼儿进行主题前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后期开展创意珠光青瓷泥塑主题系列活动奠定基础。

2.分题活动齐汇聚,助力泥塑主题游戏化形成

主题的层次性、逻辑性、趣味性是主题活动的内在组织框架。在泥塑主题的设计上教师要依托这些内在联系,才能开展出真实有益的泥塑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等,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运用视频、故事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鼓励幼儿开启探索“珠光青瓷”之旅。随着幼儿深入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同安古韵文化美”“同安瑰宝之青瓷”“玩转泥塑珠光青瓷”三个分主题为支点的主题活动“泥之趣珠光青瓷”。

3.主题融合区域游戏,完整贯穿泥塑活动始终

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区域游戏又是游戏的代表。巧妙挖掘多元区域游戏,能有效助力主题活动开展的完整性和延伸性。美工区:泥塑、绘画、剪纸、撕贴、折纸、水粉、废旧材料等综合手法制作珠光青瓷,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丰富班级环境创设。阅读区:可以创意合作绘制《我喜欢的珠光青瓷》《不一样的珠光青瓷》《珠光寻宝之旅》等绘本,供大班幼儿翻阅和讲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科学区:“我的珠光青瓷出窑啦”活动可以进行各种泥的实验,探究不同泥料的特性、黏性、吸水性等,寻找合适的泥料制作珠光青瓷,还可以探究青瓷为何会破等科学小常识。角色区:可以组织“珠光青瓷展览会”“珠光青瓷拍卖会”等游戏活动,将“珠光青瓷”主题深入游戏化,从而将珠光青瓷文化进一步扎根在同安新生代的心中。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的有机融合,能将主题的深层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进一步深化,让游戏化泥塑主题活动有始有终,意义非凡,提升幼儿艺术美的感受。

四、案例实施效果反思与策略

(一)案例“捏面人”: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教育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生活教育需要教师锲而不舍的追求。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即生活”,泥塑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究,让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生活与教育成为一体,让泥塑真正融入生活活动,从而推动泥塑非遗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泥塑其中一个表现形式最贴近生活,那便是同安人熟悉的“捏面人”中的面塑。根据同安史册记载,面塑最初形态以具有观赏性的面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从唐朝开始对饮食观赏性有所追求,味道可口、外形美观的多彩面食主要应用于庆祝祭奠等民俗活动。历史悠久的文化积累,逐渐形成了面塑饮食文化。在一些理念开放的地方,以面塑仿制的鸡鸭猪羊形状糕点替代真实牲畜的祭祀风俗,逐步推广。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探索过程中,对泥塑非遗文化的传承,孩子们学习到了丰富的民间文化知识、多彩的民间手工艺,还有社会性的认知与发展。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为了让幼儿把学习到的泥塑本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动手制作幼儿园的馒头、花糕、花贡、汤圆、鼠曲粿、亀果等食物,把泥塑的技巧用到各种美食的制作上,让泥塑活动的游戏化进程与五大领域融合起来。开展民间面塑小吃节义卖活动,把义卖的收入捐给灾区儿童,表达幼儿的爱心。还可以开展“面塑小吃一条街”等生动的游戏活动,成立幼儿园泥塑展览馆宣讲同安的泥塑文化,使生活与教育一体化,助推泥塑活动游戏化的理念提升。

(二)案例“青花瓷”:尊重幼儿个性和需求

案例实践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前的泥塑活动注重手把手地教,引导幼儿模仿学习,鼓励幼儿反复练习,评价标准也是幼儿捏得像不像、好不好看、够不够精美,忽视了引导挖掘幼儿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天真纯然的大胆表现、创造发明等能够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经验。因此在案例的深入实践与探究中,教师摸索出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教育策略。如“青花瓷”尊重幼儿的个性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大胆想象,玩转泥塑与绘本《小青花寻找朋友》等。根据幼儿的个性需求,园内打造泥塑生活馆、展示馆、陶乐游戏园,建造电窑烧制幼儿泥塑作品等为泥塑活动游戏化提供支撑。

(三)案例“珠光青瓷”:单一走向多元

在倡导课程游戏化的新教育理念下,案例“珠光青瓷”从单一走向多元是幼儿泥塑游戏化发展的灵魂。以前的泥塑教学以单纯的手工塑形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让幼儿发自内心真正喜欢上泥塑活动。在“珠光青瓷”泥塑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究过程中,活动和其他领域融合,积极搭建师幼多元的交流平台,支持鼓励教师从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展出各种有趣的活动,拓宽幼儿的审美。比如“我的珠光青瓷出窑啦”活动,教师鼓励幼儿交流经验:为什么烧制出来的青瓷瓦罐会响?青瓷瓦罐掏空后摔到地上会破?实心就不会破?在开放的泥塑游戏中解决问题,幼儿得到的并不仅仅是塑形技巧方面的提高,不仅仅是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也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通过泥塑活动游戏化教学,幼儿既获得当前的发展,还有长远发展,不仅仅获得了泥塑美学知识的丰富,还获得了多元能力的提升。

在提倡课程游戏化的时代,泥塑活动游戏化促进教师思维的改变。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带动教师用心观察、解读幼儿,以儿童的视角将游戏精神运用到泥塑活动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和升华,形成更多元、更稳定的课程观。游戏化的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在探索中,尊重幼儿天性,把握泥塑活动游戏化关键性经验,寻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指导策略,从而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天地万物皆是幼儿学习的课堂,实际的经验更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放开手脚,给幼儿创造一片他们喜欢的游戏天地,让幼儿自由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珠光同安面人
夜明珠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珠光集团:精品战略成就“御生活”
孙空空 捏面人
同安的山
面人王
面人王
学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以厦门市同安进修附小为例
剪纸和捏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