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正,王悦,王茂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着眼于我国政府部门机构工作方式、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工作内容,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管理。明确规范各部门会计核算工作标准,促进会计信息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全面提升,为政府绩效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保障。立足政府会计制度有关的科目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可细分为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等,为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预算制度建设的新要求,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一体化建设,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和内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升资产管理效益和效率,助力财政治理现代化。
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改变着各级单位内部管理系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而言,新的制度内容不但为资产管理提供分类标准,还强化管理的力度,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新增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科目,扩大了资产的核算范围,根据更详细的分类标准可以完成对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各类资产都得到应有的重视[1]。此外,针对传统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资产的用途与核算标准,并引导管理人员在实施资产管理时,结合单位的性质,利用资产核算手段,反映资产的价值,客观反映单位资产整体情况。同时,还需要增加资产核查频率,审核资产的来源,使单位内部资产的流动更加透明,资产管理的范围更加明确,利于确认资产情况,提升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去年我国颁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在制度上对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紧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发展目标,积极优化资产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完善和调整资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利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进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展开。(1)完善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一体化建设方向,加强资产预算审批环节的管控力度,将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纳入整体预算审批范围,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2]。对于有资产配置标准的资产,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预算编报工作。对于没有明确的资产配置标准的资产,贯彻厉行节约的理念,在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实施的情况下节约财政资金。在大型项目购置过程中,详细分析与比较行政事业单位选择投资的项目,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研讨论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论证资产购置可行性。(2)完善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对于政府采购目录外或采购金额在政府采购限额以下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符合本单位采购工作的流程制度,明确各主体责任,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3];对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政府采购工作。①设备类固定资产采购严格按照国家政府采购等法律规定实施。②使用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设备采购技术需求文件,重大项目须经专家论证。③进口设备采购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进口产品采购审批程序。(3)应依据国家对于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对于资产日常使用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流程和制度,一方面便于单位各部门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转化出的效益。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展开,比如,在资产购入环节,应配备专门的监督人员,实时监督与管理资产采购全过程,严格检查资产数量、单价与标准等重要信息是否与账单相符,保证资产的透明化与严格性。(4)应完善资产清查工作流程和办法,制订短期与长期清查计划,如半年一抽查、一年一清查,以此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清查工作力度。(5)应积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相关制度,对于资产的处置,要严格报废审批流程,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制订切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的资产处置制度和工作流程,优化资产过程管理。总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关系,积极引导管理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与制度规范,对单位资产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4]。
资产管理部门为合理发挥资产效能、节约社会资源,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应结合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及使用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相应的固定资产建设规划和年度购置计划。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应当遵循厉行节约、专管共用的原则,凡能够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再购置[5]。无特殊工作需要的不得超标准配置。建设规划和年度购置计划,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经过专家论证。资产配置不仅仅局限于新购资产,资产在部门间调剂不仅节约财政资金,同时部门内部调剂相较于新增配置,工作流程较为简便,快速和灵活。一方面盘活内部资产,物尽其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新增资产采购工作。下一步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中建立的预算一体化系统,将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产信息相互共享,通过信息共享优化资产在单位内部的配置,尽可能减少资产闲置情况的发生,增强资产信息透明度与公开性,有效提升资产使用率。例如科技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公用,财政部共享共用、调剂调拨信息平台建设[5]。
国家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关于预算制度建设的新要求,预算一体化建设也是打通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工作全流程,在建立健全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6]。预算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连接的更加紧密,使得资产管理不独立于预算管理之外。资产管理将融入于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政府采购、财务报告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实时动态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7]。在新增资产配置,资产入库入账、资产信息变更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预算一体化系统推动完善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填报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不仅要根据未来工作计划和目标进行资产配置,还要以单位现有存量为基础[6],以存量约束增量,避免盲目扩张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强化资产预算约束、推动资产绩效评价管理打下基础。同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管理也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
促进资产管理和采购管理相衔接,采购管理作为资产配置的前沿,科学、规范、清晰的采购工作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预算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资产管理有效地与采购管理相结合,有效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做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评审工作,论证内容应包括配置的必要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期使用效果情况、人员资质等,从严配置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报废、捐赠、出租出借、无偿调拨等,资产处置应当明确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建立完善资产处置相关制度,严格按照资产处置工作程序执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8]。做到合理、合规处置固定资产。依托于预算一体化系统,结合资产信息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线上处置平台开发建设,提升资产处置透明度和清晰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处置工作将极大提升资产处置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完善出租出借、转让转换制度。如有需要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平台协助进行资产处置工作。资产处置收入应按照规定及时上缴国库。
通过预算一体化,加强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衔接,更好地保证账账相符。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登记入库入账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资产卡片信息是资产的“身份证”,也是统计资产信息、处理资产变动、管理实体资产的凭证。会计核算信息和资产登记信息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同步更新,降低了会计账目和资产数据核对工作强度,提升了资产管理效率,全面客观、精准反映确保资产账账相符。
加强财务报告质量,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清晰度和透明度。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按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不断提高资产报告质量。在预算一体化背景下,资产决算和报告模块处于整个预算一体化链条中,各个模块数据相互佐证衔接。预算一体化的实施提高了决算报告数据清晰透明,提升了决算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化、智慧化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各个经济领域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创新与科技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实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网络资产管理平台,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真正提升资产管理水平[9]。一方面,可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将资产数量、价值、用途等属性指标录入系统中,通过系统功能对单位内部资产实施动态管理,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掌握资产情况。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搭建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信息收集、发现、整合、分析、处理等功能,为管理者快速获取相关资产具体信息提供便利,有效缩短资产管理信息获取时间,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财务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作为保障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优化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决定了能否真正实现高效化资产管理工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应做好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培训作为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使管理人员准确把握政府会计制度及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当下最先进的资产管理技术与手段,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先进性[10]。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聘请信息技术研发人员、资产管理专研学者、专家教授,到单位内部开展学术讲座,为管理人员讲授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与知识、先进资产管理手段与理念。另一方面,还应针对专业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考核机制,将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薪酬等管理体制中,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薪酬与绩效发放水平,以形成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各级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感和管理理念,使之主动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与质量打下坚实基础。①加强内部宣传与教育[11]。可通过借助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加大对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势、作用与价值,以及资产管理对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创建良好资产管理环境,强化各级人员资产管理意识,为优化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②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应管理活动,带领各级人员参与到资产管理活动中。合理划分管理职责与权利,根据资产管理状况与优化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资产使用率,推进资产管理规范性展开。③不断丰富资产管理工作和管理系统培训内容的宣传,不断增强全员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加强对于国有资产高效管理和规范使用,努力传达科学规范使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资产的观念,树立“人人都是资产管理员”的管理理念。设立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压实资产管理责任,建立资产层层管理流程。同时每件资产落实到每个具体保管人,借助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时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国有资产物尽其用,减少浪费,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将资产运行效率作为一项绩效指标,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中,设置激励机制。通过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方式,形成约束与管理机制,增强各级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使之主动参与资产管理工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12]。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提升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强调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要在工作中一方面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能够通过调剂调拨、共享共用等方式加强国有资产存量管理,提升资产使用和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动态管理存量资产,发挥存量资产内在效益。另一方面从严配置资产,要求按照配置标准严格配置,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论证审批,努力提升设备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以《政府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和标准为依据,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并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以及资产核算的可靠性,不断提升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战略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