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军
绝大多数学生在发言时,便开始关注教师对自身发言过程的反应和期待教师对自身发言的反馈,这是一种评价期待。课堂理答是对评价期待的反馈,这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对学生表达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在课堂中,学生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常常表现为学生表达时被倾听的需要。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无论学生表达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扮演好学生的忠实听众,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理解的偏差点和观点的创新处,还赋予了学生应有的独特感和被尊重感,给予学生积极投入到后续言语实践活动的信心。
其次,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用真诚的话语、和蔼的笑容、亲切的目光、包容的态度进行理答,充分流露出对学生表达的欣赏,有利于撩拨起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的欲望,让课堂成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场域。例如,教学五上《四季之美》时,师生围绕“你最喜欢哪种夜晚”这一问题展开对话,教师采用“你说清楚了喜欢的理由,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浪漫!”“原来你有类似的经历啊,难怪你对明亮的月夜情有独钟!”等积极正向的理答,不仅温暖着答问学生的心灵,也点燃了其余学生参与表达的信心。
首先,教师的理答应起到梳理与诊断的作用,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在脑海中整体考量学生的表达内容,如学生表达的观点对不对,表达的内容是否具体,语言的组织是否符合规范等。例如,在教学四上《爬山虎的脚》时,教师提问:“爬山虎的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学生回答:“像毯子一样铺在墙上。”教师这样理答:“你能抓住‘铺’字来谈爬山虎的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很会学习,但‘是什么像毯子,毯子是什么颜色的,给你的感觉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说清楚。”经由教师的提示与点拨,学生再次表达:“我从‘铺’字中体会到爬山虎的叶子就像绿色的毯子铺在墙上,让人感觉特别美。”教师的理答应基于对学生发言内容的梳理和诊断,并给予其恰当的指导,这样,学生的表达才能更加清晰、具体。
其次,教师应在追问中,启发学生“把话说深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较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导致他们往往会形成肤浅化、碎片化的阅读体会,表达也往往是只言片语、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追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其深入理解文本,为更有深意、逻辑的表达奠定基础。例如,在学生初读四上《普罗米修斯》一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普罗米修斯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学生回答:“我觉得普罗米修斯能为了人类去盗火,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神。”教师这样理答:“那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中只有普罗米修斯能想到去帮人类盗火呢?”这样的追问,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有了新变化:“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给人类造福,他心系人类、无私奉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神!”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中,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也在不断改造与重组,而这又驱动了学生更具深意、更加丰满的表达。
首先,教师的理答要注重预设与生成相转化。课堂教学是精心预设和随机生成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显示,课堂动态生成的精彩程度,90%依赖于教师的智慧理答。教师在备课时精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充分预设学生表达的各种可能,是其敏锐地捕捉生成性表达的前提。教师在面临复杂多变的表达时,并非拘泥于预设结果,而是做出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就能给学生创造更多高质量表达的机会。例如,教学五下《跳水》时,教师提问“水手的三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联系”,学生纷纷发言“水手一开始没有笑,是猴子在模仿人的动作,才哈哈大笑的”“水手们的笑与孩子的遇险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学生的发言脱离了预定的教学轨道,使教学陷入困境。教师及时调整,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一只猴子戏弄,水手们不仅没有帮你,还在笑,你会怎么想?”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水手的一次次大笑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影响,学生便有了更具思维含量的表达:“水手的笑虽然是一种无心之过,但是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面对教学意外的敏锐反应不仅推动了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还使学生对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次,教师应采取即时与延时相结合的理答方式。不可否认,教师通过理答对学生的表达作出即时评价,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当学生的表达不够完善时,教师可以通过延时理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教学五下《祖父的园子》时,学生针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展开交流:“我觉得萧红想告诉我们,她的童年是自由而快乐的”“课文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园子的念念不忘”……此时,学生的表达是肤浅的,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组织学生默读“阅读链接”中补充介绍的萧红的不幸人生。此时,学生的表达融入了自己的深度体验,更加完备:“愈是不幸,童年的美好就愈加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的原因,它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遥远、忧伤的世界。”延时理答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深化了表达内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价值引领的紧迫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环节的复杂性、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等特点对教师理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课堂理答策略,对儿童表达力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