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丽
5E 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提出。5E,即Engage(参与)、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迁移)、Evaluate(评价),5E 分别表示不同的教学阶段,且有着不同的特征与策略。基于5E 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5E 课堂,以问题为驱动,以概念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概念的建构与内化以及科学思维体系化发展。
科学5E 课堂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现象,主动探究生活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进而实现思维进阶。如学生看到园林工人给杨树“打针”,产生了问题“为什么给大树打针”。有了真实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春天里人们常常被漫天飞舞的杨絮困扰,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围绕这些问题师生共同设计了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课堂上,教师不能用语言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情境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科学世界。科学实践是儿童用科学之眼,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索身边生活现象的活动。如在四年级拓展课程“探寻水琴之谜”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奇妙声音,当教师播放一段音阶旋律后,学生一下就被吸引,纷纷猜测是什么声音,当教师说出是水琴后,学生兴趣不减,想一探水琴的奥秘。于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设计、调试、制作水琴,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经历是学生最难忘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探究水琴的秘密,一边学习、运用科学知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教学“浮力”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通过访谈,探查学生关于“浮力”的前概念,学生对浮力有如下看法: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有关,物体的沉浮与它是否空心有关,物体的沉浮与它内部是否有空气有关等。基于学生的前概念,笔者创设了诺亚方舟的故事情境,激起学生深入思考浮力的系列问题;然后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最后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此时学生要对认知冲突进行解释,进而生发深入探究的欲望,强化对浮力知识的学习。
在Elaborate 环节,融入学生情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习过程更有趣、主动、深化,也会使迁移更具创造性。如在教科版《科学》五下“环境与我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水资源问题、垃圾问题等内容,他们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十分担忧,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迁移思考全球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研究展示并思考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方法,他们摇身一变成了环保小卫士。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因为融入了学生的情感,科学学习变得丰富、充盈。
在Evaluate 环节,指向问题解决不断完善科学探究是根本性问题。例如:在教科版《科学》六下《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对采集的水样进行观察并记录发现的水中微生物,同时师生合作制定了“数码显微镜操作技能评价表”。评价表设置对光、调焦、观察、软件使用、器材整理五个维度,同时选取15 名学生作为本次操作活动的评委,一对一进行评价。同伴互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