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与课堂有机结合
——让实践活动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

2022-11-20 16:08江苏省常州市香梅小学江苏常州213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设探究活动

◎马 琳 (江苏省常州市香梅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小学数学同样不例外.最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师要选择现实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其求知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该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亲自动手、动脑和动口的操作活动.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实践活动与课堂有机结合的方法,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兴趣不高

小学生的认知力较弱,兴趣是他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这与其年龄段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题,在课堂上多进行测试,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肯定会很快提升.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并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较差,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相关调查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且学生端坐听讲、教师提问且学生回答的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但是学生的思绪早已远离课堂,学习效果较差.同时,班级中逐渐出现两极化趋势,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学困生越来越多,这达不到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要求.

(二)数学情境活动较少,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不足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讨论.情境教学是当前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数学游戏、数学接龙等,其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掌握.但是,我们发现,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将知识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偶尔会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但所创设的问题通常是无效的,像“你会了吗?”“这道题是这样做吗?”,不仅不利于学生思考,而且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有的教师为了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但是活动并没有兼顾全体学生,只是局部学生参与,导致学生的数学体验感不足.

(三)合作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养成善合作、勤思考等优良品质,值得在课堂上应用.很多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形式过于单一,以能力为分组原则,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他们对教师设计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同时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很多老师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设计、组织到案例分析都直接将步骤告诉学生,这就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始终停留在老师的思路中,他们的数学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实践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兴趣是他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这是其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在创设课堂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些课堂数学活动,用视频、图片、文字等丰富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整堂课都处在思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上“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和写百分数;教学难点则是在具体情境中形象的解释百分数的意义.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请学生讲一些自己在生活中购物的经历,头脑风暴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教师将学生带入活动的氛围中,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导入生活场景: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儿童节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钱?教师给予学生3分钟时间,让他们小组讨论八折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引出百分数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百分数加强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百分数的画面,比如牛奶盒上奶粉的含量、正在充电手机的手机上的充电程度、衣服上的羊毛含量等,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百分数表示某种东西的含量.在讲解百分数的写法时,板书教学往往不够形象,学生容易写错百分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百分数的写法:“两个圈应该一个在左上角,一个在右下角.”在讲解百分数的意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百格图”让学生分别说一下15%、20%的含义,这样就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百分数所代表的意思.因此,实践活动不一定是课堂外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小问题或者小情境,不能只将其当作辅助自己教学的工具.教师要结合所指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多媒体中插入一些视频和动画,同时在课堂上进行调整,结合学生的认知度实施教学,这样做才能满足教与学的要求.

总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时间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强大的工具技术支持,能够让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快速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一改学生以往对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认识,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在课堂上创设合作探究类小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小学各课新课改的要求,在创设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自己角色由之前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设置丰富的课堂自学、互学以及展学活动,让他们参与活动讨论,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技能.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课下活动,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调查一下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扇形统计图?调查的方式可以是上网搜索,也可以是询问朋友.学生通过总结揭示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道理.在正课的讲解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现场利用智慧课堂展示我国彩电市场各品牌产品占有率的统计图,提出问题:“什么是市场占有率?统计市场占有率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学生讨论得出“市场占有率就是彩电在市场中的畅销程度”的结论,然后现场利用平板中的EXCEL软件绘制出不同彩电品牌所占的百分数,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说出哪种彩电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以提高课堂活跃度.因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创设数学实践小活动,可以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使他们的学习能动性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也使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了.

总之,合作探究类教学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活动中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同伴的督促和帮助之下,学生会更加活跃,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三)设置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中含有大量符号、公式和算式,这些内容学生往往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教师课堂讲解不够形象、具体,那么学生的接受度会很低.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根据其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回归课堂.而设置一定的竞赛活动就是常见的方法.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思考、想象和练习.

比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内容时,教师会发现,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那么他们会很抵触,会应付差事早早结束.机械式的算法效率低,而且学生在遇到同类型的应用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整个课堂会比较沉闷.针对这种课堂教学常态,教师可以创新教法,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可采取教师出题和小组互相出题的方式,回答对且迅速的小组将会获得5分,回答错或速度慢的小组获得1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多轮比赛,每轮只安排两名学生,小组内学生轮流回答.首先,男女队各有一名学生上台,教师出示题目:172÷86.两名学生在黑板的两边进行列式计算.其次,两名学生给对方出题,这考验他们的思考能力.这样的课堂竞赛模式中,学生为了不让自己的小组输掉比赛,每一堂课都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主动询问老师一些重难点知识.这就真正让学习变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要不时地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将原来的说教式教育转变为赏识性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让接下来的教学更具目标性.

总之,竞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为了赢得竞赛的胜利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相关知识的思考和应用中.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的,他们希望将自己的生活知识运用于数学课堂上.而实际上,数学确实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将生活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给予学生自主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商店购物的小活动,将几种道具分别当作不同的蔬菜,给它们标上价格,让学生扮演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列出每斤蔬菜的价格:西红柿2.3元、黄瓜1.5元、白菜0.9元.这个时候学生作为消费者会说:“我要买2斤黄瓜和3斤西红柿,给你10元.”另外一名学生列出算式:“1.5×2=3(元),3×2.3=6.9(元),总共3+6.9=9.9(元),所以你给我了10元,我会找给你10-9.9=0.1(元).”这一购物情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小数乘法的知识,而且懂得在购物中如何与别人打交道,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容易联想生活实际,真正让知识内化于心.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满足了数学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在组织相关的模拟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过多参与其合作过程,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数学知识加深印象.

总之,以具体的生活场景为元素开展的实践活动具有更强的知识代入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数学教学精彩纷呈,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可靠保证.

五、设计操作活动,提升和锻炼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所获得的进步和益处是其他学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新课改方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要求,即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适用性较强的实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来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开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有关知识点的学习后,可以围绕该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对内角和等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的自主探究.教师应当全程关注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点拨与指导.具体的操作活动内容的是: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制作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然后使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的角度分别是多少.学生在完成测量后,必然会发现三个角的度数和近似等于180°.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测量的误差忽略不计,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就可以确定为180°.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会为了印证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来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有的学生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论证办法:将纸片的三个角剪掉,然后拼接在一起.最后,学生纷纷通过类似的操作发现三个角拼接在一起就呈现出一个平角.学生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制作多种三角形纸片来进行类似的操作和论证.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提升和巩固,而且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总之,针对教学实际开展相应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在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养成从小学习数学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深度,对其日后发展帮助很大.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一些教师占主导地位以及实践活动少等都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适当地在课堂上融入数学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让他们在整堂课上都集中注意力,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创设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