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2-11-20 16:06何云莹
小学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动脑蜗牛动手

☉何云莹

我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行校园科技特色,以科技校本课程为依托,注重全面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目前科技教育非常普遍,科技课程繁多,但本土化的、全校普及的科技课开展不多,尤其针对小学低年级开展的科技教学,教师的指导用书几乎没有,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在各类科技教育培训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摸索科技教学的目标,找准方向,找到定位。

由于校本课程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所以需要在参照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研究,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在做好高年级学习铺垫的同时不能超前于国家课程,否则会影响后续学习。还要研究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同期的国家课程的学习。本篇论文即我在科技校本课程实际教学中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一、科技校本课程

我校的科技课内容主要有四大环节:

1.情景引入——神奇小实验(引出问题、激发兴趣)

2.科技制作——趣味小制作(材料准备、做一做)

3.活动交流——玩一玩、比一比

4.思考拓展——思考、课后挑战

我校科技校本课程以现有小学科学课程为基础[1],以活动体验、科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当前科学课程的学习,从知识技能(技术)、经历体验等方面,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技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教育四维目标的整合,因为在科技教育中,我们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实践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或经历失败,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体验经历不仅锻炼探究能力,更养成科学态度。

科技与科学密不可分,科技课程与科学课程目标相似,但更倾向于技术的指导。而针对一二年级,由于技术活动开展有限,所以科技课程的实施也倾向于更广泛的科技教育,让学生时常浸润在科技教育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2]。

二、科技教学的实际探索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四维目标很难全部达成,较容易达成的是知识目标和探究目标,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需要在长期的科技教育中渗透。但是当今世界,知识已经不能阻碍一个人的发展,因为知识随处可得,只是有些人不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所以限制一个人发展的应该是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我在一二年级的科技课教学中有以下尝试和感悟[3]。

(一)留足时间,让学生积极动脑

我认为校本课程重在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平常的课堂一般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学生常常是被推着往前赶。),所以有时候整节课结束时甚至会感觉到自己似乎没讲什么,因为大部分都在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想,让学生讲。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让他们进行一种感知,但是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感知进行描述,针对他们的描述,我们可以进行科学的引导。其中的原因他们也许明白,也许不明白,我们并不做硬性要求。

例如《吸管飞机》一课,我只让他们带需要的材料,但是不需要提前请家长剪好纸条,因为我要让他们自己发现:纸条的宽窄和大小会影响飞机飞行的效果。同时,在自己剪纸条时,学生会发现剪不直,此时,就可以进行技能的教学(使用尺子划线的技能),这比平常单纯地学习用尺子划线剪纸条教学要更容易,因为他们想要做成好的飞行器,有强烈的动力驱使。

完成制作之后如果直接进行比赛,必然会影响后续的讨论和交流,所以先进行同学之间成品的对比,发现各自的差别,然后再进行集体的飞行比赛。比赛之前,同样要让他们自己尝试说明比赛方法,讨论最合理的方式[4]。

低年级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一些,所以在每一次制作过程中,都有部分孩子会在还没开始动手时就不停地向老师提问,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其实并不然,很多孩子习惯于向他人求助,而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或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希望得到老师的直接帮助,使自己更容易成功,所以这种情况我都会让他再想一想,或做一点有助于思考的小提示,绝不会立即帮助他。我也发现,有的学生在制作或实验时,经常会产生新的发现和一些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操作方式,我想这就是学生思考的成果,也是学生的创意所在,而教师由于在上课之前备课了,做好了一些预设,往往就缺少了一点灵活。

所以课堂中几乎每一个必要的环节都要留出充分的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才能渐渐地使学生养成凡事先思考的习惯。

(二)留足空间,让学生充分动手

1.课堂空间

上面说到,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会有孩子不会,他在寻求帮助时,我们怎么帮助他,教师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如何教学生帮助同学。一般我会采取示范的方式:做一小部分,或是做好之后拆掉,请学生继续。有一些孩子很热心,会直接帮助他人动手,这样的行为我会表扬他乐于助人但是也会立刻纠正,帮助别人尽量不代替,而是要教方法,从乐于助人转变为善于助人。

单纯让学生思考是困难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他们一定会在动手的过程中自主或不自主地进行思考,所以以动促思非常有意义。课堂教学中,动手制作或动手操作的环节一定不能少于15 分钟。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试错空间,也有充分的与同学合作和分享的时间[5]。

2.课后空间

课堂上学生的探究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拓展到课后,如果让学生在课后探究有热情,还需要一点激励措施,因此我们开辟了早上的晨会课,每周一次,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以校内展示空间调动课后探究空间的延伸,保持学生的探究乐趣。

乐趣不是老师教给他们的,要得到乐趣必须亲自充分体验。这个认识来自一次蜗牛的观察:有一次带学生去操场寻找蜗牛,其实我注意到很多同学都怕蜗牛,嫌弃蜗牛,但令人惊喜的是随着一个两个同学找到蜗牛并开始玩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捉到了蜗牛,甚至找到了很多的蜒蚰(鼻涕虫),然后在操场上铺了树叶让蜗牛爬,特别开心,在长达半个小时的体验中,他们都乐趣十足,玩不腻,看蜗牛和蜒蚰赛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看到了蜗牛是怎么前进的,发现了蜗牛不会倒退,看到了蜗牛的黏液……所以我感觉到当孩子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当他们开心玩起来的时候,才真正产生了兴趣。

三、小结与反思

在校本科技课上做实验或做小制作时我都尽量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我在巡视中也能够尽可能地观察每一个小组的参与情况。我发现,他们总能在实验过程发现很多我没有注意到的现象,不论是否科学,不论是否与所研究内容相关,有发现就说明他们是有思考的,是在观察的。

给学生留足动脑、动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探索和发现,是我为了达成科学探究目标和科学态度目标所做的事,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要充足,既要提供给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又要避免无意义的浪费时间。虽然是崇尚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必要的方法和技能要有适当的明确的指导,不能全然放手导致学生不知所措[6]。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课堂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更合理地调整顺序;要更细致地设计环节,以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更深入地探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同时,要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关注那些从失败到成功的孩子,注重挖掘经过努力得到成功的孩子,请他们分享经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才是教学教育中给学生展示的最活的例子。

猜你喜欢
动脑蜗牛动手
看谁填的快
蜗牛说
小蜗牛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蜗牛(共3则)
蜗牛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