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亮
新时代对教师的工作方式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带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因此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重视日常教学中的环境创设,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模型进行构建,坚持以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的教学模式,将抽象问题进行具体化处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保证课堂的高效开展。
教育部门在数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境创设,所创设的情境种类丰富,极具借鉴意义,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伴随着形式单一的情境创设。
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时,多数情况下使用生活类的情境创设[1]。因此,为了推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在开展情境创设工作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断完善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相关要求。
情境创设教学开展的初衷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抽象枯燥的概念与定理变得具体、形象,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在课堂上广泛运用情境创设教学的数学课堂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将情境创设广泛运用到教学中,能够在调动学生对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教师对情境创设工作的开展模式单一,使得在课堂中的情境创设缺乏应有的趣味性,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量较大、教学任务繁重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无法重视在课堂中情境创设教学的实际发展程度[2]。
由于小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好奇心较为旺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激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重视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精神,调动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创设教学能够使得课堂更为生动有趣,相比于传统课堂而言,对教师来说,这样的课堂也能够较为轻松,创造出更为活跃有效的课堂,从而保证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巩固。这样的课堂效果尤其体现在教师讲解一些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新的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满足,使得教学方式变得更为生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核心,教师通过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也能够促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能够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3]。同时,由于小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对学习的概念较为懵懂,相应的其对于学科的学习也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基于此,因为数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以理解的,他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具体事物上,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难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对不同情境进行创设的能力,一改传统的对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尽可能地采取能够被学生接纳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充分保证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要进行必要的教学选择及工作取舍,对于情境创设的内容要贴合学生的生活,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具有发言权,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贴合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
由于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同,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方面、多角度、灵活性的原则,保证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师要认识到,情境的创设工作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流动过程,而不是长期教学生活中的思维、工作模式的固化,这样不仅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更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的不同,结合不断发展的生活实际,灵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始终是驱使人们进行相关活动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充满学习的动力。保证在情境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感知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来,切实做到让学生喜欢数学。
另外,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趣味性话题的提出,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思想潜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对于事物认知往往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工作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实现数学问题的拓展与下一个知识点的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情绪高涨时对于事物的思维能力是情绪低沉时的一倍,在日常的学习中,思维方式更是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其好奇心以及对新生事物接纳的热情,经常性地提出一些学生认知水平内但却较为陌生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激发。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工作中也要多多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进而进行情境的创设,基于此,进行新课程的展开。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的创设,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此类活动的展开,同时,巧设数学游戏,更是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数学趣味性的有效方式。由于情境创设问题多数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时,通过一些情境创设问题的提出,在锻炼学生思考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师生之间共同进步。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践,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灵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提升数学思维水平,积极响应新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