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小学 屈娟娟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增加阅读的篇目,以提升课文教学的容量。面对那些字数较多的文章,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两个目标:首先要解决课文过长而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其次是在不降低教学效率的情况下做到长文既短教又不短效。基于此,文章以“精之用之,舍之弃之”为核心,就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为精简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简化头绪,侧重于教学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以达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于所教授内容的重难点更加具有针对性,突出整体的教学目标,将其中的主要信息全部提取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课文信息的时间缩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明确抓住文章的主线,删繁就简,培养学生形成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以文章课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行浏览和阅读,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拥有初步了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提示,组织学生以提示为基础开展阅读。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扫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形成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自主梳理出文章的主线和脉络,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感受和共鸣,使他们逐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课后习题是当今小学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能力训练重点和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师必须要弄清楚编者的意图,努力挖掘课后练习的价值,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脉络,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应该善于对课后习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才可以对教材形成深入的理解,进而发挥出课后练习的作用,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迁移能力。
例如在《牛郎织女(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设计如下两道练习:第一,默读课文。主要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牛郎和老牛的相处情况,再说一说牛郎与织女相识的过程。第二,课文中部分情节描写得较为简略,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下面的情节具体地讲述出来,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段情节进行表演。
在第一道练习题当中,主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的人物及其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小标题或者鱼骨图的方式,将文章中的一幅幅生活画面进行串联,在此之后,再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复述。对于第二道练习题,则需要学生在重点了解人物经历的基础上,对人物表现出的不同性格进行了解,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继而形成创造性的复述和演绎。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合理利用课后练习,既可以有效帮助教师精简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到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做到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所谓精准定标,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明确且精准的目标,明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此,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大局观,还应该树立良好的整体意识。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各个单元的导语大部分是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部分组成,教师在实际备课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应该做到对单元导语及课前阅读有深入了解和透析,从而明确单元的整体目标,了解整体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在这篇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达到精准定标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牛郎织女(一)》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篇文章是“学习民间故事”单元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这个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导读”,促使学生明确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而“民间故事”也是我国人民智慧发展的结晶。当明确了目标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综合课前导读的内容,明确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来掌握情节,在此基础上完成简要复述;第二,对人物形象有具体的把握,继而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层次且创造性复述。
通过上文所述的精简内容和精准定标,教师已经基本认识和明确自身要教什么,以及学生应该学什么。但如若要达到精之用之、舍之弃之的效果,还应该精炼环节;而想要精炼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良好的了解和掌握。学生是整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教师在设计问题及组织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深入研究并探索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精化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长篇课文的特点是篇幅较长、字数较多,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如果只是靠课堂的阅读则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文本也无法形成足够的了解,自然也无法良好地展开课堂教学。如此,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文讲解前的预习活动。学生只有通过这种良好的预习方法,才会对教材形成更好的感知和充分的了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习题当中为学生布置设计好的预习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能随便提出,要以学生本课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为出发点,而且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问题的数量应该保持在每篇课文两到三个为宜。例如,教师可以在《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教学开始前布置以下预习性问题:(1)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局是什么?(2)在这个故事中,哪个人物给你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教学后,学生已经对复述不再陌生,并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带着这两个预习问题进行文章阅读,可以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形成更好的掌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也更为熟悉整体文章的故事情节,从而就可以突破自读提示中的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的任务。同时,可以将美育与语文学习形成有机结合,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对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要想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读课文活动中,就需要在课文导入、文章内容分析环节中,设计相关的精妙问题,对学生形成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牛郎织女(一)》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关注牛郎形象的初期,向学生提出问题:“牛郎是较为不幸的,因为牛郎有着悲惨的童年生活;但也可以说牛郎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牛郎的境遇非常奇妙。那么为什么无论是老牛还是织女,都对牛郎有所青睐?牛郎的优点是什么?”以这类问题为出发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主动研读,最终找到答案。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出发点为学生进行示范,以实现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语言点自己设计问题,还可以依托课后习题进行探索,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思考,如此就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带动起来,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还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动态生成是长文短教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在学生给予的答案中找到亮点。
例如,在《牛郎织女(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建议:“我们不仅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出情节的连环画,还可以为王母娘娘、织女等画一些人物像,通过人物像也可以反映出这些人物的性格。”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绘画特点,其中出现了“眼角向上吊起”的王母娘娘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二次创造,学生不仅会对这样的绘画产生兴趣,也会为之后的创造性复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了解京剧”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脸谱艺术,因为我国京剧的脸谱所选用的颜色、样式,都与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被最大化地扩展和激活,他们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还应该有针对性且有意识地应用跳跃阅读的方法。所谓跳跃阅读的方法,是指在阅读初期先找到文章中与学生所提问题相关的内容,而那些与学生问题无关的内容,就可以直接跳过,如此就可以产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继而就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可以先将文章中比较重要又有难度的段落讲解透彻,促使学生可以详细了解文章内容和含义;而针对不是重点的段落,可以让学生利用其他时间进行自学。如此不仅可以将重点及难点内容突出,还达到了张弛有度的效果,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长文短教中的有效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授《牛郎织女(二)》的过程中,教师在对王母娘娘进行相关讲解时,可以鼓励学生应用跳跃式阅读的方式,先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阅读,结合之前学生掌握的方式,通过小组汇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描绘,同时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继而对王母娘娘的整体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评价。学生在切实体会到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人物描写的方式,如此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确抓住关键点,并提升学生概括的能力,最终达到长文短教,短中见长的目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树立良好的单元整体意识,明确学习的目标,精简内容,预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另外,长文短教促使学生在阅读时从多角度进行拓展,精准视角,以此来全面推动整体文本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有良好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