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探索

2022-11-20 15:39练素芳
名师在线 2022年16期
关键词:立德德育课程

文/练素芳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渗透,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教育育人效能的根本。在新时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与综合实践活动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教育被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前面,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德是立身之本,育人先育德,立德是德育的根本方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将“立德”视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立德”的重要性,《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段话的意思是:“立德有德,实现伟大的道德理想,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相对于立德而言,追求事业、获得功名是其次,再次是著书立说。”古代先贤们的德育思想和主张,是历代教育也是现代教育所共同遵循的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教育最关注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有力回答了这一问题。立德树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立德树人也符合教育规律,契合人才培养规律。当代高中生是在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以德育为先,将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要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立德树人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让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借助研究性学习、社会性实践和社区服务,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尊重与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掌握实践与服务技能、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和中学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它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学习的实践性特征,还具有学生主体性、经验活动性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德育的功能,而且其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还能起到培养认知、提高能力的作用。同时,这也要求德育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好活动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和作用。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品质的策略

(一)树立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文化知识课程,以至于大部分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科性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即学科拓展或综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单看作学科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有着显著不同。其一,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并决定必修与选修形式以及课时安排,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必须有明确的课时。其二,校本课程由学校主导,侧重乡土类、学校特色类、学生兴趣爱好类等,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意识,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践活动主题、内容与方式,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导和点拨作用。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与性质,部分教师无法切实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自然地将课程目标倾向于知识与能力,而忽略了人格、审美、品行等高层次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即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纠结应偏向于智育还是德育,十分容易忽视综合实践课程涵盖的立德树人要求。对此,教师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定为价值观与品德,明确该课程涵盖的德育因子,促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丰富经验与积极体验,以及对社会、自然、自我三者联系的整体认识,具备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发现、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积极进取与团结合作的个性品质,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健康成长。

(二)充分整合相关课程资源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注重挖掘与整合立德树人资源,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并规范自身行为,为全面健康发展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强化与家长的沟通。教师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与在家情况,或定期召开家长会畅谈学生特长、兴趣爱好、优势与不足,共同商议如何让学生发挥优势,克服弊端。教师将学生在校取得的进步及时告知家长,一方面能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渠道,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其次,关注社会热点,挖掘社会资源[3]。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且丰富的立德树人资源,如植物园、生态园、体育场、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工业园、科技示范基地等社会资源都能服务于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教师可围绕当前社会热议的环境保护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当地文化馆与博物馆,积极收集与环境保护有关资料信息,师生共同研究和整理环保倡议书,分析环境污染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这能使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做人准则,规范言行。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也在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具有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信息容量大且传递速度快等特征,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延伸思想情感,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当前,部分教师运用社会软件建立综合学习社区,学生注册账号后就拥有了专属于个人空间,不仅能与其他学生互加好友,还能发表日志与分享学习路径。此外,教师可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及互联网资源设计项目学习,使不同网络平台信息互通有无,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综合品质。

(三)因时因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教育性和灵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仅指其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还指其在内容、形式和时间上的开放灵活性。即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置和实施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情,尤其是年段、性别、地域差异,因时因地制宜,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时间、空间和环境都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挣脱各种外在因素的限制和束缚[4]。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总设计师,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运行,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树立大资源、大课程、大德育观,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在活动内容上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让德育变得有“时令”、有生命,又灵活机动。

所以,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担起“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道德习惯”的重任,充分考虑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德育资源,一方面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用智慧的眼睛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和内容,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昆虫,让学生领略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一角开辟菜园,让学生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基础的生产、种植技能,培养学生对农业、农民乃至生活的感情。春季也是采茶的好季节,附近有茶场的学校,教师也可以“茶”为主题,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让学生调查本地茶的种类、种植环境和特征,让学生走近茶农,与他们进行探讨和研究,向他们学习采茶技巧,和他们一起劳动。或者让学生选择子课题,基于信息收集和处理,就中国茶文化、茶与健康、传统制茶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在冬季,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环卫工人体验”实践活动,与环卫工人一起打扫卫生,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借助活动让学生体会环卫工人的辛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奉献精神。如果不具备校外活动条件,学校也可以结合学校特点,就地开展一些“校门口”“校园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以“保护校园卫生环境”为主题的“创建洁净校园环境”“卫生小标兵”综合实践活动,以“爱惜粮食”为主题的“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因时因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真情真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四)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问题之一就是形式化。究其原因,多与师生倾向于表面活动有关,学生无法从实践活动中汲取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养分。学生之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难以发现价值与意义,多和自身文化知识底蕴匮乏,未将自身与社会、自然相结合形成系统化与完整化的知识结构有关,也与学校过于关注“双基”教学,缺少创新意识和魄力,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有关。这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空洞与活动形式化的主要原因,更是我国教育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对此,学校要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为目的,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同时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促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如针对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开展内涵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阅读经典名著有助于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系统化且完善的知识结构,基于多元和丰富的思想观念透过表面感悟事物本质意义。与此同时,阅读经典名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深入思考。此外,名著阅读活动最为显著的价值即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精神与思想道德,启发思想与智慧,滋润心灵,上述活动内容与形式能有效避免以往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德育不足等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活动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上述阅读活动,教师还可开展仁爱教育活动、安全自护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等,使学生从多方面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与态度,正确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五)基于立德树人优化评价

相关研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之所以未被纳入中考和高考,多和思想观念未被重视有关。目前,部分教育者坚持在中考和高考中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使更多人重视综合实践课程育人价值。如果想要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困境,就要结合学生学情,构建基于立德树人内在规律的评价内容与方式,改变传统倾向于总结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在设定评价具体指标和标准时应在特殊位置凸显品德与价值观教育诉求,使评价与立德树人目标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在考查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生成、活动方案设计、具体实施过程及成果显示等各项内容时,教师应先准确检查主题、方案中是否明确凸显立德树人元素,该元素是否处于综合实践活动核心位置,实践活动方案是否能准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档案袋评价等形式,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要在评价过程中凸显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只有借助评价,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实品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打破传统教育的固化思维,引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正确习惯,并学会积极主动地发现、分析和独立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实践活动的创造性与趣味性,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立德德育课程
《中国德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