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卉
(南京市陶行知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的契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随着交往范围的逐渐窄化,学生的交往能力、对社交的需求与期待都在下降,更容易出现无聊、烦躁、消沉、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控力不足,受到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他们往往会通过阅读来消磨一部分空虚的时光,又或是通过阅读填补自己现实生活中社会认同感、自我实现感的缺失。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猎奇”“从众”的阅读心理,为了能够在社交平台上与其他同学有更多的互动,他们往往挑选另类读物或普遍流行的网络文学,然而这些读物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阅读。
绝大多数学生阅读纸质书籍,少部分学生利用电子书阅读;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受个人阅历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学生甄别和选择的能力较低;很多学生会阅读一些不适合现阶段阅读的书籍;阅读习惯欠佳,他们阅读时随意性较强,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速翻阅,缺乏用心感受和及时思考,更鲜有学生借助批注式方法进行深入阅读;学生在家自主阅读往往缺乏父母、教师的引导与关注,这样一种无交流、无反馈的阅读对学生个人的自觉性要求很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的生活节奏、生活内容相较于学校里的学习是单调的、乏味的。此时,班级线上阅读会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阅读资源。
随着人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上出现了“悦读家园网”“读书圈”“一起阅读”等多种交流平台,这些平台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年段特点对文学作品进行筛选和分类。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呈现的形式多样化,有经典儿童文学的导读微视频,有文学爱好者或名家录制的有声故事,还有结合作品内容设计的多种阅读反馈。
于是,笔者将南京市中小学阅读检测平台引进班级并推广给学生。首先,教师需要创建班级读书群组,再邀请学生加入进来。其次,在平台的书库里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除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笔者还特别挑选了与学生宅家状态下的心理需求相吻合的书目。最后,发布阅读计划,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自行安排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选择的阅读资源更加丰富了,也在无形中解决了教师推荐什么书和学生能读什么书的问题。
1.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学习任务加以编排,使探究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的学习往往事半功倍。线上阅读会的开展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书中的哪部分内容可能是学生最容易关注到的?哪部分内容是值得带领学生一起挖掘探讨的?哪部分内容是可以用来做写作迁移训练的?哪部分内容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呢?该用怎样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推进,探寻阅读的奥秘呢?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激励着笔者陪伴学生一起认真阅读、用心思考。
以《童年》这本书为例,该书的语言非常有特点:首先,作者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借助第一人称的口吻和视角来描写童年的生活。其次,书中的人物颇多,且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很丰满。再次,故事中有多处伏笔,情节之间关联紧密。最后,结合高尔基创作《童年》的时代背景,笔者发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多重的,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又表达了对童年生活中那些善良、可爱人物的感激和怀念,更透过他们表达了对光明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有了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后,笔者开始尝试着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核,一步步探求文本的奥秘,给予他们简单的交流框架,让他们逐步探究和发现。
2.教师引导,由扶到放。学习是一门科学,需要循序渐进。而阅读交流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文本结合起来的艺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连接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桥梁角色。对于刚开始接触线上阅读会的学生而言,线上交流分享的形式并不能被他们所接受。于是,笔者想到了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分享交流支架,用由扶到放的过程潜移默化地鼓励和引导学生。
随着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越来越深入,笔者引导学生关注片段之间的联系,做对比阅读。比如,同样是对人物进行描写,作者在描写外祖母和萨沙时,有什么不同呢?你能从文字中读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就这样,随着笔者的由扶到放,学生越来越放得开了,纷纷在群里分享自己阅读时的感悟。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我们有选择性地确定交流的主题,并由笔者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分享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见解。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受到个性、阅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班的线上阅读会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我们期待并非常乐意听见不同的声音。一段时间之后,从每天交流时发言的人数和频率来看,学生已经渐渐融入这场专属的线上阅读会。
3.适当指导,提升品质。课外阅读指导应当贯穿于课外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年段特点、学情,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组织班级线上阅读会,旨在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以提升其课外阅读的品质。
全媒体时代为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更丰富的资源、更多样的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进行绘本阅读指导时,笔者借助希沃白板中的放大镜功能,将绘本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放大,引导学生借助图文结合深入了解绘本内容;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笔者借助讯飞语记和腾讯文档的在线编辑功能,快捷高效地实现多人在线实时编辑。学生可以随时在文本上添加自己的阅读批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某一片段进行仿写或扩写。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编辑的内容是实时更新且共享的,为在读写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也更便于师生交流。
心理学上的心流理论指出:合乎产生心流体验的学习,会带给学习者极大的满足感,并乐此不疲。心流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一种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一种充满活力、充分投入的情绪体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线上阅读会的热情,丰富线上阅读会的内容和形式。每一次学生完成的任务,笔者都会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发布在群里,大家再围绕设计精妙之处进行点评赏析。多样的任务形式,既充实了班级线上阅读会的内容,又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任务展开阅读与研究。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接受同学和教师的点评中,收获了自信,提升了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