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材施教的初中班级管理研究

2022-11-20 14:27张人和
教师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阶段心理

张人和 聂 芳

(1.永丰县城南学校,江西 吉安 331500;2.永丰县实验学校,江西 吉安 331500)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中心,把研究学生心理成长特点作为日常教学的首要工作,再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教育更好地浇灌每一名学生。

一、初中班级管理各阶段特征

根据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可以将初中班级管理分为“三阶段、六时期”。每一个阶段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初中生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一)第一阶段:过渡期与养成期

该时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初一年级,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由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这时期学生会面临学习压力加大、学习方式改变等情况。由于学习科目增加,导致部分学生不堪重负,在学习上打退堂鼓。教师应该做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的工作,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作业,平稳地度过过渡期。另外,初一阶段还是养成期,学生的很多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不同的情况,教师需要在学生养成期认真思考如何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开展教学。

(二)第二阶段:封闭期和分化期

该时期主要集中在初中二年级阶段。初二的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走向成熟,面对问题开始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无论自身的想法正确与否,很多学生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再加上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依然稚嫩和不成熟,因此其行为和思想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被批评后常常无法进行自我疏导,进而封闭自己,将内心的想法深埋心中,以至于老师不易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在学业方面,由于所学知识难度的逐渐加深,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而不同学生的能力、习惯存在差异,导致优秀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成绩一般的学生却怎么也跟不上。能否抑制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关键要看班主任基于因材施教的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

(三)第三阶段:成熟期与冲刺期

学生进入初三后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度开始迅速提升,内心的稚气也开始慢慢地褪去,对外界的依赖性开始降低,自主性有所提高。学生在这个时期既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又面临着人生中的重大选择。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正确的选择,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初三阶段是冲刺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冲刺阶段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争取考上重点高中。然而,学生之间在冲刺期也会有不一样的心理状况,因此,因人而异制定方案开展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基于因材施教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一)开展心理疏导,助力学生成长

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对于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一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这时候需要教师通过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工作一般在第一个学期中段开始,因为这个时候班主任已经和学生有了两个月的相处时间,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摸清楚了,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都有所了解。在这个时候开展心理疏导是合适的。一般来说,有两类学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第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类学生很少与他人交流沟通,在班级里基本是独来独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内心会遇到很多问题,却习惯将这些问题埋在心里,不愿意和自己的朋友、同学、老师和父母诉说。长此以往,他们内心的焦虑情绪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教师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多和这类学生聊一聊初中生活、个人想法等,告诉学生应怎样融入集体,减弱他们对社交的恐惧,消除他们对青春期的迷惘。第二种是性格霸道、唯我独尊的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下,长期受到宠爱甚至溺爱,在进入初中阶段后,他们内心的自我意识越发强烈,在班上横行霸道,常常欺负其他同学。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秉持春风化雨的心态,对他们加以引导,通过心理疏导激发其包容和友爱之心,逐渐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开展集体活动,提升学生自信

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学习成绩和成长烦恼等原因,班上有的学生开始丧失信心,在学习上表现出自我怀疑的情绪,总认为自己不如班上其他同学,最后甚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开展集体活动,以因材施教为原则,让不同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开展班级辩论大赛,围绕当前教育领域比较关心的“考试应不应该排名”话题展开辩论。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五人一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正、反方。其次,引导学生收集支撑论点的资料,根据组员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负责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有的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形成论据,还有的学生负责归纳整理及总结概括。这种活动安排,一方面是让学生体验被尊重的感受,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分工发挥个人强项以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只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根据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分类,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等不同项目,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喜欢的运动中,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信。

(三)开展分组教学,发挥学生个性

在学生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个体间的两极分化现象越发明显,有的学生已经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和捷径,学习起来既轻松又快乐。但是另外一部分学生因为心理上出现波动,或者因为学习方法和习惯有问题而一直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材施教的班级管理原则要求教师不能对班上所有学生进行“一锅端”式的管理,而应开展分组教学,将情况相似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中。比如,有的学生各门学科都非常优秀,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生划分在“华罗庚”组,激励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良性竞争;有的学生成绩中等,在班上虽然竞争力不强,但是基础较为牢固,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学生划分在“童第周”组,希望学生学习童第周的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一般,但是他们在体育、音乐、舞蹈等方面有不错的表现,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学生划分为“冼星海”组,并告诉他们只要有特长、有才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一样是优秀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展开分组教学,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诠释。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阶段心理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