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教育资源与美术教学融合的方法
——以新冠肺炎疫情微课程的实践为例

2022-11-20 14:27武怡蓓
教师博览 2022年6期

武怡蓓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江苏 南京 210017)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美术技法的教学,还应关注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的社会热点事件恰好是学生目前高度关注的内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延伸出的人文、历史文化内容,都可和美术教学产生紧密联系。笔者学校通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微课程,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和提升社会责任感。

一、新冠肺炎疫情微课程的实践方法

(一)学生本位,架构课程脉络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课程架构时,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程的核心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因为开发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科育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情感,所以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侧重于认知理解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理解新冠肺炎疫情热点事件背后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客观的态度看待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尊重各行各业,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

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发现开端—寻找病源—积极防控。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有着自己的见解,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回顾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病毒的来源有哪些说法,国家采取了哪些积极的防控措施等问题,不断打开学生思路,唤醒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个阶段的碎片记忆,选取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进行板书记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主题归纳为以下板块:认识病毒、野生动物、全民防疫、白衣战士、中国速度等。经过热烈的讨论交流,笔者班级的学生利用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与体会架构出微课程的雏形。由此可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知印象,进而让学生在架构课程时主动参与,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提升学习成效起到关键作用。

(二)教师主导,精选课程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课程创新需要改变思维定式,充分挖掘美术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微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结合的方法,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课堂讨论归纳的微课程主题,结合美术教学特点,进一步筛选正向的社会热点教育资源,整合成面向全体学生的主题微课程。在收集资料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应以具有代表性的视频素材、相关图片、官方媒体文稿为主。根据课程的主题,详细划分出与美术相关的学习内容。如“全民防疫”板块的主题为“中国的老百姓很可爱”,美术教学内容则定为各行各业人物的造型及防疫场景。“白衣战士”板块的主题为“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美术教学的内容则定为杰出医护人员的形象及治疗病患的场景。“荆楚之美”板块的主题为“英雄城市的苏醒”,美术教学的内容可定为楚文化知识,火神、雷神形象及武汉特色小吃的造型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仔细充分的筛选,并在备课时将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或分歧点记录下来,通过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之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业是检验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基础的、有利于学生表达收获感悟的形式。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绘画与创作能力,选取图文结合的手抄报形式易出作业效果。对报头、插图、花边等内容的设计,既能巩固已有的美术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个性,保护其创造力。学生在版面设计时,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标志设计,将热点事件与其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表达自己的收获与看法。每次主题课的作业都会结合相关内容给学生提供4~5个问题作为思考方向,多数为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可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手抄报缩小了学生绘画能力上的差距,降低部分学生因创新能力不足增加表达内心感受的难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也是保护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三)师生共建,提升课程体验

课程框架与课程内容确定后,再将其投入课堂中实施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借助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的内在动力,能让微课程学习效率更加显著。区别于常规的教学方式,主题课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展开。例如,在探讨“中国速度”主题时,首先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延时摄影作为导入对象,让学生发现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医院建设的。通过标题《平凡的伟大》,学生联想到各行各业的逆行者,他们用平凡的身份凝聚在一起,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速度”。当学习“荆楚之美”时,火神、雷神的形象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先秦文化的兴趣,楚文化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让学生纷纷想要阅读《礼记》《山海经》等著作,当中不乏一些美术功底扎实的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创作神话人物形象。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提示学生,发散思路,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之中。

以兴趣为动力,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每个学生都真切地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关注着当下发生的一切。课堂上的互动源自真情实感,学生虽然年龄尚小,对有些事件的认识不够全面,但是在教师讲解引导后,都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作业中体现出收获。

课堂的互动、作业的呈现,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起来的。从课堂反馈来看,高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趋于成熟,能够接受并理解生命、责任、使命等一些较复杂的主题教育。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越广泛,越有助于将社会热点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学会接纳各种美,正确审视各种美,正是美术学科育人的一大优势。

二、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微课程的实践成效

(一)给学生舒适的空间抒发情感

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微课程的初衷之一,是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的空间。笔者在教学“全民防疫”主题课时,通过视频内容创设情境,学生纷纷敞开心扉,有的分享了居家隔离的感受,有的谈起父母一线抗疫的经历。课堂上的交流让师生都变为聆听者,分担每个人内心的情绪。

(二)给教师恰当的立场关注学生

批阅作业时,从认真书写的文字与精美的插图能够看到学生的真诚,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居家隔离期间的困难重重让学生明白各行各业的不容易,对比世界疫情的发展,每个人的责任意识有多么重要。诸如此类的话语不胜枚举,寥寥几句,却字字铿锵,字里行间透露着爱国、责任、坚强、善良等品质。通过作业也能及时发现需要更多关注的学生,这种方式不像面对面谈话容易让学生竖起防备,而是以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经意的支持与鼓励,给学生力量。

三、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微课程带给学生的除了审美能力、绘画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份社会责任感的传递。社会热点教育资源涉及范围广,涵盖各种学科,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主题鲜明、时代感强,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新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在学校开展此类微课程,是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的一种形式。将社会热点教育资源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也是学科育人的一种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