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2022-11-20 14:04谢影倩
名师在线 2022年14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德育班级

文/谢影倩

引言

小学生的“三观”尚未形成,亟须通过品德教育来完善。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过于侧重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成绩等方面的关注,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较为忽视,这极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形成不良思想,进而影响其未来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德育思想的渗透愈发受到班主任的重视。

一、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品德教育的开展强调以有计划、有目标的形式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期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来促进学生品质、素质的正向发展[1]。同时,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品德教育,还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三观”。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高速化、全面化的态势,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当代学生可以借助更多的方式与渠道接触外面的世界。大部分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辨别能力,所以对部分不良思想、文化难以正确辨别,极易形成不良思想与品质,影响自身未来的发展。而班主任将品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可做到在日常教学、管理期间渗透品德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团结友爱等品质。此外,德育的渗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引导学生接受更为全面的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真正实现为我国培养优秀接班人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段,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极易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诱惑,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同时,可以将大量的人文道德元素融入其中,将班级管理作为品德教育的渗透途径。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个性化地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在遵守班级纪律的同时,学会如何明辨是非,以优良的品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保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来事物与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逐渐被利益与诱惑充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基于这种现状,将品德教育与小学班级管理相融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品德教育的帮助下,学生能够逐步树立高尚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需要

小学教育肩负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其中包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师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全面渗透品德教育,将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思想道德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具备高尚的品质。与品德教育结合的班级管理,有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效,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

(三)社会发展的需求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助推力,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要义。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进步的希望,因此,品德教育必须以青少年为主,使他们从小建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全面培养,必须始于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其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相关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符合班级的发展特点。面对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充分总结以往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建立健全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和准则,尽量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弹性的工作方式有机融入进来,以实际的工作情况与未来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合理地安排具体的班级管理方式与内容。在制度的规范下,班主任能够更加恰当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在激发工作热情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良好的改善。

(二)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专业化能力

对于刚刚担任小学班主任的年轻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容易慌乱,缺乏条理,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无法找到恰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开展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最佳的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扮演的是建设者的角色,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是关键所在。为此,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学生与班级之间建立紧密良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将以人为本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

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的影响因素很难对人的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综合实力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规划与人生目标的建立。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向导,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仅依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理为重,淡化管理因素,以此促进班级管理和谐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的一生中都会犯下或多或少的错误,就算是很有威望的名人也会犯错,学生亦是如此。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错误,却不正视错误。因此,班主任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开展自检活动,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学生之间进行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能够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引导示范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会受到班主任言行举止的直接影响。若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未认知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并在日常管理期间频繁表现出言语不忌、行为不端的问题,势必会对学生品质的塑造、观念的树立造成不利影响。尽管在品德教育中,“身教”不占据主要地位,但发挥着“以小博大”的作用[2]。鉴于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到,以自身优良品行、优秀品格去影响学生,通过以身作则来促进学生品质的塑造,将品德教育落实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促使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最大价值。例如,班主任需做到准时或提前到达教室,当学生进入教室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班主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以班主任为榜样,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不迟到的良好习惯。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应做到主动收拾班级杂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会被学生牢记在心中,并在榜样示范的作用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外,在课间休息、上学放学时,班主任需要与学生主动打招呼并予以微笑,在有效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达到以自身良好的品质素养影响学生的效果[3]。

(二)实践教育,强化渗透

品德教育的渗透需要理论结合实践,若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只侧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灌输,学生难以做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德育知识,无法发挥出班级管理中品德教育的最大作用。所以,要想进一步提升品德教育的开展成效,班主任需在全面掌握学生素质基础的前提下,采取实践手段来促进品德教育的渗透[4]。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大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思想的内化,发挥出品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当然,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保证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班主任需将赏识教育融入德育实践活动,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言语、眼神鼓励,或是通过物质奖励来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如在进行“尊老爱幼”方面的品德教育时,班主任可以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敬老院护工”活动,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照顾老人、打扫卫生、表演才艺等,实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中华传统美德的目标。

(三)关注差异,个性引导

在以往进行班级管理时,大部分班主任采取“无差别”的管理手段,在不考虑学生差异性、个性化的前提下实施统一管理[5]。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可以得到进步,但是对于个别学困生而言,这种方式极易引发其抵触心理,导致学生不但对班主任形成排斥感,而且无法体现出班级管理中品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以,班主任需要在兼顾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气质等方面开展个性化的品德教育,制订契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进步与发展。

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品德教育方法。大部分班级中既有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也有性格内向沉默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赏识教育的方式来教育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如当学生成绩提升、助人为乐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开设“表彰大会”,在其他学生面前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夸赞,以此提升学生的成就感。针对性格内向沉默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依据学生情况,邀请学生单独谈话,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给予此类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久而久之,不同学生均有明显进步,同时,实现了以差异化的管理形式拉近师生距离的目标,体现出班级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四)手段多元,强化教育

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需要采取多样化形式,若班主任长期采取单一手段开展品德教育,极易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兴趣,最终影响品德教育的开展成效[6]。所以,班主任可以采用多元化手段优化品德教育,如在班会课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品德教育,以先进教育手段来提升班会课的精彩程度。如在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课时,班主任可提前收集爱国方面的视频素材,如《辉煌中国》《大国工匠》等,将枯燥、抽象的品德教育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此外,班主任可以借助故事教育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渗透,通过故事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透过故事反思其德育本质。例如,在渗透“乐于助人”教育时,班主任可组织开展“故事会”活动,鼓励学生收集关于乐于助人方面的故事,在活动期间分享给其他同学。当学生讲述故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自身对故事的看法与意见,以期通过多样化形式来促进品德教育的深化。

(五)善用情境,丰富内涵

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情境,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含义,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例如,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加入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揭露近几年经济发展给地球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和污染,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与时代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渗透,可以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全面提升的同时,实现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与改进。为发挥出品德教育的作用与价值,班主任需在深入认知品德教育渗透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和对策来促进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为学生素质、品德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德育班级
《中国德育》
班级“无课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