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德育故事 洗练生本心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

2022-11-20 14:04吴强
名师在线 2022年14期
关键词:导学德育设计

由于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故事素材,在课堂导学、活动组织、重点突破、训练设计、课堂小结等环节展示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其学科思维,使其在故事倾听、讲述、讨论、撰写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接受心灵洗礼。同时,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学习现状,关注德育故事素材的适合性、趣味性、开放性,为课堂注入活力。

一、运用故事展开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收集故事资源,利用故事进行导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德育故事应与学科教学内容高度融合,教师在具体筛选时要做好精心安排,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互动中进入学习核心。教师讲述故事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图片、播放故事视频,都可以创设导学情境,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核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主人”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勤奋好学的案例,让学生自然产生思想共鸣,对学习形成主观认识。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我上小学时,刚开始是学优生,但到四五年级时,因为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思想上出现了问题,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也下降了很多。进入初中后,因为功课更多,压力很大,我一度想要辍学。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我最终考入普通高中。进入高二后,父亲因病去世,对我的打击太大,也让我产生了奋起直追的念头。从那时开始,我逐渐建立学习信心,最后顺利考上大学。我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就能有收获,放弃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学生聆听教师讲述故事,顺利启动思维。

教师现身说法,利用自己的故事做引导,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学生大多喜欢听身边的真实故事,尤其教师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群体,对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故事有更多的探索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故事设计问题,启动学生学科思维

教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教师要利用故事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通过问题探究明确故事内涵,形成学习启示。教师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势必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提升其思维品质。

学生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找到问题设计起点,如果能够利用相关故事做引导,就可以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以“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为例,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后,会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有所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师生互动较频繁,学生自然会对教师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教师的职业平凡而伟大,这样说不是过度夸赞教师,你对这个职业持什么观点呢?先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老师,她本身患乳腺癌多年,依然坚守在这三尺讲台,家里上有老要供养,下有小要照顾。当你看到老师的笑脸时,你获得的是精神力量,岂不知老师也有沉重的负担和苦难经历。大家真的不知道这个老师是谁?她就是你的老师,不妨猜猜她是谁。你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被教师的一番话打动,陷入震惊和沉思。

教师讲述真实的故事,并设计了思考问题,会对学生形成心理触动。这个故事带有针对性,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这说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比较用心的,获得了预期效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学生的老师,这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其激发调动作用更为显著。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既熟悉又很陌生,当知道真相后,教育便潜移默化地发生了。

三、运用故事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渗透故事内容,能够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冲击,使助学作用更显著。教师让学生收集故事、讲述故事、演绎故事、评价故事、读写故事,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使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建立学习认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德育故事有较多对接点。教师精选德育故事素材,对教学环节进行调度和优化处理,都能够创造鲜活的学习契机。由于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在教师做出适合的设计后,学生的感知体验会更深刻。

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要做好对接设计,让故事为活动的开展注入动力。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研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推出“讲安全故事”活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安全方面的故事。根据你的听闻,选择一件比较典型的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讲述,其他成员要做点评,即从这些安全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本身有一些故事素材信息,很快就能进入故事讲述环节。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安全故事时,要注意收集信息,并将一些典型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如这样的故事:“一群驴友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进入大山探险,结果16 个人失联。相关部门安排消防、武警数百人进山搜救。虽然最后没有人员伤亡,但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教师组织学生讲述案例故事,与教学内容多点对接,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核心。从学生讲述故事的情况可以看出,安全故事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在社会上产生更多轰动。学生在讲述故事后,自然会对安全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利用安全故事展开活动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了学习共识。

四、运用故事进行课堂小结,提高学生认知品质

在课堂教学结束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故事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环节,通过对接性讨论,顺利内化学习认知,达成学习目标。课堂小结虽然是教学结束环节,但教师融入故事,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进行创意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故事信息,创编故事内容,运用故事开展社会公益宣传活动,都能够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

课堂教学的结束应该是课外训练的开始。教师要想引入德育故事做结尾,就要有鲜明的设计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回顾和延伸思考,使学生在生活对接中建立学科认知。在教学“家庭的记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记忆展示,在课堂结束时讲述一个故事,并布置课外训练任务:“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丈夫生病,卧床不起,两个孩子要上学。她一个人支撑起这个家,既要下地干活,又要在家里照顾生病的丈夫,负责两个孩子的课程辅导。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她的丈夫逐渐康复,孩子也顺利考上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在你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请你们深入生活中展开具体调查,选择最感人的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于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展开课外训练。

教师利用故事做课堂小结,同时布设训练任务,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对这样的母亲充满钦佩和敬仰,自然会深入生活中展开调查,希望找到一些感人的故事。生活中有太多值得讲述的故事,教师围绕故事信息收集进行任务设计,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探索的积极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德育故事,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学习起点。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学、活动组织、重点突破、教学小结等环节渗透故事内容,要求学生倾听、讲述、讨论这些故事,与学科内容进行广泛对接。德育故事素材来源众多,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与学科教学形成紧密结合,以顺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猜你喜欢
导学德育设计
《中国德育》
BUBA台灯设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是小导游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