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华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许昌 461200)
基层地区的很多养殖户认识到了规模化养殖和现代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好处,但在实际养殖管理期间,传统养殖理念一直更新不到位,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养殖管理期间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使得羔羊的成活率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为了确保羊养殖安全,提高羔羊的成活率,要求饲养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工作经验总结,对引起羔羊成活率下降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原因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技术方案,确保羔羊能健康成长。
羊养殖业作为鄢陵县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养殖规模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逐渐增加,养殖数量不断增多。为进一步带动鄢陵县羊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当地畜牧部门和政府部门加强联合,出台各项政策,有效推动羊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选育优良品种,推行规模养殖,另一方面坚持良种引进和杂交改良并举,依托全县现存肉羊养殖资源,发展黑山羊、小尾寒羊特色养殖。
繁殖母羊的生产能力、生产潜力对羔羊成活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当前引起羔羊成活率下降的繁殖母羊因素主要包括母羊的身体瘦弱,母性相对较差,生产之后乳汁分泌不足,乳汁营养价值相对较差,由于受到某些疾病的危害,不能正常的泌乳甚至停止泌乳,使得营养物质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羔羊的生长发育,使得羔羊死亡率显著升高、成活率下降。母羊在正常妊娠前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科学供给,身体膘情相对较差,身体素质不达标,产后不能正常的喂养羔羊。青年母羊在初次配种过程中第一次发情就进行配种,体成熟不达标,过早配种导致胎儿过大,母羊的产道狭窄,产道发育不良,经常出现难产现象,使得繁殖母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难产,羔羊、母羊全部死亡[1]。当难产症状出现后,人工助产不当,使得羔羊成活率低下,经常出现窒息性假死。羔羊出生后母羊的母性不强,不能做好羔羊的针对性看护工作,不会主动接触羔羊,甚至会踩踏羔羊、啃咬羔羊,羔羊出生后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这些都会导致羔羊因为吃乳不足,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影响成活率。母羊乳腺生长发育不良,生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母乳严重缺乏也会影响羔羊的正常采食和正常获得乳汁。导致乳汁缺乏或分泌不足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是母羊的营养状况相对较差、体质受弱、气血不旺、乳腺生长发育不良,在生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多发生于老龄的母羊群体中。另一方面是母羊气血瘀滞、血脉不通,导致乳房出现炎症病变,乳房肿胀,乳汁不能正常排出。由于乳房红肿胀痛,羔羊在吮吸乳汁时会加大吮吸力量,乳房更加疼痛因而拒绝哺乳,多发生在体质健壮的青年母羊群体当中。在母羊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大多会导致羊群出现坏乳或者无乳,乳汁的理化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羔羊如果采食了病变的乳汁很容易引发消化道疾病的传播流行。
羔羊出生后自身机体的抵抗能力、生长发育是否良好,是否受到疾病的入侵都会对羔羊的成活产生较大影响。母羊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难产,产下的羔羊身体较为瘦弱或者出现畸形生长发育,导致羔羊出生后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一般在出生几天后死亡。2月龄内的羔羊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和内科疾病的危害,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包括感冒引发的胃肠炎、肺炎。传染性因素是导致羔羊死亡率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2]。
饲养管理不当,环境调控不到位,养殖环境当中存在多种致病因素是造成羔羊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羔羊成活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养殖场的繁殖计划来讲,很多繁殖母羊主要在冬春季节产下羔羊,这个时期外界的温度相对较低,应激因素相对较多。寒冷的冬季如果没有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圈舍的温度不达标,温度突然下降或者温度忽高忽低,都会对羔羊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刺激,会诱发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繁殖母羊进入分娩阶段后,人工助产不合理,初生羔羊护理不当,如没有进行有效的断气处理就会导致病原通过损伤的脐部侵染机体引发严重的败血症[3]。
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首先应该从母羊角度入手,要加强对母羊的科学选配,及时将遗传缺陷的繁殖母羊淘汰处理,保证后备母羊的个体生长发育良好,乳房生长发育完好,符合品种的种用特征。要定期更换种公羊,避免出现近亲交配的现象,防止影响后代的生产能力。繁殖母羊进入妊娠阶段后,一定要做好妥善有效的饲养管理,加强疫病防控。注重做好小反刍兽疫病、羊痘、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缩菌病、羊口疮等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免疫接种,保证抗体水平达标,并在妊娠前做好驱虫工作。母羊进入妊娠后期和生产阶段,一定要做好针对性的管理。妊娠后期要保证提供营养价值全面的混合精饲料,使得羔羊能获得较高的出生重。在母羊哺乳阶段,应该根据膘情、泌乳能力、羔羊的数量来确定每天精饲料的使用量。精饲料在配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营养价值全面,尤其是应该确保维生素矿物添加合理,确保母羊在整个哺乳阶段,膘情下降较为缓慢,断奶后能快速达到下一个发情阶段。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为瘦弱,泌乳能力不足的繁殖母羊,在合理搭配补充精饲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催乳类药物,加速羊群的泌乳。注重做好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的有效防控。
母羊进入生产阶段应该做好产前准备,提前将羊群转移到产房当中,保证产房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条件,防止贼风侵袭,提前对产房和养殖管理设施进行全面的消毒,提前增高圈舍温度。圈舍的地面铺上厚厚的垫草,保证垫草疏松多孔。产前还应该准备好预防难产以及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各种药物。羔羊出生后,要及时将口腔鼻腔当中的黏液清洗干净,检查羊群的呼吸和叫声是否正常,距离脐部4~5 cm处进行断脐处理,做好严格的卫生消毒,然后将羔羊放置在温暖的条件下,让母羊舔干净身上的黏液,并进行称重处理,详细记录羔羊的出生情况。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给母羊擦拭后躯肢体和乳房,然后投喂初乳,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做好羔羊的保健处理工作。
羔羊出生后避免受到寒冷的应激条件刺激,要保证羊舍的温度适宜。母羊要确保有充足的新鲜乳汁供给新生羔羊,产后4 d内不能外出放牧。经常检查母羊的乳汁品质和羔羊的身体健康情况。遇到突然发病,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做好针对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对于身体较为健壮的羔羊,出生7 d后可随母羊外出放牧,但应该严格控制放牧距离和放牧时间,选择晴朗的天气,温度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放牧,防止丢失和受到敌害。根据羊的生长情况提前补充哺乳阶段的精饲料,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并保障供给充足干净的饮用水。
为保证养殖场羔羊的成活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需养殖户掌握羔羊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征,并结合生育特点构建综合性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养殖环境良好,卫生环境达标,饲料营养价值全面,羔羊出生后能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进行妥善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满足羔羊的生长发育所需,更好的带动区域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