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2022-11-20 12:58李昕玥
小学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业能力数学

☉李昕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以教学实践为桥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一线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与使命,本文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一、重视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中学阶段的知识简单,易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很好,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都很理性,但是随着年级的上升,知识的难度系数增大,有些学生明显表现出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学生自身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老师在小学高段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生发展展开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学生能够持续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每次授课之前的预习习惯;上课过程中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积极互动的习惯、认真记笔记的习惯;课后的认真复习并查漏补缺的习惯。以“负数的认识”教学为例,在新授课展开之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请举例生活中负数的应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概括什么是负数,负数存在的价值有哪些”等预习作业。在授课时,老师以学生的预习为基础,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尝试运用自己的话对负数进行解释与表达,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让他们积极实现课堂参与,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在新课讲授中,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互动;在完成新授课讲授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并科学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完成作业为基础,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展开复习。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既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能够让他们掌握切实可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更与新课改理念相契合。通过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技能,所以,基于学生发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应该立足于日常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1],让学生在情境的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认知体验和思维体验,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在体验和参与中素质得以提升和培养。以“圆”的教学为例,老师与学生创设对话式的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体验,首先,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自己阅读课本上有关圆的内容,并且了解圆的构成因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圆形呢?”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阅读课本,并且思维开始跳跃,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和一番思考回答道:“圆包括直径、半径、圆心这几个元素,在生活中圆形随处可见,比如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就是圆形,我们吃的月饼的形状是圆形,比萨的形状是圆形,奥运五环每一个都是圆形。”这时,老师再结合之前所学习到对称图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那么我们见到的圆形是对称图形吗?”这时,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动手制作“圆”,并且根据操作体验感受圆的对称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体验、动手操作体验,同时,又能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中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对抽象的概念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不仅有助于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也让他们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塑造。

三、重视数形结合的运用

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运用,将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画,既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又有助于学生个体发展,助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为例,学生们在做相关练习中,总会在计算答案时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运算思维不够完善,对于分数的概念理解不够全面,所以结合以上因素,老师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以3/10 这个分数为例,老师随意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并且随机挑选一位学生,让其将这条线段分成10份,然后再让学生标出其中的3 份,即为3/10,当在师生互动之下学生们理解了这一概念之后,老师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自主标识一些分数,如,6/11、2/3、7/13、9/10、4/5,以数形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有助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相关的运算方法,从而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2]。

四、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并通过思维能力的构建,解决实际中的相关问题,以实现学以致用。老师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为了促进学生思维更加开放,能够主动探究,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设问,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让他们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实现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熟悉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且培养他们自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精心为学生们设置题干:“在一片果园中,有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已知苹果树占总数的1/4,梨树占总数的5/8,桃树占总数的1/8”,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上述信息自主设计问题,这时学生们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苹果树比桃树多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在这三种果树中,哪种数量最多……学生们在组内提出问题,并且,结合提出的问题列出答案,这时老师再让学生们进行组间交换,让他们共同探讨更多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又能够挖掘学生们的认知潜能,让他们的问题意识被唤醒,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方法的获得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是数学改革基于教育的要求,同时,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优势,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有效性,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着积极意义。以“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用手在黑板上将扇形统计图进行绘制,再为学生填充各种有效的信息,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更加片面,所以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及表格的动态变化为学生们展示扇形统计图,并利用几何画板将统计图快速地画出,以加强学生们对扇形统计图的直观理解,同时,结合微课视频为学生们播放其他教师关于多种统计图的科学运用的授课视频,以起到丰富课堂资源的作用。结合多媒体教学让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更加创新,不仅让老师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授课内容,在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对统计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3]。

六、重视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基于学生发展展开教学,老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蹦一蹦,摘得桃子”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比如,首先,老师对学生合理分组,A 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强,具有很强的自学探究能力,不但能够自学掌握书本上的基础内容,还具有很强的探究进取精神;B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能够自觉学习,对书本上的内容能够全面掌握,并且能够掌握数学一般的思想和方法;C 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弱,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并且掌握比较简单的实际性问题。另外,在教学中,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数学素质出发,立足于教材上的知识结构,老师应该分层次地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在总体教学目标设定时,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对于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对于知识点的领会能力、对于知识点的简单运用能力、对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知识点的复杂运用。根据以上五个目标,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号入座,C 层次的学生只用完成前三个目标;B 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四个目标;A 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全部目标。最后,每次布置作业,老师要分层次布置基础作业、综合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让他们在巩固基础,掌握基础知识上获得学习自信;综合性作业是知识的综合性应用,主要针对班级中的中等生,让他们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开发思维,提升自主性;拓展性作业主要针对班级中的优秀生,让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在拓展作业的完成中,提升探究能力,从而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七、鼓励学生开展数学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们吸收知识的过程,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实现知识的补充积累,并且建立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上,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比如,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数学阅读书籍,如《马小跳玩数学》《帮你学数学》《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数学魔术:84 个神奇的数学小魔术》等等,当学生们阅读完这些书籍之后,让他们在班级中谈一谈自己的读后感,并且鼓励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课外探究成果,这样学生们在阅读中思考应用,既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限魅力,又了解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神奇。

八、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

作业不只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基于学生发展展开日常教学,老师必须优化作业布置,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为平台,减轻学生们繁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比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布置自编作业,让他们自己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在具有弹性的作业布置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也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不但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发挥,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发展;另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手工写作业,比如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老师为学生布置设计各种各样手绢儿的作业,将数学作业转变为设计作品,既能够让学生深入体验,又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他们综合能力培养。再如,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知识总结类作业,学完一个单元后,让他们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总结自己近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实现数学学习报告的绘制,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训练。如,在“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单元复习中,老师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写单元知识总结、写数学学习日记的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一项完成,这样既能够实现学生成绩稳步上升,还有助于涵养学生数学能力,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奥妙。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小升初的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挑战,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入中学阶段,面对更艰巨的学习任务,老师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创新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具备数学技能与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作业能力数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