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幼儿园 梁婷
(宋行军)
基于教师成人视角所设置的游戏以及所创设的游戏环境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理想效果。为此,尊重幼儿、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组织多彩趣味游戏,便变得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幼儿园教育实践,针对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经验学习及储备,当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时,其在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便能迸发众多的奇思妙想,而这都将成为游戏环境呈现出来的诸多闪光点。
例如,在售票厅的游戏创建中,笔者鼓励幼儿跟随爸爸妈妈利用休息时间观察不同的“售票处”,如电影院的“售票处”、火车站的“售票处”等。这些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因此,这种在生活中观察不同的“售票处”并将其特点及其相关要素整理与记录下来的前期学习活动便为幼儿在接下来的游戏环境创设中做到有针对性地输出,为有创造力的创设与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又如,表演馆的“我型我秀”游戏中,幼儿对“T台”还不甚了解,在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也很难发挥想象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先为幼儿展示了一些舞台表演的视频,其中既有小范围的舞台表演视频,如幼儿在舞台上表演的视频,还有一些电视晚会上公众人物表演的视频。在幼儿观看这些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视频表演后,笔者为幼儿创设了两个问题,即鼓励他们认真思考这些舞台的创设与装扮上都有哪些特点?如果要做一个T 台的话,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两个问题与幼儿所观看的舞台表演视频有效融合到了一起,同时,在丰富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的同时也给予幼儿一些启迪,使他们内心知道在创设游戏环境时该做些什么,该准备哪些元素,等等。可以说,做好相关经验储备为幼儿具体融入游戏环境的创设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待幼儿内心有想法后,幼儿教师要做的便是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幼儿的信心与信念,促使他们愿意融入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
例如,在野战营的游戏中,幼儿分成两个阵营,每个战营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不同的战地攻势,有的想用迷彩垫防御墙,有的把塑料门设计成躲避攻击的山洞,还有的把楼梯架设计成组织进攻的瞭望台……在幼儿持有这些想法后,笔者大胆放手,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这都让幼儿持有极强的参与热情,对游戏环境的创设也有了更充足的积极性。
又如,教师还要支持幼儿制订环境创设计划。这里的计划也就是幼儿运用不同的美术元素、符号式的语言绘制环境创设规划图。如“飞夺泸定桥”的游戏中,幼儿对“泸定桥”有着不同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在纸张上利用各种不同的线条、造型、图形等把自己的想法绘制出来,最终呈现的是有着各自鲜明风格的“美术作品”。当将这些“美术作品”张贴起来构成“飞夺泸定桥”这一游戏的环境时,幼儿自然也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并积极且主动地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
当幼儿对种种游戏环境的创设有所想法与规划后,幼儿教师要做的便是鼓励幼儿将有关环境创设的诸多想法付诸实践,让想法不仅仅停留在脑海里、图画中,更能落到实处。例如,在创设“炊事班”的游戏中,幼儿提议要搭建一个“煤气灶”,对如何搭建有自己的想法,刚开始他们找来了梅花桩、套圈组合成“灶台”,可都是蹲着或跪着做饭,没一会有的幼儿就累得半躺在地上。后来他们找来了轮胎把锅垫起来。随着游戏时间的推移,幼儿又对灶台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他们发现废旧的投掷工具上有很多的小洞洞,垫高后就像很多的小灶台,一次可以煮好几锅。至于各种“食物”,他们发现了草地上的草和落叶,随手就拿起几片叶子、几把草放进锅里开始“做饭”了。幼儿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启发,于是“炊事班”的“食物”就丰富了起来,大到树叶、树枝、落花、落叶,小到小石子、沙土,再也不是对着空气挥舞锅铲了。于是“炊事班”变成了小规模的“部队食堂”,幼儿奏响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正是由于笔者对幼儿各种想法的鼓励,并在其实际操作中引导着其不断做出修改与调整,使游戏更加完善。可以说,来自教师的引导使幼儿的诸多想法具备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是游戏环境创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环境的创设中需要种种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应是安全的、生态友好的且对幼儿身体健康无害的,这是基于儿童视角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点,应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与幼儿一起预计创设以端午为主题的游戏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制作香囊、折龙舟、绘制粽子,还要制作与端午相关的趣味绘本。在制定好这一游戏环境创设思路后,教师向幼儿分发诸多的制作材料,其中香囊的布料来自幼儿父母提供的家中废弃不用的小块布料,折龙舟用的纸张也有不少是之前幼儿园美术作品保留下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的,且一些布料裁剪剩下的边角料也被幼儿装到了香囊中,以让香囊更饱满,且不会留下过多的垃圾。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教师为其提供的是专供幼儿使用的小剪刀,方便其裁剪,且不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就这样,利用生态型、安全性极强的种种游戏材料,幼儿完成了相关的物品,将这些物品放置到具体的区域,本次以端午为主题的游戏环境便得以轻松且高效完成。所有的游戏材料及其装备都源于幼儿,幼儿会更有满足感,也更乐意融入端午游戏主题环境,感受端午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无限魅力。
所谓低结构化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且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材料。低结构化的材料易得,无须过多的投入,且与幼儿的实际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多采用低结构化的游戏材料,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都能成为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
例如,扑克牌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其中蕴涵极为丰富的知识。在扑克牌游戏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以常见的扑克牌为材料进行游戏环境的巧妙创设。为了便于幼儿理解与效仿,笔者首先做出了示范,即按照1~10 的顺序正确摆放扑克牌,这一摆法有助于幼儿置身于这一游戏环境中形成对1~10 这些数字的认知与记忆。以此为基础,幼儿纷纷开动脑筋,想出了与众不同的多种有趣扑克牌摆法。有的幼儿根据一张红桃、一张黑桃的顺序间隔摆放,形成了有规律的摆放方式,置身其中,其能初步感知到“规律”的概念;还有的幼儿将同一种形状的扑克牌正确摆放,如所有的黑桃扑克牌归为一排,所有的梅花扑克牌归为一排,这有助于以摆放好的扑克牌游戏环境初步启迪幼儿有关形状及其分类的认知,等。利用现实生活中每天能接触的低结构材料既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巧妙完成了游戏环境的创设,且所取得的效果异常理想。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与兴趣很难长时间集中到一点。这是早已被大量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现象。为此,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实际认知特点,想方设法拓宽游戏环境创设所需材料的边界,以此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同时让更多元化的游戏材料推动幼儿更好地创设游戏环境,并置身其中更好地感知趣味游戏带来的多彩魅力。
例如,在滚珠游戏中,笔者先向幼儿提供了大洗澡盆、颜料、玻璃珠等常见的游戏材料。刚开始幼儿对这一组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结伴一起搬动洗澡盆,让沾上颜料的小球在里面自由“奔跑”,从而不断感知滚动轨迹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美。但玩过几次游戏后幼儿便不再选择这组游戏材料了,是因为幼儿的游戏仅仅停留在合作滚动大洗澡盆的层面。于是笔者拓宽了材料提供的界限,从大洗澡盆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盆(框、盒),各种材质不同大小的球形物体,游戏的内涵一下子就拓宽了,幼儿的兴趣点再次高涨起来。这些丰富多样、可自由组合的游戏材料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多样化探索的空间,幼儿在不断变化中碰撞出了各式各样的新游戏。
游戏环境的创设所需要的材料自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都很难准备充分的游戏材料,而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游戏材料。对此,幼儿教师不妨尝试组织幼儿一起设立游戏材料超市,提前准备好不同的、有可能需要用到的游戏材料,以为幼儿融入游戏环境创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一次玩泥游戏中,幼儿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出了不同的造型,这些可爱的、造型各异的摆件被摆放到了班级中,装点着班级环境,也令幼儿的付出被关注、被肯定。当然,这次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提供给幼儿的橡皮泥材料并没有被用完,还剩下许多。对此,可以将其放入材料“小超市”中,果然,在随后的美食主题游戏中,这些橡皮泥素材便被充分派上了用场,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捏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小饺子”,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制作了非常逼真的“火锅盆”,还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捏出了绿油油的“青菜”。就这样,无须提前特意准备,设立好的材料“小超市”便满足了幼儿本次游戏环境创设的实际需要,切实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实际进行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这时,幼儿很容易心生退缩的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便要及时介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过程中的帮助者,在他们切实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幼儿以精准且恰当的帮助及其指导。
例如,在“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游戏环境创设中,幼儿需根据这一主题布置不同的垃圾分类项,他们很容易根据已有的经验想起具体的垃圾分类箱的名称,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但忽视了一点,在准备了不同的垃圾分类箱并贴上正确的名字后,却忘了准备不同的垃圾材料。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及时提醒,告诉幼儿:“垃圾箱准备好了,我们需要把什么放置到里面呢?”幼儿便能很快反应过来,并在接下来制作具体“垃圾”材料后,继续完成本次的环境创设及其具体的垃圾趣味分类游戏。
幼儿教师还应是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的记录者,记录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的奇思妙想,记录幼儿在其中的点滴收获,同时,也记录幼儿在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的不足,并做好细致分析,予以幼儿更有针对性的引导。笔者在自身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便认真观察幼儿自主创新游戏环境的整个过程,并认真做好细致而全面的记录。比如,在某次“瓶瓶罐罐会唱歌”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需通过询问长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各种乐器,并尝试将其形状勾画出来,再将自己勾画的作品张贴到班级墙上,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乐器展。在这一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笔者认真记录着,不仅记录了幼儿通过种种渠道获得对乐器了解的求知精神,也记录着他们认真创作乐器形状作品的样子,更记录下了幼儿对传统乐器知之甚少的局面,而这些记录不仅构成了本次游戏活动有序组织与开展的素材,也为日后笔者自身尝试着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基于儿童视角所创设的游戏环境符合幼儿的实际游戏参与需求,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及其融入兴趣,其集趣味性强、探索性强、富有挑战性等诸多特点于一体,更能推动幼儿在参与游戏、融入环境的过程中建构对外界事物的初步认知与理解。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笔者将进一步立足幼儿教育实际,探索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这一主题,旨在于为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工作贡献一些自己的思路与看法,同时希望切实能产生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在符合幼儿身心需求的高质量游戏环境中推动幼儿更好地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