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梨梨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关键环节,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小学生的理论课本知识,缺乏对思维的培养,导致思维惯性、思维停滞不前。下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列举了其中几篇课文,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抽象、创造性思维的对策,为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情景来让小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氛围,激发和引导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热情。学生对于阅读有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形象和情感,这些都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然后抓住了文章的精髓。[1]
例如:《长相思》描写了边塞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描述了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进发,夜里营帐中点燃了盏盏灯火,夜深了,营帐外风雪交加,风雪声搅得将士们无法入眠,生出思念故乡之情。这时,教师需要播放音乐,来抒发出作者的感想,引领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在《观沧海》这样优美、友好、优雅的旋律下,很容易给学生一种抒情的人文情怀。仿佛他们看到了处处的帐篷、营地的灯光等等,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形象的思维。
又如:学习《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单纯地进行朗读无法让学生与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对文中的内容有所认识,提高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如播放《英雄的黎明》,营造了一种特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深受感染。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为了更好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理解文章的主要目的,学生们特意改变了刺激的语气。[2]这就是为什么精心地将音乐融入课堂创设并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沉浸感,产生不同的联想,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熟悉文中的细节,引发思考。
语文是综合性、丰富性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来探析分析不同的课程内容。由于思维的发展与实际的观察联系较强,因此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图像、模型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理解文中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基础。
例如:如果学生对飞机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模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还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飞机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在动画版本中找到;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水上飞机日常工作的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水上飞机的过程中继续思考、玩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白鹭》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白鹭的影像视频,让小学生能够观察到,白鹭的影像,了解白鹭的特点和生活的习性。使用图像和其他教具来引导小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理解,运用影像,让小学生观察到白鹭在不同的场景中姿态的变化,借以丰富学生的形象,加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中,朗读的优势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现文中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意义在情绪中进行抒发,来探析文中的思想,提高对于文中情感的共鸣和思考。[3]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在口头阅读中锻炼表达能力和鉴赏力,丰富想象力。
例如:《古诗三首》是三首古诗,清新生动,情感丰富。五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老师读这几首诗的感受。因此,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这些情感,体验语言的诗意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古诗三首》的教学中,在充分运用抒情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和文中的内容进行朗读,借此来体验文中的节奏。利用情景式的朗读,感受文中的思想,在朗读中和音乐联系抒发情感。因此,在朗读了几遍之后,学生可以慢慢地理解古诗词阅读中的停顿、重音、速度、语气以及声音。老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通过阅读,不仅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而且对古诗的热爱也会逐渐增加。当然,不同的风格会选择不同的表达能力来体现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常用的表达符号是单词或句子。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形象识别转向抽象识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明确文中的概念信息,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问题,了解文中各个词句的应用情况。所以,在逻辑思维的具体培养方法中,要以概念为基础,以词汇的学习为准绳,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中,作者用猎豹来形容速度,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概念进行设问。如问学生哪一种动物比猎豹更快?人类的哪些发明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等问题,让学生能够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回答。在回答之后,教师给予肯定,并接着问学生:在宇宙中呢?这样一问,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到刚才的回答并不全面。教师再问,在宇宙中流星体比火箭更快吗?学生继续回答,也许比火箭更快。教师进行引导,说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大约是每秒300,000 公里。经过这样层层启发,学生终于明白速度具体能够达到多少公里每秒,人类相比猎豹,猎豹相比人类发明的火箭、宇宙中的流星体、光速而言到底哪一个更快了。在掌握词语概念的过程中,经过启发、分析、比较,以实现逻辑思维的基础培养。
层次和顺序在语文的阅读中作为重点,关系到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脉络的掌握。在一般性的语文作品当中,作者经常性地运用不同的线索来构建文章的结构,利用不同的层次和顺序调动读者的兴趣,引发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层次意识,弄清楚文中线索的顺序。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问:“父亲都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出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可以去查阅原文,父亲首先是询问了大家是否爱吃落花生,又询问了大家是否知道花生的好处,最后父亲又说明了落花生的好处和优点,同时也说明了花生的特点,期许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不好看但是有用的人。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说明:在故事的进行中,这个是作为主要的线条,将故事讲清楚,然后将时间、地点描写清楚。
在课文中,一些貌似简单的词语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关注这些简单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类词语反映了丰富的含义和鲜明的逻辑关系。这是一个容易忽略不计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选择关键词、短语和段落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第一句的内容说明的是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提问:不可估量的意思是什么?不可估量是否可以换一个形容词来表述?让小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不可估量就是无法估计。因为文化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化的,所以是无可估计的。然后,教师继续进行教学,可以设置提问: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对于我国而言有哪些历史的价值?鼓励小学生进行回答。这时,有的小学生回答能够进行观赏,有的小学生回答能够进行文化的鉴赏,了解不同的历史……。这样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理解一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并不矛盾且意义相反的单词,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提问,这意味着他们有大脑,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批判质疑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第一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常常强调的是一致性,考试答案的类似性,忽略了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导致了大多数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造意识[4]。这种习惯使学生遵守考试规则,却往往无法达到对于人才的需要。为了能够改变现状,教师需要做以下的安排:
首先,要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解决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的问题;其次,对于学生的批评意识进行引导和鼓励,即便学生表述的内容有偏差,也必须加以鼓励,进行有计划、科学合理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质疑范围中拥有自我的批评意识;最后,在一个班里,总是有几个学生成绩好,说话积极,思维敏捷,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以来,班上其他学生总是认为这几个人就是对的,这种思想严重地影响到个人的成长。教师就需要设置不同的问题,运用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让大家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形成谦虚、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考虑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不足,在个案的基础上处理这些问题,并表现出创造性的理解,以鼓励每个人树立榜样。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多层次批判性提问,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续写或者改写文本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是能够培养学生个性的表现方式之一。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知识结构等影响,每个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性格等差异性很强。只有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续写改写的精神,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在个性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利用连续写作、补充写作或重写来让学生拥有个性行为,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例如:在学完《慈母情深》之后,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续写。有的学生续写的是孩子以后做了商人赚了大钱,给妈妈买了很多物资,让妈妈住上了大房子。也有人续写了,孩子因为没有钱读书,跟妈妈一同进入了工厂去劳动,通过自己的智慧,最终进行了发明创造,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也有的学生续写了,孩子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讲给妈妈听,妈妈非常高兴……小学生们在续写的过程中,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就说明,只要老师敢于让学生去创造,他们就能有很多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写作。此外,这部新作品的背后是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问题引导,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思考来理解不同的答案。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教育条件。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思想,首先进行灵魂的发问,再进行合理的解答,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根据教学的进程进行。
例如:在《将相和》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内容划分几个层面,然后进行不同的设问。如:蔺相如居功没有自傲,廉颇对蔺相如有意见,蔺相如知道廉颇的议论以后躲着廉颇,廉颇得知蔺相如宽宏大量以后,知道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进行了负荆请罪,获得到了蔺相如的原谅。这时,教师可以发问:如果蔺相如并没有躲着廉颇,反而和其进行斗争会是什么后果?还可以问,如果廉颇没有负荆请罪,而是继续与蔺相如斗争会有什么结果?等等,让小学生去思考和回答,激励小学生进行创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形成个人观点,创新观点,以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阶段的阅读课应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又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体。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三方面的思维培养:首先是形象思维;其次是抽象思维;最后是创造性思维,综合性地培养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