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社会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环境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更多挑战的同时,信息时代特有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主体多样,教育效果长效及获取、传递信息便捷的优势使构建符合信息时代背景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成为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巩固基础知识的时期,更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期。因此,除了文化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也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包围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就成为网络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尚缺乏基于信息时代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先例,还没有一个完善、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因此,如何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育资源与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方式结合,探索构建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成为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从物质层面给传统教育手段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发展也使教育资源的分享不受时空限制,受教育者具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1]。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信息时代使教育在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第二课堂的出现,教育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教学的独立性和超前性,使学习者不仅具有学习时间选择的自主性,而且具有学习空间选择的便捷性。其中,跨时间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表现为,中小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只局限在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跨空间性表现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限于校园内:一方面,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既可提前获取教育资源,也可在课后反复回放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借助QQ、微信群等信息平台,将课程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任何场所都可以学习。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仍有很大的缺口,现有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主体也主要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信息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中小学生自身及其家长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学生也因此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附属者,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合作者,而他们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往往会通过主动在网上获取教育资源以及接受教师通过网络发来的教育指令,从被动的家校共育的配合者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与参与者。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教师可设置教育活动,通过移动端发给家长,让其也可成为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信息时代也逐步呈现多样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逐渐多样化。传统的以心理教学、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咨询和心理普查等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逐渐被借助网络平台实施心理教育、依托大数据平台为学生建立动态心理档案、依靠家校协同力量开展心理辅导等内容所优化。学生的具体学习资料也不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材、心理学书籍,心理学相关网站上的专题讲座视频、电影电视资源、热点焦点电视节目开始成为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解决心理困惑技巧的教育资源。
信息时代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实现个体心理健康为目标,且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型。[2]信息时代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也应从教育主体、过程和内容等角度进行系统思考,全面构建。
1.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心理资源网站
信息时代传递、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使构建双向反馈、家校共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成为可能。一方面,众所周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出现问题,其父母往往难辞其咎,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3];另一方面,家长自身是否注重加强心理教育与能否即时获知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教育措施调整,给予孩子必要的照顾与关注,也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栏定期推送至家长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师资不足的缺陷。此外,也可通过搭建线上心理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倾诉的通道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2.借助网络留言板,开展在线心理服务
在网络信息包围和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下,青少年冲动、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在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世界会被无限放大,而他们的心理困惑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表达倾诉,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但是现代大部分青少年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够全面,同时,对隐私保密有较高的要求,这使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上找陌生人倾诉。而信息时代,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匿名性网络留言板为其倾诉烦恼提供了安全通道。学生通过网上倾诉,自身的烦恼会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而对心理教师来讲,这种方式也能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学生目前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此外,网络留言这种半开放的倾诉方式,还能帮助家长和科任老师间接了解到孩子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效果。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多个心理服务体系共同推进。[4]在信息时代,要构建远程育人联盟网络,需要聚集本区域的家长、教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一方面,就学生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在线远程式的讨论沙龙,以便各方育人主体联动,即时将交流经验通过网络平台辐射给目标群体;另一方面,借助QQ、微信、微博、邮箱等网络媒介,请校外心理专家和各行业人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工作进行远程督导与会诊。当然,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到家长端,也是扩展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途径。
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而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是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学校中心理档案的建设就是通过心理测评系统普查青少年的心理状况,鉴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构建学生的动态化档案成为可能。比如,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心理测评平台,为学生派发各种功效的量表及心理游戏包,通过对学生参与测评与游戏活动的数据痕迹进行全面分析,来制订精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而达到系统跟踪个体心理发展的目标。同时,青少年也可以通过查看教师反馈,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信息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跨时空性,对心理资源室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功能不再仅局限于心理咨询,而是要作为对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全面收录与提供真实模拟心理干预体验的资源室。比如,一方面,可借助现代技术为心理资源室打造新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心理体验系统,如解压系统、脑电反馈系统等。另一方面,可在心理资源室搭建多媒体平台,播放优质心理教学资源来丰富咨询室的功效。
总之,信息时代在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这一复杂、系统的工程变得更加高效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因此,为了有效地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校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信息时代独特的优势找到针对性的工作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