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快乐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浅谈

2022-11-20 06:31叶智勇
名师在线 2022年2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小学生

文/叶智勇

引 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启蒙,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群众,使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他们今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果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很难从中得到应有的收获,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努力打造快乐课堂,带给学生学习成长应有的快乐。

一、快乐课堂概述

快乐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快乐的感受。人会主动追求快乐,小学生也同样如此。在感受到快乐之后,小学生会主动追求更好的体验,不仅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还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能够在这种实践中更多地发现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成长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去构建快乐课堂[1]。师生双方都会因为快乐课堂的构建而成长进步。

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视角来看,过去很多教师把道德和法治看作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存在模糊地带。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道德与法治并不完全是对人的约束。例如,法律既规范人们的行为,又保障人们的自由。没有法律的社会或者不遵守法律的个人,都谈不上是快乐的,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幸。所以,学习和遵守道德与法律规范,应该是指向快乐的,是为了让学生享受到快乐的人生。关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快乐课堂的构建明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仍然认为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记住各种道理,导致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变成了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化严重。还有一些教师不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意义,所有的教学活动几乎都由教师主导,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例如,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新颖的教学方法,但内心深处其实缺少对学生的信任,不会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学生虽然在多样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但这种快乐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不够深入,趣味性较强,但教育性不足。又如,一些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知识是非常严肃的,所以应该在课堂上严格地要求学生,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教学内容单薄

教学内容单薄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很多教师的教学资料来源几乎只有教材。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质量很高,有很多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但是,教材作为传统的纸质材料,其承载的内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当代小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对学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不会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如果只有教材,将很难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上文提到,有些教师虽然创新了教学方法,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与教学内容单薄有很大的关系。师生双方被困在过于狭窄的理论知识的教学状态中,难以开展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就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打造快乐课堂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打造快乐课堂,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产生快乐的感受和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导入。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重新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3]。

例如,在教学“读懂彼此的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自己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要体现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默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场景,鼓励大家分享出来。在课堂气氛充分活跃后,教师再提出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家觉得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与之前相比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体现在哪里?应该如何处理?”从而顺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深入思索,也会为获得思考的成就感而感到快乐。

(二)整合学习资源

这里所说的整合学习资源包括两层含义。首先,道德与法治内容影响的是学生的基本做人准则,而这类内容不仅仅出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也在向学生传递如何做人的道理,起着一定的德育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同样有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效果。教师应对此引起重视,将跨学科资源整合起来。其次,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或者说教材本身所具有的资源,教师也可以在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后进行整合,提升教学效率,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例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母爱或父爱有关的课文中提取资源,作为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学过这篇课文吗?这篇课文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讲述了哪些道理?既然父母这么爱我们,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那么从大家自身出发,应该怎样去表达这种亲人之间的爱呢?”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会发现学生很容易就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庭责任”等结论。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思考基础,兴趣较浓,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由此提升。

(三)抓住兴趣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初中生或高中生等其他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差别,如容易发生改变、兴趣的注意力经常被转移等。教师如果把视角放在具体的学生身上,就可以发现小学生个体之间也体现着兴趣上的个性。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读书,会认真阅读和思考教材中的内容;有的学生喜欢各种新鲜有趣的直观呈现方式,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行动自由。因此,教师在打造快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要把学生整体和个体上的兴趣特点都考虑进来,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时,一些平时比较活跃、对网络了解比较多的学生会因为遇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而手舞足蹈。首先,教师要制止这种行为,不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教师可以提出建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比较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案例,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并在下节课表演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组内分工方面的建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组内角色,最终完成表演和学习任务。由于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联系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紧密相关,有不少内容都属于基本的生活常识。如上文例子中提到的“让父母少为我操心”,即使没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该是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白的道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可以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还可以将生活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舞台和对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能够在有效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感悟自身成长与进步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每次课堂结束后,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实践的建议,推荐学生在生活中采取某些行动,应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于难度比较大或者形式上比较复杂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生活实践。无论以个人的形式还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生活实践,学生都要做好实践后的总结记录,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必须是自己对实践的真实想法,然后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就越来越能感受到学好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快乐。

(五)展开多元互动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流的特点来看,课堂互动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带给他们快乐的学习感受。而且根据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学生的认知也是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构建起来的。为了增强互动效果,兼顾学生在课堂上的快乐体验和认知收获,教师要做好对互动的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多元互动,增加更多互动主体和互动形式[4]。比如,教师可以创设适合互动的情境,或者引入一些具体的实物道具作为互动的对象,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弘扬优秀家风”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有的是全家其乐融融地看电视,有的是一起准备饭菜,还有的是共同读书或者玩耍。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平时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父母有没有就家庭生活阐述过什么道理,接着引出“家风”的概念,让学生尝试认识和总结自己家的家风以及什么才是良好的家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提供的图片则为互动提供了初始的素材,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成为互动对象的一部分。

(六)应用先进技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有利于快乐课堂的构建。首先,小学生本身就喜欢这些先进技术,他们的性格中有追求新鲜感的特点,先进技术能够带来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体验。其次,先进技术能够让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于学生理解,成为学生获得快乐学习感受的催化剂。教师要在应用先进技术方面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实践,完善具体的应用方法。

例如,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时,有的学生认为沟通交流不需要学习。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短片或影视片段,用非常幽默的方式呈现不会沟通交流会闹出怎样的笑话,以及良好、高效的交流又会带来怎样的便利。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临时创编小故事来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直观、多样且自主性更强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增强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教师了解其重要性,与真正发挥出其作用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教师必须认识到,要想让这门学科切实在小学生的人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关注学生究竟有没有学习兴趣,能不能通过这门课程得到应有的成长与进步。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出发,认真思考和把握学生的特点,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中快乐成长,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动汲取更多成长的营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小学生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