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11-20 04:39
读与写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小学生

王 静

(新疆博乐市第三小学 新疆 博乐 833400)

随着教学理念改变,需要调整学生培养目标。数学思维属于数学学科重要内容,具备直觉、抽象、形象思维。小学数学的思维逻辑性强,学生处于思维发展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注重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为后期数学学习电动基础。因此,本文注重归纳和总结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提出针对性培养策略,希望可以加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数学思维内涵与作用

数学思维即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数学逻辑思考和观察问题,同时加强问题处理能力。此种思维能力外在表现多元化,例如实验观察能力、猜想分析能力、归纳演绎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转化能力等。数学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联想力、数字敏感度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融合数学教学、数学知识、生活素材等内容,针对性、灵活性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适应不同层次学习客观需求,确保素质教育、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升数学素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知识设计,加强小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对应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扩展和激发小学生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原则

2.1 教学手段灵活原则。在数学思维培养中,教学方法属于重要内容,应用现有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提出新型数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开发。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将其作为数学教学法选择依据。按照学生学习兴趣,筛选教学方法,之后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巧妙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可以认识和了解数学,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2 循序渐进原则。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属于长期艰辛过程,要求教师加强耐心与责任心,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加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强化知识分析意识,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奠定基础。数学思维培养难度大,学生具备数学知识归纳能力,从思维概念中强化数学学习模式,同时形成即时印象。在后期学习数学时,加大练习力度,能够为数学思维培养创造优质条件。

2.3 遵循新课标原则。新课标是科学教学标准,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时,必须满足新课标要求,将新课标学习理念作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确保数学思维培养、新课标教学模式的一致性,减少由于追求质量所致教学知识超纲。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注重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在教学环境内全面发展。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问题

3.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因受到小学数学传统教学影响,日常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过度重视数学知识传授,以灌输式方式传授数学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导致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在后期数学学习中,很少主动思考,从而影响后续学习成效。为了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必须深入研究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3.2 学生思维培养问题。

第一,数学教材限制影响大: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可知,数学教材编排问题比较多,会影响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同时对培养活动开展产生制约影响。在编排小学数学教材时,没有遵循小学生智力发展特点、思维模式特点、事物认知特点分析,致使小学数学教材存在不合理内容。基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分析,存在明显的跳跃性问题,致使小学生思维无法跟上教材编排顺序,相应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当学生在课堂内听不懂教师讲解知识,就会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信息。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多应用固定文字方式,致使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增加,导致数学学习面临较多困难,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大。

第二,教材编排结构与致使结构不符:分析当前发展可知,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结构的问题多,例如教材编排结构、小学生知识结构差距大,相应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还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材,存在跳跃性、概括性、抽象性特点,为学生传递大量知识信息。然而小学生认知能力限制大,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如果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不合理,将会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无法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所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期间,所面临的困难问题非常多,无法适应课堂教学,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素质能力与语言表达,不满足学生特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可知,数学教师认识到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专业素质不佳,不注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也没有细化整合数学教材,只是按照自身教学经验,以灌输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学生无法消化数学知识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由于受到此种现状影响,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4.1 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教师应用数学生活应用性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学素材构思,同时做好数学运算,加强数学感知能力,即数感。比如,动物园原来有10只动物,又来了5只动物,一共有几只动物?来的动物比原有动物少几只?教师通过构思数学素材,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提取能力,还可以提升数学感知能力。

4.2 基于知识载体,加强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利用强化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总结数学规律,不断加强思维敏捷度。比如在学习(6+2)+(8+4)运算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运算法则,联合加法交换律,以“凑十法”计算。将运算数式转变为(6+4)+(8+2)。利用换位和转换方式,能够简化压缩运算环节,既可以提升运算速率,还可以确保运算准确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规律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进一步加强数学思维敏捷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新旧知识,扩展数学思维外延能力。在数学学科中,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衍化的。为了确保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新旧知识。比如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知识讲解,学生已经掌握加法内容,所以开展加减法教学时,注重复习加法知识,确保学生再次认知旧知识。比如51+29=80,学生强化应急后,能够得出计算结果。将期应用到减法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加法等式中,逐渐演化为减法算式,比如80-29=51,80-51=29。横向对比两组算式,小学生可以得出减法公式得数,是加法公式的加数。

4.3 通过错题方式,加强思维批判性。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利用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错题示范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错题原因与改正方法。比如在计算5-2×2+2算式时,教师故意先计算5-2,得出错误结果,之后比较学生运算结果,可以引起学生质疑,了解教师解法的错误步骤,积极鼓励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采用此种方式,能够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4.4 宣传普及数学思维,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教育部门注重宣传和普及数学思维能力理念,组织教师参与针对性训练与培养活动,确保教师了解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明确思维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教师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才可以转变传统思想理念,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培养业务能力。

4.5 优化整合数学教材。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全面应用自身教学技能,将小学教材内容转变为自身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高度重视前期备课,按照学生理解能力、思维逻辑发展特点,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以专业教学语言,向小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将学生生活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针对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4.6 构建学生思维模式结构。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构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可知,小学数学教材存在编排不合理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作用,遵循由简到难顺序讲解知识。教师设计具备跳跃性、连续性的知识点,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锻炼小学生思维模式。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整合知识点,按照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特点、认知能力,优化设计教学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于思维能力属于大脑反映能力,学生年龄结构低,主要为形象思维,只能按照真实事物说出数量,知识体系不完善,依赖教师将思维引入到深层次领域,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讲解乘法口诀的来源,联合多媒体方式,以动态形象为学生展示乘法口诀,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在推理2-4乘法口诀时,学生边计算边推理,能够明确内在含义。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所有乘法口诀推理,以自身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学习兴趣度,帮助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规律,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加强思维能力发展。

4.7 设置教学情景,创新教学方法。第一,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设置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加强学生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不断加强教学效果。第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学生疑问,实时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生思考启发性问题,学习和巩固新知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优化设计数学阅读思考题目,指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深入思考和讨论数学问题,同时给予相应指导。数学练习中,数学教师根据阅读、练习、研究解法等方式指导学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第三,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应用数形结合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数形结合方式,可以有效处理数学问题,同时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方式,实现数形互译,通过图形表现出数学问题内的数量关系,利用图形将抽象数量变化具体数量,仔细观察图形。同时进行分析联想,将图形逐渐转译为算式。通过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可知,数形互译方式可以凸显出问题的处理过程,还能够体现出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同协作过程。发挥形象思维的支持作用,能够简化抽象思维,以此确保问题处理的有效性与简便性。通过数形互译,还能够处理正反比例数学问题,联合抽象数量关系、具体坐标图,确保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正反比例的形式、规律与不同,以此掌握正反比例的数学意义。

5.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5.1 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一节数学课堂对思维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即学生在通过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以后,其思维能力相较于以往,能提升到什么样的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在某节课的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解答习题,开发学生的智力。理解题目的立意,通过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5.2 提升数学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总的而言,课堂导入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多媒体的形式、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够开展后续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学。

5.3 注重教学过程的丰富性。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肯定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化,要通过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以提问为例,同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提问与变换,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注重课堂过程的连贯性与系列化。

例如:例题1提问说一只小猫吃一根火腿肠需要5分钟,那么5只小猫吃5根同样的火腿肠需要几分钟?在巩固练习题上,教室就可以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提问:(1)三个小朋友写完三份作业需要30分钟,那么7个小朋友写完7份作业需要多少分钟呢?(2)音乐课上小明唱完一首歌,需要使用三分钟时间,如果全班同学同时唱一首歌,需要几分钟时间?通过引导性的反复体味,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学形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应用实验型的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1)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为6厘米,宽度为三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以及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回忆的形式导入课堂,学生回忆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2)在完成课堂导入以后,要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们提问学习面积单位的作用是什么?(3)在学生明确学习面积单位的作用是测量面积以后,要向学生们展示长方形纸板。向学生们提问要测量长方形纸板时的面积应该如何测量?这个时候在展示正方形纸板。正方形纸板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充当单位面积的作用。首先通过数正方形纸板的形式来确定长方形纸板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样的方式,十分麻烦,在生活中要想测量操场教室草地的面积,如果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测量就非常的麻烦。(4)接下来再引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通过设立悬念的形式向学生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会产生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5)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引入实验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要共同搭建长方形。每个小组要搭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在利用单位面积的方式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长方形面积的不同进行实验记录。(6)教师最后通过总结评价学生实验记录,结果引入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即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必须加大研究深度,系统梳理学生知识体系,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独立到数学被动学习中,确保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表达含义。注重加强数学学习意识,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处理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规律,为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是小学生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