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在任务群教学中的应用
——以《邓稼先》教学为例

2022-11-20 04:40翁靖琳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2期
关键词:邓稼先解码句式

■翁靖琳

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理论。对课文进行三个层次的解读,即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的阅读理解分为释义——对文本的基本理解、解码——文本艺术赏析、评鉴——评价与借鉴三个层次。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艺术赏析,目的都是学会应用。七(下)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写出人物精神,难点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人物精神。如《邓稼先》一文中有关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的语段,“对比”与“对举”碰撞,词语呼应、结构工整,带来震撼人心的效果。

班上正在进行“语文学习小伙伴计划”,即学生根据语文学习现状和目标确定自己的队友兼对手,在各项语文学习任务中相互促进。运用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任务群设计,教师设计高阶应用任务——撰写队友的语文学习方法观察记录,预测彼此战绩,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深入;同时,把课文当作例子,把解码作为桥梁,引导学生深度释义、实现创生,使学习走向深入。

一、解码“反哺”释义,贯通意脉,奠基运用

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第一层释义,即对文章作品做出感受性的解释,读懂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读出中心、主题、主旨。理解《邓稼先》第三部分的对比手法,看似并无难度,实则存在偏差。《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这样阐述第三部分的内容与作用:“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学生预习时用“对比突出,稼先性格”概括第三部分。这些理解并未把握作者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真正用意。

《邓稼先》第三部分构成对比手法的言语形式是对举结构,即文本段落中两个及以上的词语、句式、段式、结构相对出现。以下通过三个任务解码对举结构,帮助学生正确释义。

【任务一】换思路

1.对比重在突出不同。阅读第三部分1-2段,请逆向思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哪些相似之处?这对我们写队友有何启发?

2.科学家往往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阅读表现奥本海默、邓稼先性格的事例,寻找相似点。

【任务二】理结构

1.除了归纳相似、筛选事例等选材工作,应用对比手法也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请为第1-2段和第4-10段分别绘制思维导图。

2.对照两幅思维导图,你有何发现?据此拟定观察记录的结构。

【任务三】明立意

1.联系全文思考,第三部分1-10 段已经清晰地揭示二人性格的差异,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11段?

2.观察记录应当如何立意?

围绕这三个任务,学生进行阅读、思考。

1.相似身份与相似事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有三方面相似:相似关系、相似身份、相似成就。二者事例也各有相似之处。人物传记,最关键在于真实表现人物性格,最动人处莫过于细节。杨振宁为了突出二人差异,特意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相似事件,来凸显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和邓稼先的“最不要引人注目”。

因此,学生写队友可以先与自己对比,同中见异;选取事例注意不同情境下反复发生的事情,突出人物性格。

2.相似句式与相似结构。

有关相似身份与相似事例的段落,结构也十分相似,形成对举结构。第三部分第1—2 段都是“分—总”关系。第4—11 段竭力突出二人差异,都采用“精准评价—精选事例—精妙总结”的相似段式。在相似段式下,句式也呈现对举结构。例如,精准评价人物时,句式为“形容人物特征的判断句+补充说明”。

因此,学生撰写队友观察记录时,应注意句式、段式、结构的对举。

3.写作目的。

第11 段是工整的对举结构。杨振宁结合自己对中美社会的了解,假设了奥本海默与杨振宁互换角色的情境,剖析二人成功原因——钱三强和葛罗夫斯不仅有知人之明,更有对各自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这也是作者对比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要义所在——邓稼先能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是文化背景与个性的高度契合。

因此,学生的队友观察记录应当深入剖析彼此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有依据地预测战绩。

“控制变量”也好,同中见异也好,追根溯源,探求邓稼先成功的性格内因,才是杨振宁先生对比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目的。纵观全文,第一部分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引出英雄人物,第二部分介绍英雄生平并彰显功勋卓著,第三部分剖析邓稼先功绩显赫却鲜为人知的内因,引出第四、五部分邓稼先功勋卓著的两大外部条件:几无外援、环境艰险。在解析英雄功勋卓著的内外因的基础上,第六部分赞颂升华英雄的人生意义。这正是典型的“五段三论”结构。杨振宁先生行文结构的严谨可见一斑。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当我们对隐藏在文本中的思路非常明晰时,我们便可深入其艺术的堂奥了。单元提示中强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剖析构成对比手法的“对举结构”属于解码层级,但解码语言样式同样可以“反哺”释义。这既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也能启发学生贯通全文意脉,明确第三部分的写作目的,为运用对比手法奠定基础。

二、解码加深释义,剖析结构,点睛运用

“三层级文本解读要求教师在研读时,寻找可教可学、应教应学的语文要素,把课文中蕴藏的语文要素提取出来,通过教学设计将其搭建成合理的梯度,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举结构往往与对比手法相伴相生,是解读对比手法的语文要素,通过“换思路—理结构—明立意”三层级任务群的剖析,学生能够识别对比手法的基本特质,也就能够举一反三。

《邓稼先》第一部分用对比手法,展示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巨变。“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与“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相对应;“任人宰割”与“站起来了”相对应。解读完第三部分的“对举结构”后,有同学指出第一部分也是借相似的句式、相同字数的词语、相反的意思来突出时代的变化。

对举结构可以形成对比,也可以使表达更凝练,形成回环呼应的效果。例如,手法的对举:《邓稼先》第五部分开头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古罗布泊荒凉的氛围,结尾部分引用《中国男儿》赞美邓稼先,完成了父辈的共同期许。段式、句式的对举:第五部分前三段是“对称/排比句式还原沙漠工作情形”“疑问句式设想稼先反应”。这类精炼、工整的表达非常适合人物小传写作,能够聚合人物的类似事件,让性格特点更加突出。

三、解码创生表达,指向素养,实现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完成高阶任务,需要调用的种种能力,源于每一层级任务群的铺垫。

“换思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杨振宁运用对比手法的背后是科学家严谨的思维方式,基于这种思维方式,对比手法才能突出人物特点。

“理结构”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应用”。建构对举技巧只有细化到句式层面,才能让学生的仿写切实可行。“‘写句’的能力几乎是最能表现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写句’即使不考,‘作文’这一关也是绕不过去的。所以,‘写句’的训练,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这节课留的作业就是用对比手法写人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句式、段式和相似事例同中见异的运用。这也证明让解码进入句段层面,才有可能让“学课文”走向“学写法”。

“明立意”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创造”,特别是“运用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立意指向真善美爱。学生明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的目的,才能体会到杨振宁与邓稼先“千里共同途”的知己之情,才能看到作者立意的深刻用心。

基于“对举结构”的解码,学生在创生表达方面令人惊喜:有的学生学会同中见异,写队友和自己面对读书笔记、课堂发言等的不同表现,表现队友重视日常积累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会精选不同情境下的相似事件体现人物性格;有的同学还借鉴了《说和做》的结构,展现队友精神品格……三层级解读首先是层次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又可呈现为循环关系,是动态的螺旋关系。三层级任务群设计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对比手法在言语形式上的特征,才能把对举结构作为支架,逐步形成同中见异的思维方式、对举式的言语表达。解码意味着掌握文本艺术的关键,切中肯綮,实现创生。

黄伟教授将“释义—解码—评鉴”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形象地表述为“多角亭结构”,“释义是塔基,解码是顶梁柱,评鉴是塔顶。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围绕宝塔攀升的过程”。这一表达意味着文本解读三层级是有机整体,解码在释义和评鉴之间具有桥梁作用。

猜你喜欢
邓稼先解码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文化 解码
稼先的故事
文明 解码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特殊句式
有些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