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楼空间形态及民居构造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应用

2022-11-20 03:02张克敏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天井民居字形

张克敏 张 鹤

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经辗转迁徙最后定居于赣闽粤边,形成了区别于周边其他民系且具有独特方言、习俗和文化的民系。客家民系主要聚居地在闽西、赣南、粤东和粤北4 个连成一片的交界山区,而这些地区都有代表各自特色的客家民居,即闽西土楼、赣南围屋、粤东围垅屋和粤北围楼。随着围楼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如“回字形”围楼、“国字形”围楼等。时至今日,围楼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1]。

1 围楼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1.1 平面布局分析

粤北一带的客家人非常重视建筑环境,笃信风水,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客家人在村落选址时,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视自然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而客家人的设计理念与当下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生态建筑设计是建筑界应对生态环境危机与能源危机做出的积极回响。例如,围楼中的天井设计能够起到较好的通风效果,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能起到降温效果。

不同地区的围楼平面形状也不相同,主要有方形、半圆形与马蹄形。例如,粤北地区的围楼多以方形为主,其主要功能为增强围楼的防御能力;围楼四个角的炮楼处于不同的方位,并形成“回”字形,能够全方位增强围楼的防御,更好地抵御外敌入侵。客家人的风水理念不仅体现在选址上,还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例如,建造围楼时在围楼的后部留出一个半圆形的化胎,与半圆形的月池合在一起便是完整的圆形[3]。

围楼建筑的平面布局主要分为“口字形”“回字形”和“国字形”3 种。最早的围楼建筑以“口字形”为主,后来在“口字形”的基础上衍生出“回字形”和“国字形”。“口字形”围楼布局简单,整体占地空间不大,因受经济制约,多为民居建筑。“国字形”与“回字形”的围楼在平面布局上相似度较高,都是基于“口字形”围楼,在中心位置建设祠堂与住房,以此凸显尊贵的身份。这两种围楼的建设均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另外,在客家围楼的建筑平面布局中有一条非常明显的中轴线,沿中轴线左右布置建筑,由门洞、走廊、天井等共同组成。

1.1.1 口字形

口字形作为客家围楼最基本的布局,不管在粤东、粤北还是赣南地区都能见到形形色色、错落布置的“口字形”围楼。由于“口字形”围楼中间不建设任何建筑,因此占地面积不大。“口字形”围楼的平面布局可以分为燕翼围、猫柜围和沙坝围等多种形式。

以燕翼围为例,其大门入口处以中轴线进行划分,两边的建筑布局均对称而建。在“口字形”围楼中,围楼的1层平面布置了两条人流流线。其中,第1条流线从门厅处围着走廊形成“回字形”,是居住在围楼中的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行走的道路,沿着这条流线能够进出各个房间与楼梯口;第2 条流线由西向东沿着轴线延展,从门厅位置直接进入祠堂。一般情况下,这条流线很少有人走动,主要在进行祭祀、接亲等重大活动时才会用到这条路线。围楼的二三层位置处也有两条人行流线,都是从楼梯口位置绕着走马楼延伸,形成“回字形”。

1.1.2 国字形

“国字形”的围楼从平面布局上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外围的“口字形”围合部分,第二部分为中间的“王字形”部分。“国字形”围楼同样有明显的中轴线,与“回字形”围楼不同的是,“国字形”围楼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更具有层次感。在“国字形”围楼中,其底层的平面布局是基于“口字形”发展而来的,围楼的1 层中共有3 条人流流线[4]。

1.1.3 回字形

“回字形”围楼与“国字形”相似,平面上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外围“回字形”建筑,第二部分为中间府邸。

1.2 平面布局特征归纳

1.2.1 围合的外轮廓

通过分析围楼的平面布局可以了解到其样式主要分为“口字形”“回字形”和“国字形”3 种,其中“口字形”围楼最常见。这3 种常见的平面布局样式中,都是以围合的形式阻隔围楼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从而使内部空间更加独立。在围楼隔离的外部与内部空间中的回廊,成为围楼内部居民行走的主要道路。

1.2.2 祠堂主厅为建筑的核心

通过围楼的平面布局不难看出,在“回字形”和“国字形”围楼中,整个围楼建筑都围绕着位于中间的祠堂和主厅进行建设,突出了祠堂主厅在围楼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围楼在建设时都按照“三堂式”的布局样式把主厅分为上、中、下3 个厅室,主要体现为“以中心为尊,四方为卑”的体系制度,使得其内部的空间更加庄严和有序。

1.2.3 强调轴线与对称

绝大部分的围楼都按照中轴线对称的样式布置,轴线制约着整个围楼的平面布局发展,使其具有对称、严谨等特点。

2 客家围楼建筑构造研究

2.1 墙体

2.1.1 外墙

客家围楼在建设的时候,其外围墙极为厚重,目的是要抵御外敌,防止遭到战火破坏。厚重的外围墙有效隔绝了外部空间,使内部的房间、祖厅等处于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中。为了让外墙足够厚,在建设时采用了“金包银”的外墙砌筑方法。具体做法如下:一在墙体最底层位置通过砖块或石块进行垒砌,墙内用青砖垒砌,墙外用石块包起;二在墙体中上部位置以土坯为主进行垒砌;三在炮楼位置的外墙构筑时主要以青瓦为主。

2.1.2 房墙

围楼内部的房墙建设大多以青砖为主,若材料不足则还会以卵石或石灰浆为主进行垒砌。采用青砖垒砌的房墙,整体光滑整洁,能够彰显围楼的端庄、严肃,一般用于一些较为醒目的位置;采用卵石或石灰浆进行垒砌的墙面整体粗糙、不平,多用在边房或仓库中。

2.2 地层

围楼地层材料的选用与处理多以素土为主。采用素土作为地层容易出现地面坑洼的现象,尤其是长期在素土上行走会加剧素土的磨损。因此,在一些围楼的地层建设中会采用石板地面、卵石地面等做法。石板地面的做法是将砂浆倒在素土上进行找平,然后铺上石块拼成不同的图案,多用于祠堂、祖厅等重要位置处;除了石板地铺方式还可以采用卵石地面,其做法步骤与石板地面一样,先是在素土上使用砂浆找平,然后平铺鹅卵石,多运用在开敞式的空间中。

2.3 门窗

2.3.1 楼门

围楼作为一种封闭式的民居形式,要想进入内部空间必须通过围楼的楼门。遇到外敌时,敌人会从薄弱处攻击围楼,可能会选择进攻围楼的门楼。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楼门时,设置得更牢固,结构严密,难以攻破。

(1)拱券门。围楼的楼门多建有拱券,楼门高约3 m,其中拱券高约1 m。拱券在建设时多以青砖垒砌而成。

(2)石库门。在建设拱券门的过程中,还会在楼门内部设置一个石库门,一是起到装饰作用,二是能够缩短横梁的跨度。

2.3.2 厅堂门廊

厅堂的建设主要以木结构为主,由于楼层高且厅室间没有墙体阻隔,因此空间布置较为灵活。而厅堂的大门门前通常会设置专门的门廊,以此连接厅堂的外部空间。另外,门廊还能为大门遮挡风雨,防止其受潮[5]。

2.3.3 窗

(1)直棂窗。直棂窗主要用于围楼的房间中,施工简单且方便,常见形式有栅栏式和一码三箭式。其中,栅栏式直棂窗通常是由窗框加上5 条棂条组建而成,窗宽为700 mm,高为800 mm左右。

(2)花窗。花窗具有装饰作用,多用于实体墙,由窗框和经过雕刻镂空的窗板共同构成,以厅堂和屋主的房间居多。花窗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通过镂空的形式还能为室内增添光线。

3 客家围楼空间形态及民居构造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应用

3.1 客家围楼空间形态及民居构造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

3.1.1 加强对围楼的保护研究,注重培养专业人才

在客家围楼的传承与保护中,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组建由学者、文史馆员、规划师以及建筑师等共同构成的护理团队,深入考察我国现有围楼,并针对围楼建筑展开研究,加大力度修复一些年久失修的围楼。在护理过程中,搜集并深入研究更多有关围楼的历史,挖掘建筑空间形态和民居构造上的价值,加大对围楼的宣传,引导公众重视围楼的保护工作。

3.1.2 政府或民间出资建设围楼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指的是对自然环境、传统艺术等有形、无形的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保护,通常由当地的原居民自发进行保护,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当地的文化遗产。

围楼的独有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本身的空间形态上,还在于居住在围楼内的居民,是历代先辈通过智慧积累一点点建造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围楼建筑。因此,在围楼的文物保护与传承中应采取生态博物馆的形式,组织围楼居民共同保护围楼,使围楼民俗文化得以保留、传承和不断演变,赋予围楼鲜活的生命力。

3.2 客家围楼空间形态及民居构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3.2.1 空间形态上的应用

粤北地区的客家围楼建设时,由于当地的气候较为炎热,因此充分考虑了通风问题。第一,通过围护结构进行通风,山墙间的次间部分下部为墙体,上部为横风窗,可以减少太阳照射。第二,为了保证围楼的祠堂通风,一般都会在屏门侧面设有侧门,侧门底部设有通风口。第三,围楼建筑采用围合形式能够有效遮挡太阳辐射,使得建筑内部墙体处于阴影区,降低围护结构的热度。

通过对祠堂的热成像调查可以了解到祠堂与天井间存在较大的温差,祠堂内部温度最低为24.4 ℃,而天井外的温度则高达36.1 ℃。这是由于粤北地区雨水较多,天井位置常年积水,天井地下又埋设有排水管,地面整体潮湿度较高。当室外温度较高时,天井下部水分蒸发带走周围空气热量,起到调节微气候的作用。

目前,南方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人们对于空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在低碳环保的背景下提倡减少空调使用,共同推进节能减排计划。对于减少空调的使用,不仅需要居民积极响应,建筑企业在建设建筑时也应遵循低碳环保理念,注重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

通过对客家围楼建筑的研究,可以将围楼建筑调节微气候的方式运用到生态建筑设计中。以民居住宅为例,在微气候设计上可以从景观植物与建筑通风两个层面入手。

一方面,民居住宅在景观设计上可以设置专门的雨水收集装置,做水幕墙,即在住宅建筑前方设计专门的玻璃墙,雨水顺着玻璃墙缓缓流下形成水幕墙,有效隔绝太阳辐射。同时,在露台端头处设计专门的集水池连通下面的水管,形成从上到下的连续水幕墙。

另一方面,在建筑通风设计中,通过对围楼天井样式的了解可以发现,围楼天井常用的布置形式有内置方形天井、内置横长形天井和边置竖长形天井等,不同的天井对通风起到不同的调节效果。其中,内置的方形天井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在住宅房间设计中可以采用方形天井,利用热压通风的烟囱效应优化室内通风环境。

3.2.2 民居材料和构法上的应用

(1)材料的运用。在围楼建筑中尤其是内部敞开的空间,底层的路面常采用卵石,注重卵石运用能够凸显自然感。在景观设计中,也可以更多地采用卵石材料。围楼的墙、地面都会大量使用青砖,最早能够追溯到秦汉时期,具有古朴而独特的韵味,凸显出素雅、沉稳、宁静的独有美感。青砖以水为灵,以火为刚,居家冬暖夏凉,还能保持室内的空气湿度,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多用于新中式风格的住宅中。

(2)构法的运用。客家文化尊崇天、地、日、月等大自然中的意象,在围楼设计中也会运用这些意象表达某种寓意,如半圆形的化胎与半圆形的月池、方形祠堂合在一起便寓意着“天圆地方”。这种寓意手法还可以运用到现代的景观设计中。

4 结语

围楼设计中有很多巧妙之处,需进一步的挖掘,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但是要做到去芜存精,摒弃不符合现代建筑的材料。在传承围楼建筑时,还要进一步保护好围楼建筑。

猜你喜欢
天井民居字形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学校的天井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雨天
添一笔变个字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