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游戏精神
——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探索

2022-11-20 02:54韩丽凤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游戏

韩丽凤

(福建省漳州市机关幼儿园 福建 漳州 363000)

游戏课程化是一种新型模式,其本质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依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并在其中融入需要其学习的各种知识,从而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在设计和构建该类课程时,幼儿教师必须把游戏当做常规的教育手段,同时将其当做最终的课程目标,确保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外部世界,记忆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会一些人生道理,以此推动其健全发展。

1.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概述

1.1 理论重点。游戏课程化概念的提出展现了在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重要性,同时推动了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十分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且能够触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收获相应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个人的认知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1]。另外,该理念的提出能够推动游戏教学工作在幼儿园全面开展,使教学手段与目的相统一,也指明了幼儿与教师在游戏中的不同地位,为幼儿游戏精神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含义和价值。游戏课程化是指将游戏作为主要课程的模式,不再以具体的课程内容为重点,而是以游戏为重点,在其中融入需要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内容,促使他们在这种特色课程中积极参与,在感受乐趣的同时自觉吸收相关理论,从而完善个人的综合素质。通过构建游戏课程化体系,能够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在游戏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且可以推动其创造能力的提升,使之形成灵活的思维,还可以避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剥离开来,但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之能够在升入小学之后快速适应,也可以充分践行《纲要》的要求,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使之自由、健康的成长,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幼儿教师实施游戏课程化时存在的问题

2.1 对游戏课程化理念的理解不到位。游戏课程化与之前所说的课程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便存在一些相同点,但本质上仍然是有差异的,前者强调的是以幼儿为核心,后者则是以教师为主体,且前者既需要有预设,也需要教师观察幼儿,抓住他们在游戏中的心理、需求等继续推进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生成性特点,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后者却大多依靠既定计划,目的在于推进教学活动,为幼儿预留的发展空间较小,另外,前者一般是以游戏为开头、以游戏为结尾,后者往往是在课程中间夹杂游戏,所以趣味性远不及前者[2]。然而,目前多数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明面上遵循游戏课程化理念来设计相关活动的,但实质上最终呈现的结果依然是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体现,这是因为其本身就没有将二者区分开来,个人认知存在明显偏差,所以改革效果并不理想。

2.2 在游戏中无法把握合理的引导时机。在推动游戏课程化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即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喜好,同时要能够抓住一切时机对当下的游戏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学习更加多元的知识和能力,并使之受到启发。但是,许多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时,比较关注的是游戏的结果以及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很少透过表象思考深层问题,所以无法及时了解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的心理,也就无法据此对游戏活动进行拓展,从而错过了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引导的机会,影响了游戏课程化活动的效果。

2.3 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缺乏吸引力和丰富性。所有的游戏活动应当在合适的环境中开展,既要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要满足幼儿的认知特点,同时要保证安全和便捷,让幼儿更加随心所欲地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然而,很多时候幼儿教师都是按照个人的审美倾向来布置游戏环境的,且比较重视美观度,在摆放游戏材料时也会精心设计角度,但并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如身高是否方便拿取物品、对于游戏区域内的色彩搭配是否满意、游戏材料的摆放是否会限制其思维等,因而也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发挥游戏课程化的价值。

2.4 缺少基本框架无法支撑后续的游戏活动。每一项游戏的开展都应有基本的框架,尤其是游戏课程化工作,前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完善的方案才能为后期的拓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使教师和幼儿不断发散思维。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课程化方案时,所围绕的目标依然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没有考虑游戏的开放性、拓展性,即便有基本的游戏流程,但是没有明确指出游戏目标、任务细节、课程本质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导致游戏架构不够完整,所以在真正推进游戏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延展性,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会手忙脚乱,不利于后续活动的开展[3]。

3.开展游戏课程化工作、培养幼儿游戏精神的有效策略

3.1 教师要调整思路,真正了解幼儿的需求。幼儿教师作为设计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的主要人物,要重新审视幼儿、游戏以及课程的关系,找到最佳结合起来之后再设计对应的活动,保证其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游戏乐趣、吸收重要知识、发展关键能力,从而推动其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必须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看待和分析问题,如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的言行表现了他们何种心理、何种能力,幼儿在游戏中最喜欢的是哪个环节、明显不喜欢什么元素,是否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一系列行为推测出他们的喜好等,由此可在游戏中、游戏后对幼儿展开更为灵活的引导,通过拓展和延伸丰富游戏的形式、内容,同时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有效锻炼他们的多元素养,以便切实实现游戏课程化教育目标。

3.2 设计“一日畅游”的游戏课程,给予幼儿自由空间。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周内的某一天作为“畅游日”,并将其固定下来,允许幼儿在这一天内自由开展喜欢的各项活动,以此可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同时能够创造更多可能性,推动幼儿良性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每周五作为“畅游日”,在当天不安排任何与文化知识学习有关的活动,而是让幼儿自由选择在教室内、操场上开展游戏,且可以自己做主玩什么游戏、与谁玩游戏、怎样玩游戏等,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此期间,有些幼儿会待在教室,在班级墙面上涂鸦或是用橡皮泥、黏土等制作各种物品,还有的幼儿会自由组队,开展“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跳皮筋”等活动,也有些幼儿乐于使用树枝、彩纸或彩布来制作拼贴画、剪贴画等,玩累了也可以到教室观看益智动画片、阅读绘本。而教师可自由走动,观察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做手工的幼儿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指导他们在手工作品上写字,绘画的幼儿不会配色,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建议,同时教他们一些颜色搭配技巧,而当幼儿在团队游戏中出现矛盾时,教师也要先让他们自己解决,然后再讲解道理,让其理解规则、尊重他人、团结协作[4]。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开展的一系列游戏进行拓展,如幼儿做好收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选择一处地方摆放自己制作的手工品,然后将其想象成自己的家,再次通过动手补充家具,然后开始“过家家”的游戏,以此使之在反复探索、创新中推出更多游戏活动,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

3.3 基于日常生活开发多元游戏课程,增加幼儿生活常识。在落实游戏课程化理念时,幼儿教师还需要立足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其熟悉的事物引发的探索兴趣,并进行灵活拓展,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趣味的游戏环境,同时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提升其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开展“双人行”游戏,即两两一组,将二者鞋带系在一起,然后喊口号前进,用时最短的获胜,那么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先教幼儿自己系鞋带,并设计一个比赛,及时发放奖励,接着再开展最初设计的游戏。而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鞋带有哪些妙用,有些幼儿说鞋带可以用来编制饰品,有些则说可以改变鞋带的穿法,让鞋子看起来更美观,那么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比赛、展示等方式提升其创造力,且有助于促进他们自理能力的发展。之后,教师也可以启发幼儿,让他们回家之后想一想还可以将哪些生活物品设计成更加美观的状态,如被子、毛巾等,从而潜移默化地锻炼其生活能力。

3.4 以区角游戏为切入点,落实游戏课程化目标。区角游戏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游戏方式,也是锻炼幼儿思维和能力的最佳途径,结合游戏课程化理念,幼儿教师可以对区角游戏进行优化,不再设置明确的主题,且要投放更加多元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指定区域投放小帐篷、课外书、自行车、泡沫块、黏土等物品,此时有些幼儿认为帐篷应该在野外,所以其会去寻找石头、野草等装饰帐篷周围的环境,并利用黏土制作一些美食,然后参与“过家家”的游戏,有些幼儿则会骑自行车进行游览,或是扮演导游,让其他幼儿以游客的身份轮流体验骑车项目,还会用泡沫块搭建游览中心、景点等,当然,模拟野外游玩和野餐的幼儿还会与扮演导游的幼儿合作,共同开发出新的游戏[5]。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思维会不断发散,也会获得更为积极的体验,同时有利于切实提高其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3.5 对幼儿游戏课程进行重新解读。对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来说,游戏活动无疑有着巨大诱惑力。在面对孩子们时,教师往往只需要一一句“我们做游戏好吗”,就立刻能够调动起课堂的活跃氛围,而孩子们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学习当中。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出现一种别样的情绪体验,也就是理念上的游戏性体验,这正是其他教学活动所达不到的。游戏本身就是一种自由、自主的娱乐活动,相较于学习来说有着本质区别。从理论上讲,学习是学生们受到外部力量所迫使的,是为了将来的生存与成长所积累的经验。而游戏则是受到一个人内在动力所驱动的,能够单纯的以快乐为目标。因此从另一个方向来看,对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重视,更是对幼儿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几乎所有游戏活动都可以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因此都可以是简单的为孩子们传递快乐与知识即可。这也就是说,在幼儿园当中,不论是生活、学习、课内、课外等活动形式与内容,还是由教师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教学小活动,都能够成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学习方式,也必将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充足动力。除此之外,在针对幼儿园游戏课程进行重新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认识到游戏活动更是一种有着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对幼儿时期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育,因此也就让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发展有了无限可能。

3.6 合理运用游戏因素,加强幼儿游戏体验,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所谓幼儿园时期的非游戏活动,指的就是幼儿园当中除了常见游戏之外的所有教育活动。想要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园游戏课程化,就必须要促使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6.1 运用游戏语言组织活动,激发幼儿游戏体验。对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天性所在就是爱玩好动,因此合理的运用游戏语言对各类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则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欲望,并基于他们这种游戏体验基础,能够促使孩子们全身心的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从真正从中感受到快乐、学习到知识。例如:在中午吃饭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经常带领孩子们开展一些小游戏活动,以吃饼干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咬一口饼干,然后对学生们说:“看,我咬出了一个月亮形状。”而后学生们则自然会模仿老师,此时他们会争先恐后的说:“看,我咬出了一个小山。”“看,我咬出了一个鸡腿。”这样一来,可能原本不爱吃饭的学生们,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将这些自己制作的“美食”填入自己的肚子,因此能够让教师在吃饭这种生活化教学当中更加游刃有余。又比如在教学活动当中,课程所学内容为加减法,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开展小组游戏,可以将三名同学分为一组,而后和他们说“加入将隔壁小组和你们小组进行游戏组队,那么你们小组将会有多少人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则能够在游戏体验当中掌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这都要归功于教师的游戏语言。

3.6.2 运用假想方式组织活动,增强游戏课程趣味。通过不断的游戏活动组织,还能够有效让幼儿园课程游戏促进集体活动教育成果的提升。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大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意识也比较活跃。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往往可以将每一个红色、黄色的小圆圈想象成为天上的太阳、车轮以及呼啦圈等等,同时也能够将书本当中一条简单的线段想象成为一条小溪,或是一片草地,从而自得其乐。因此在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过程中,便可以结合游戏活动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不断的假想延伸。既能够针对游戏角色展开遐想,也能够针对游戏情节进行假想,还能够针对具体采取何种游戏情境进行充分联想。在这种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采取表演类游戏来引导学生们学习课程,开展活动。例如:在学习有关认识图形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假想方式来组织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情境:兔子妈妈的家门口有一条路受到了雨水冲击而破坏,请大家帮助兔子妈妈来铺好这条路。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学生们在自己的书桌上模拟铺路。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所在,也能够充分运用游戏活动的欢乐体验,帮助学生们认识更多图形,并使他们学习各种图形的合理运用方式,进而有效提升游戏课程的教学效果。

3.6.3 引导幼儿自行设计游戏,为游戏课程做准备。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课程学习大多需要运用多种玩具与工具,来为整个游戏进行辅助,而这些辅助材料则是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尽管成品材料会节省大量时间,也往往更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但是引导他们自行设计游戏,制作自己想要的游戏道具,则具有更加独特的魅力与意义。例如:在组织有关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运用班级内的脸盆、水桶等工具,制作成民族的大鼓;利用纸盒、硬纸板等工具,制作一些遮阳伞;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水管、红布条、木棍等工具,让孩子们自行制作舞狮道具,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生动多彩的舞狮活动,促使游戏活动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民族文化教育成果。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学会引导学生们合理的运用各种材料,既可以使用废旧物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游戏道具以及手工作品,也可以让孩子们运用自行制作的小道具来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样一来,能够极大的促进幼儿园游戏课程化,也能够充分将非游戏活动转变为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出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教学作用。

3.6.4 运用比赛形式组织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尽管是幼儿时期的孩子,在他们心中依旧有着较强的竞争心理,因此在日常游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经常运用一些比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在培养孩子们自主穿衣、叠被、整理书桌等生活化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小活动,比如比一比谁书桌整理的快,谁整理的最干净整洁等等。还比如在体能类课程当中,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走、跑、跳跃等能力,就可以在操场上为他们运用道具设置一些小障碍,而后让他们按照规则进行走、跑、跳的竞赛,通过这些比赛形式的游戏活动,往往能够让幼儿园游戏课程起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努力构建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课程体系,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幼儿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综合考虑课程安排、幼儿发展需求等因素,认真筛选合适的游戏,并将其与日常教学工作联系起来,通过整合、优化使之成为更加具有实效的课程活动,促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同时可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稳定发展,从而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游戏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