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华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三堤口学校 安徽 淮北 23502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倡导,初中数学教师们愈发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也就需要着教师们能够不断优化当前的教学设计,以尽可能丰富多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进而大大完善课堂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在较大程度上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而更加切实有利于学生们的自我个性化发展。然而在我们过去的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们许多时候都在采用较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而“满堂灌”“填鸭式”等教育方式大大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们就要能够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课堂表现情况而不断改革教学策略,进而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1.1 初中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参与度,然而,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两个:(1)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点,并不能够及时发现并总结,从而难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课堂教学。(2)教师的惰性,导致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会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较低,学生难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参与到教学当中[1]。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则会导致在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1.2 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动力不足。初中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认为学习较为单调、无聊,尤其是在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后,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以及厌学心理。再加上学生不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导致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实践应用,并找到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強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课堂教学质量没能达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应当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从而对于重点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之下,部分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并且难以把握课堂教学的尺度,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重点的教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甚至有的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从而导致教学方向偏离。所以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并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语言决定了课堂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学习氛围。初中生比较爱玩、好动,教师要想改变以往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就要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入手,结合实物和实事,采用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小游戏、比赛等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现在,一些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很多教师利用图片、文字及声音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这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具有感染力,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的活力。教师备课时应充分利用教科书、网络信息等课程资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制作成PPT等动画课件,还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游戏调节气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从而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以加深学生记忆。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观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有效地吸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答,让课堂更具互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另外,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进行适当监督的同时,要积极进行指导,即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本和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对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加强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进而充分培养学生们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培养学生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知识和问题的能力与意识,进而再促使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一来既促进了学生们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也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可谓是一举多得。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轴对称”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而轴对称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从生活实例入手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分别来说一说教室中有哪些轴对称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抢答,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此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猜想找出其对称轴,并说出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进而使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层化教学时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知识难度的提升,学生们所表现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也逐渐出现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完善课堂结构。值得欣慰的是,分层化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自信,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如此一来,有效的互动交流也会大大提升课堂上教与学的效果。
例如,任课教师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引导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并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首先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然后再带领他们把本单元的所有基础知识都学习扎实,为初中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数学这门课堂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思维的运动,与学生动手操作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动手实践,会有效促进学生思考,并带动其探究欲望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生而言,数学知识枯燥、复杂,平淡的课堂教学,会让他们探究欲有所下降。加之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会让初中生深度思考的意识变得薄弱。为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多引导初中生动手实践纳入规划,在此同时,还要促使初中生积极提问,才会让初中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更加强烈,并令初中生学习深度得到良好拓展。
让初中生动手实践,不仅限于应用教具让其去实践,还可以通过让初中生动手绘制一些数学图形等方式进行实践。通过教学引导,同样会有效调动初中的思维运动,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讲解《直线、射线、线段》数学知识时,为了引发初中生深度思考,教师就可以在引入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对应现象,让初中生对这直线、射线、线段有明确的认知。此后,教师让初中生分别到黑板前去绘画。同时,提出要求:“每个初中生绘画后,都要提出一至三个问题。并且,要讲解三种线的形态有哪些异同之处;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就会有效促使初中生思维运动,以及深度思考。通过动手实践,还会帮助初中生巩固新知识,强化他们对新知识的记忆。在积极提问的要求下,初中生也会积极寻找自己在学习中的盲点,从而有效帮助初中奠基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于他们以后更好把握几何知识,会极大的帮助。
初中数学知识抽象、乏味,教师要积极应用一些趣味的游戏,作为课堂的调节剂,来活化数学教学。通过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会让初中生的学习体验感更加愉悦和轻松,还会使其在良好的状态下,更加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扎实记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积极活化思维,将新知识与游戏完美整合,并通过游戏有效促进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也会更进一步促进初中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帮助初中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设计游戏,数学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游戏时间和导入时机。通常情况下,游戏的时间不能占用课堂过多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即可。而导入时机,教师则可以选择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一来,可以让初中生注意力持续保持;二来,可以帮助初中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平方根》这部分计算知识,不仅抽象、乏味,而且还需要初中生经过大量练习,才会扎实掌握,并保证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完计算原理后,让初中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但题海战术,无疑会让初中生的学习质量有所影响。为此,教师就可以将计算练习融入到小组比赛中,提前将不同平方根的计算题,制作成幻灯片。此后,在课堂上模拟设置比赛现场。每播放一张幻灯片,就给初中生一定的答题时间。规定时间截止后,哪一个小组计算的数量最多、并且总体的准确率越高,就可以得一分。接下来,在播放下一张带有平方根计算题的幻灯片。在此过程中,会促使初中生之间,相互帮助,主动合作。同时,也会让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既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进步,还会让初中生增加许多愉快的体验。
概念教学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概念,大都属于数学领域基本的概念。但也正因如此,初中阶段的概念多数比较简单,于是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讲一下使学生理解了就行,而把授课的重点放在别的方面。但实际上,概念的教学不应如此“简单省事”,使学生理解概念只是浅层的要求,还应追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生成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打牢根基并获得深刻和内在和感悟。
例如,绝对值概念的教学,由于其比较简单,于是不少教师就忽视了其生成过程,而直接叙述结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接着就是讲一下例题,然后让学生基于定义求绝对值,仿照例题进行练习。这样的思路看似没问题,但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因为这一结论其实并不是绝对值的本质,充其量只是求绝对值的法则或技巧,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它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也不能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概念。因此,只有在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自己归纳得出结论,突出概念的生成过程才是正确的教学思路。即首先引导学生基于“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这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进行操作探索,进而概括出正数、零和负数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然后可以填空形式让学生求一些数的绝对值(包括正数、零和负数),并引导学生归纳“如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从这些结果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由绝对值的定义自己推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这就突显了概念的生成过程。
课内探究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入认知问题,找到问题的解答方式,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内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具体教学中,尤其是针对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展示教学内容,待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组织他们开展课内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对讨论主题形成多角度的全面认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答疑释惑,以加深学生对讨论主题的认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源泉,提炼出教材中的问题,可作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初中数学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全面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其次,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制造悬念,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探究,深入到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在讲授“有理数的加减”时,其中涉及许多计算内容,对此,笔者运用问题教学法,设置了巧妙的問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如“假定向右走为正、向左走为负,小明先向左走5米再向右走3米,最后一共走了多少米?”提出问题时,笔者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计算,等学生得出答案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来展示。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时期作为学生最为重要的转折阶段,上承小学下接高中,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能否有所收获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限于很多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生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数学知识在课堂上不断的进行优化和传递,增强了数学知识的时效性,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教师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研究讨论的主题,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个不同三角形之间线段的关系及区别等,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过程,学生能够有效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不断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数学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工作被贯彻落实与发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全面改革,教师应当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事业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以此来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