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希
(湖南省宁乡市白马桥街道龙江小学 湖南 宁乡 410600)
在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项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清楚认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要求及新需求,并且要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及策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成果,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阶段各个课程的开展而言,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教学,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必要,它有着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效率低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活动开展及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因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十分必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该目标的实现十分有利。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增强,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就可以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数学知识,也就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另外,由于小学数学属于逻辑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积极思考,而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水平及思维能力,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可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增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1.2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在新时期的小学阶段各个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也成为必然的要求。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且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提升。同时,在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中创新创造,实现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实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也就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增强,满足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学生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的更理想发展。
1.3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实现的重要基础。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及需求,需要有效实现教学改革。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现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转变以往只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情况,因而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都改变,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内容的改变也正是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要求及主要内容,对教学改革的实现十分有利,可促进数学教学更好发展。
过分注重教学结果而忽略能力培养由于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教育问题越发敏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绩重要”的错误思想也随之而来。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类错误思想是学生思维培养路上的“拦路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而并非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要着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本该探索的年龄放心大胆脱离课本束缚去探索思考问题。
3.1 准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在数学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他课程教学中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深入发掘课本资源,寻找本节课的切入点,并设计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开场白,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走进本节课,并且深深地爱上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学生不能把图形进行正确的拼装组合,那么就不能快速准确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因此,教师在详细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认为无论学生怎样裁剪组合,只要能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出来即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七巧板,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深度思考能力等等,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相互的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一个情境、一个游戏、一段谈话或者一个故事等。
3.2 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采取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提出的问题也只是针对课本上的问题进行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不够,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从而有效开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耐心为学生讲解,通过思维引导帮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此同时,应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更好地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因材施教以外,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教师在进行单方向的讲授,这样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形式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使得小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也不能够完全吸收。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创新提问方式,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各类形状,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应予以充分的鼓励,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有效引导,进而提升整体数学教学水平。
3.3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若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探究意识进行培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中进行探索,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思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推动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比如,在讲解“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绘画出线段,并让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教师要明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思维训练,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并通过反思汲取宝贵的经验以及扩充知识储备。
3.4 设计生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的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更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因为学生的自制能力十分薄弱,在学习中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不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将目前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并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并掌握学习的技巧,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整个环节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都是生活中的情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富有生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被更大程度的调动起来,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探索,能够寻求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例如怎样分配学生的行数和列数,从而能够在升旗仪式上达到班级的统一等等。
3.5 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效的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更好的结合,从而让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创造优质的数学课堂。第一,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视觉的冲击,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愉悦,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轻松的掌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6 选择思维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对于任何一门小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学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教学活动的实施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同样如此。因此,在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选择具有思维性的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供更好的基础与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减少记忆性的一些教学内容,增加思维性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减少在公式、定理等方面的教学中所投入的精力,适当增加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所投入的时间与奖励。这主要是因为应用题的教学对于学生思维锻炼比较有利,并且应用题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应用题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但是,教师在选择应用题内容时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与实际生活中的内容进行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有利。比如,对于图形面积及周长的计算方面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涉及房屋面积计算、土地面积计算等相关问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随着不断的联系,也就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提升,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
3.7 利用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提升。小学数学存在很多有趣的知识,也可以用来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给学生们建立创新意识。传统式的教育方式弱化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变得被动,使学生们课堂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放弃传统数学的教育模式,利用好实践活动给学生们的数学课堂制造一些趣味,吸引学生们的数学兴趣,让学生们能在数学教学中变得主动积极,促进上课的课堂效率提高。实践教学中可以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在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发挥自己的数学潜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割补法时,可以让学生们拿着尺子、纸笔,将一些形状求面积的图形用纸做出来,然后按照着形状,让学生们动手进行裁剪,将图形变成标准的几个图形,方便学生们求出图形的面积,增强学生们的实践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裁剪的图形拼出多种的几个形状,使其再次求解,促进学生们数学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拓宽数学知识层面,让学生们在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上提升。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实践中给学生们延展数学知识,在学生们困惑的时候,采用实践方式给学生们解释原理,使学生们快速掌握。教师可以给实践增加一些问题,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3.8 建立学习场景,提高学生们的积极主动能力。数学教师给学生们制造一些学习的背景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专心地投入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增加学生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们注意力,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的铺垫,存在很多场景类的题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也很强。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数学题目的故事背景,给学生们建立学习场景,让学生们可以主动地投入地投入到数学解题中来。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学好数学课程,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乘法运算时,可以采用实践的方式。教师将“2/5*3/4=;2/4*4= +2=”写在黑板上,然后可以假设超市的商品是以分数作为单价出售,人们购买的数量假设也是分数,比如王同学购买了2/5的水果,水果单价是3/4,问王同学需要支付多少钱给销售人员?教师要想法子将这些比较死板的数学公式给学生们转化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这种假设性问题进行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将一张纸裁剪出其中的2/5,然后假设有3/4张这个的纸,问学生们这样的纸的面积是多少。在公式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的一些分数化简、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等基础的数学运算。教师通过给学生们支持运算场景,让学生们能对公式的乘法有一定的了解,提升学生们对分数运算的掌握能力。
3.9 温故知新,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大家都知道,整个教材部分对于数学知识的安排,都会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让学生逐渐认知学习的过程,前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相通的,有联系的。许多新授的知识点,都是在以前学过的相关的知识点基础上,增加难度和深度的,它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都是具备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分数:3 /4; 4 /5;5 /9; 2 /5。然后我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比较这个分数的大小,三分钟后,学生回答: 4 /5>3 /4>5 /9>2 /5。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并乘机提问学生: “4 /5 还可以怎么表达”? 学生回答: “可以将 4 看作被除数,5 看作除数,得出的商 0. 8 是小数”。然后我要学生将剩下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节重点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时,先要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理清思路,然后在传授新知时,帮助学习寻找新知的计算方法和规律,有利于学生顺利地进行正迁移,学会并掌握新知,并掌握理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计算和发散思维能力。
伴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始终摆在重要位置,且对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所以,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无论身处偏远农村、深山,还是在城市,都要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视为小学数学重要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更强的社会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