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衣喀勒·加尼塔克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畜禽繁育改良站,新疆 克州 845350)
当前引起肉牛繁殖能力下降的因素多种多样,同时引起繁殖能力降低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制约所致。在肉牛繁殖能力提升进程中,需从综合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应科学选择肉牛品种,确定最佳的繁殖技术,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满足肉牛的生长发育所需,注重做好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针对性防控,为发挥肉牛生产性能奠定坚实基础。
肉牛的繁殖机能会受到遗传的影响。当前在市场中存在多样的肉牛品种,不同品种肉牛的生产能力、遗传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一个品种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肉牛生产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没有进行妥善有效的遗传调查,选择的肉牛品种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将不能切实发挥肉牛的生产能力,造成肉牛生育周期变短,利用率下降,大量的繁殖导致肉牛早期就会被淘汰,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气候因素对肉牛的健康生长发育有最直接的影响,当前引起肉牛健康生长及繁殖的气候因素包括季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肉牛需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才能够发情,才能发挥自身的生产能力,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肉牛的繁殖效率。新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炎热[1],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如果没有选择恰当的繁殖季节,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使肉牛不能正常发情或发情不规律,卵泡和精子不能很好的结合,即使能够正常受胎,也会在早期出现流产,引发肉牛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
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实现优质肉牛品种的快速普及、快速应用,实现对本地肉牛品种的有效改良,生产的后代适应能力更强,生产潜力更大。运用人工授精技术开展配种时,需要严格执行人工授精技术规程,特别是在授精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保障操作的科学合理。但当前基层地区的很多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并没有全面掌握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各项器械设备消毒不彻底,操作不科学,粗暴对待,繁殖母牛配种时机掌握不到位,直肠检查技术不成熟,配种技术不佳,这都会造成繁殖母牛的繁殖效率低下[2]。冷冻精液质量相对较差,每个批次冷冻精液没有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测,冷冻精液解冻方法不合理,解冻时间过短或过长,造成了精子和卵子不能很好地结合,母牛的受胎率显著下降,影响母牛的繁殖机能。
肉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的营养价值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营养调控是否得当,是影响肉牛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繁殖母牛进入配种阶段,如果没有做好饲料的科学搭配工作,将会对母牛的正常发情、正常受胎、正常妊娠产生严重的影响。有些养殖户为节约养殖成本,不注重科学搭配饲料,饲料长时间不能够更换,不能根据肉牛的实际发育需对营养成分做出有效的调整,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母牛机体的正常生长,繁殖功能逐渐下降。
当前肉牛养殖场中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多,引起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母牛在生产阶段如果遭受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威胁,将会严重影响到机体内各种激素的正常产生,繁殖器官的繁殖功能逐渐下降,繁殖不旺盛,不能更好的产生卵子和泌乳。当前引起肉牛繁殖障碍性的疾病,主要包括布鲁氏杆菌病、滴虫病、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
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中应积极筛选优质肉牛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及当前本地牛的生产现状,加快优质种公牛品种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品种进行有效改良,提升繁殖机能。核心种群的年龄通常在2~6岁,正常繁殖3胎以后,每年按照20%~30%的比例更新淘汰,确保优质繁殖群体能稳定在30%~35%,保证繁殖母牛能正常生产,正常运转,适度扩大种群[3]。
肉牛在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应该控制合理的标准,未达到繁殖阶段前,膘情一般控制在7分左右,过度肥胖不利于提高繁殖性能,同时还会造成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当繁殖母牛的膘情小于5分后,应该及时进行补饲养殖,快速恢复体况。应根据牛龄、体格大小、怀孕时间、品种做好科学有效的分区管理,每个群体以50头为一组,每头牛配置50~70 cm的饲料槽,保证每头牛有5~7 m2的运动空间。对于妊娠母牛,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实行单独养殖,每头牛配置80~100 cm的饲料槽,确保每头妊娠母牛有8~10 m2的活动空间。如果养殖密度较大,妊娠母牛之间相互争夺饲料,相互追逐挤压很容易造成流产或死胎。在此基础上应该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北方地区应该避免在最冷的时间段生产犊牛,一般在秋季配种,初春季节生产,母牛年产犊牛0.8~0.9胎,每胎间距控制在400~420 d,繁殖率提高到90%。
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都应该制定合理的繁殖生产计划,避免计划混乱,否则将会严重影响牛的繁殖能力。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科学选择冷冻精液,妥善解冻冷冻精液,每个批次的冷冻精液投入使用前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其活力达到30%以上。在做好充分发情鉴定的基础上,明确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和技术要求。授精操作前应对各个器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消毒,操作人员做好手部消毒,佩戴相应的服装、鞋帽、口罩。人工授精操作时一定要小心仔细,避免粗暴对待引起子宫损伤。配种2个月后,受精卵逐渐完成着床过程,而在妊娠最初的18 d是胚胎死亡的高峰期。一般母牛在配种28 d后,可借助B超检查确定是否怀孕,50~60 d后通过直肠检查查看子宫黄体的变化情况来判定是否怀孕。
对于养殖场的繁殖障碍疾病,根据不同的症状、不同的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存在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母牛,通常不能进行人工授精,确保其临床症状好转,恢复健康后,再进行人工授精操作。重点加强布鲁氏杆菌病、滴虫病、衣原体病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针对性检测,保证牛抗体水平达标。
肉牛养殖管理中,科学养殖、合理繁殖、提高肉牛生产能力是养殖期间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针对肉牛养殖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需加强工作经验总结,不断探索引起肉牛繁殖能力低下的影响因素,从各个影响因素角度入手,做到科学管理、合理养殖,切实发挥肉牛的生产性能,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