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帅琦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00)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于幼儿园来说,一项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的过渡,使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近几年,虽然很多幼儿园也积极开展了幼小衔接工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使得一些幼儿无法分清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界限,导致幼儿在步入小学后,无法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与生活节奏,导致诸多问题产生。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还需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对幼小衔接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并尝试挖掘游戏教学的积极意义,为幼儿们未来的小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1 学习环境差异。首先,幼儿园本身的学习环境会更加轻松。在幼儿园中几乎随处都能够看到一些游戏设施以及各类游戏器材等,这些工具都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各类游戏,使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到知识。不过,相较于幼儿园来说,小学阶段的限制会更多,在小学中也基本上难以看到各类游戏器材以及道具等,并且教师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也会更高[1]。其次,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幼儿园阶段中,游戏课程教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学阶段中,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常见,教师在课堂中所选择的主要是讲解教学方式。最后一点,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幼儿园所学的内容并没有统一标准,很多时候幼儿教师是需要依据环境以及幼儿的接受程度,来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进行更改的。但是,在小学时期中,教材都是固定的,且更加的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会有所下降。
1.2 学习目标差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目标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主要为一些生活常识等,或者是一些学科中的基础性内容。但是,在小学阶段中,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会更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小学本身就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所学习的内容是有一定标准的,而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也需要把教学的目标指定为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时,还需要注重几个核心元素。第一个元素为目标。所谓目标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一方面,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的。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游戏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教学的目的。第二方面,则是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需要把游戏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把教学的目标合理分解成为一个个具体的游戏目标。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通过游戏目标的完成,来获得知识。第二个元素为规则。所谓规则顾名思义就是指游戏的规则,在规则中不仅包含了游戏的介绍等,同时也包含了游戏获胜的建立等[2]。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规则是这一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学生们而言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第三个元素情境。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据教学内容来为幼儿们营造出一个合适的情境。在构建情境式,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道具以及教学设备等,来引起幼儿们的注意,使幼儿们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无论是对游戏,还是对游戏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道理,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第四个元素为奖励。在游戏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盖章以及贴纸奖励等方式,来对完成游戏的幼儿进行奖励。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奖励代表着自身被肯定,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使幼儿在今后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热情。第五个元素为竞争。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教师也可以利用比赛等方式,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使幼儿们可以产生一定的紧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幼儿们的积极性,使幼儿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最后一个元素为反馈。
3.1 正确认识两对关系。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还需要正确认识教育阶段性和教育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关系。首先,从第一对关系来说。幼小衔接这一工作可以说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当幼儿教育开展到一定的时期之后,为了使幼儿能够获得进一步成长,就需要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可以说幼小衔接教育是具有一定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基于此,对幼儿教师来说,在开展开展游戏教学时,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够急于求成。另外,由于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以及思维结构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幼儿教师在对游戏课程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来开展教学,同时也要遵循幼儿的实际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幼小衔接时期的教学质量。其次,关于教学中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从当前游戏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几种比较常见的观点[3]。第一种观点认为游戏只能当做娱乐,是无法和教育相结合的。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游戏本身就是属于教育的。这种观点普遍认为,游戏教学过程中,游戏内容可以与实际生活产生连接,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从上述两种观点中,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游戏和教育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小衔接时期中,开展游戏教学,还需要把游戏和教育以及幼儿所认知的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幼儿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化地发展。
3.2 规则性游戏开展策略。所谓规则性游戏简单来说,就是以规则为核心,所开展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形式主要有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点,规则为主。规则性游戏的开展,需要有明确的规则,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也必须要严格依据规则来开展游戏,如果出现违规行为也需要及时接受惩罚。第二点,竞争性。在开展规则性游戏时,游戏的设计需要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当然,游戏的形式可以依据幼儿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可以是小组形式也可以是单人形式,或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最后一点,以大班为主。在上文我们提到,规则性游戏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规则。因此,幼儿在进行此类游戏时,首先需要读懂规则。相较于幼儿园小班来说,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相对较高,因此此类游戏大多会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关于这种规则性游戏的具体开展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下述几点。
3.2.1 确保游戏多样性。在开展规则性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身主体位置和幼儿主体位置的区别,虽然二者同为主体,但幼儿教师属于“较”的主体,而幼儿则属于“学”的主体。利用此类规则性游戏开展教学,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能够平稳度过幼小衔接时期[4]。因此,在这一游戏来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保游戏的多样性,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且可以从幼儿的表现及时察觉出幼儿们日常的情绪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为幼儿们开发出更多具有趣味性且规则性较强的游戏,满足幼儿们的不同需求。
另外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开展规则游戏。这种自主开展的规则游戏与课堂上所开展的规则游戏有所不同。课堂上教师在对规则性游戏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为教学进行服务的,而且游戏的规则以及内容等往往是由教师制定。但是,这种自主性的规则游戏,则可以由幼儿自行来对规则进行制定,幼儿也可以自行进行组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本身的创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可以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为幼儿步入小学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2.2 以规则为核心。规则性游戏的重点就在于规则。因此,在进行此类游戏教学时,游戏规则的制定是十分关键的,并且这一规则也会对游戏的趣味性以及游戏教学开展的整体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开展此类游戏教学时,首先还需要先帮助幼儿们对游戏的规则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知。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讲解或者是示范等方式,来帮助幼儿们记住并了解规则。在这一基础之上,幼儿教师需要严格依据规则来开展游戏教学。如果在过程中幼儿们出现了违规行为,教师要及时进行提醒并作出纠正,同时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帮助幼儿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
实际上,每个幼儿的个性以及思维发展水平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还需要依据幼儿们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规则的难易程度。如果是对于一些刚刚接触此类游戏的幼儿,则可以把规则制定的较为简单,且尽量减少一些标准动作,使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去更好地理解与执行。随着幼儿对此类游戏的熟悉度增加,幼儿教师也可以再增加规则的难度。除此之外,在开展规则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可以对游戏的形式进行改良,可以尝试融入体育以及音乐等多种不同的元素,以此来激发幼儿们的活力,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应变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促进幼儿的全面化发展。
3.3 区角游戏开展策略。
3.3.1 知识衔接。知识衔接中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语言上的衔接。在开展区角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要尽量为幼儿们营造出一个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另外幼儿园也可以为幼儿们创再出一个阅读区域,让幼儿们能够在这一区域中,尽情进行阅读,不对幼儿的阅读姿势以及行为进行限制,让幼儿可以随意选择舒适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沙盘等,来帮助幼儿们进行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子,并教会幼儿们正确的坐姿,科学开展幼小衔接这一工作[5]。第二部分是科学上的衔接。对于幼儿来说,所掌握到的科学知识,往往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察觉的。而在培养幼儿科学能力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幼儿园可以在学校中,为幼儿们设置专门的科学区域,让幼儿们可以在这一区域中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幼儿们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幼儿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而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所得出的结果,会让幼儿们的记忆深刻。这对于幼儿们未来的小学学习而言,也十分有帮助。最后一部分为社会领域的衔接。在幼儿时期中,大多数幼儿是比较喜欢交流的。因此,幼儿园可以尝试大批各个班级之间的界限,让幼儿们能够进行混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也可以随意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一背景之下,幼儿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自身的社交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会得到明显提升,也会更加适应集体生活,从而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地去面对未来的小学生活。
3.3.2 行为习惯衔接。行为习惯衔接中主要包含了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的习惯。所谓生活习惯,就是说一个人日常的生活能力,包含独立自主能力等。基于此,为了帮助幼儿完成这一衔接工作,幼儿教师在日常可以组织幼儿们开展叠被子比赛,或者叠衣服比赛等,让幼儿们能够掌握较为基本的生存技能。所谓的学习习惯,则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幼儿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类区角游戏来锻炼幼儿们的这一习惯,使幼儿们可以在步入小学够,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
3.4 开展家园合作。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利用有效课程教学来完成幼小衔接这一工作时,家长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家长了解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比如,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积极宣传课程游戏化的有关内容,帮助幼儿父母了解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意义。通过此类宣传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家园合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家园合作的效果,幼儿园不仅需要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带领家长走到幼儿园中,让幼儿父母可以切实体会到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开展讲座活动,帮助幼儿父母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的有关内容。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可以邀请一些幼儿的家长一起参与到游戏化课程之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较为直接地观看到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展开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课程游戏化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们的成长而言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今后幼小衔接过程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不仅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幼小衔接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还需要深刻意识到课程游戏化的意义,要对游戏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为幼儿们创造出更多趣味性幼儿,使幼儿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去完成幼小衔接过度,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自己的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