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范”背景下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20 01:22郝彩玲
现代英语 2022年16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师范生

郝彩玲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一、引言

在“新师范”背景下,将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进行大学和中小学间的校校融通,倡导“临床式”师范生培养模式,意义重大。“临床式”培养模式是指大学和基础教育学校联合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衔接师范生职前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终身发展的培养模式[1]。该培养模式重在让师范生与中小学校的教师建立一个教育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思考的新教育生活状态。

二、“新师范”与“临床式”的概念

(一)新师范的生成背景与内涵

如果想深刻理解“新师范”的时代内涵,探索其生成背景是关键一步。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新时代背景下的师范教育面临“老问题”与“新形势”,其中“老问题”所指的是师范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地位与话语权有所降低,“新形势”所指的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对未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因此,为了推动师范教育因时而新、因势而新,满足社会对未来师范教育的多元诉求,培养为时代所需、为学生所需、为社会所需的师范新人才,“新师范”应运而生。“新师范”不仅是一套“理念体系”,更是一套“行动指南”,它包含了时间维度的推陈出新、内容维度的与时俱进和系统结构的生态性[2]。显然,“新师范”是师范教育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其核心任务在于纠正传统师范教育在认知、行动、政策层面的“弱化”与“退化”现象,如落后的教学方法、供需不对称的教学内容,回答“为何新、新在哪、怎样新”的基本问题,建立目标新、过程新、手段新、评价新的新型师范教育体系,实现师范教育综合化向特色化发展的转变。对于英语师范生培养而言,“新师范”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上四个维度的创新,其中“目标新”指向高水平的英语素养与高标准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专业的教育教学素质、高超的英语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过程新”突出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与应用,推进师范教育培养主体的多元发展、培养周期的延伸与拓展;“手段新”重在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潮流,引入数字技术、媒体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升级;“评价新”在于道德素养、教育素养、专业素养、媒介素养等能力的全面持续发展。

(二)临床式的理论解读

“临床”这个概念借用的是医学术语,重在强调实践中的诊疗。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是推陈出新的师范教育模式,源于医学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融合,指的是以英语师范生为面向对象,以学部为牵头部门,以区域内优质一线中小学学校、教师发展机构、政府为协助部门,以英语师范生胜任未来教育为出发点,共建共管高校英语师范生协同育人平台,从业务、学科、治理三维度,引导多元主体以科学、正确的方式共同参与英语师范教育体系的过程管理、内容优化、方式创新、范式设置、学科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拟定等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互鉴、教研联动,推进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旨在解决英语师范生自身存在的知识割裂、学科技能薄弱的现实问题,实现英语师范教育的深入融合抱团式发展,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新师范”背景下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校际英语师范教育命运共同体构建意识薄弱

“共同体”一词最早可追溯到马克思的论著《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意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校际英语师范教育命运共同体是高等院校培养时代所需教育所求英语教师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与前提。当前,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多奉行从上至下的教育培养模式,即严格遵守教育部门制定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标准与意见,依据英语师范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性拓展,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知识传授,整个教育教学生态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缺乏与一线中小学学校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联动,校际英语师范教育命运共同体构建意识较为薄弱。且由于组织目标、机构隶属、发展愿景的差异,校际英语师范教育命运共同体构建在政策合力、体制机制、具体实践三重维度上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缺乏校际英语师范教育教学联动的利益协调机制、协同参与机制,相关法律支持不够完善,种种因素导致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除此以外,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往往对应不同主体,即高校负责英语师范生未毕业状态的人才培养,一线中小学学校与教育教学政府机构负责英语师范生已毕业状态的人才培养[3]。

(二)英语师范生课程内容资源供给不对称

现阶段下,高校英语师范生对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年为理论学习与校内实习部分,理论课程涉及《英语口语》《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英语词汇学》等学科课程,关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学习课时较多,教育学课程安排较少,且教育教材知识体系较为陈旧,关于大观念、生命教育、课程思政等流行的教育方法涉及较少。校内实习主要为微格教学训练,用于提升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后一年为校外实习、顶岗实习部分,学习方式为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指的是派学生到高校指定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与实践演练。在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侧重英语专业知识轻教育教学知识的课程安排下,英语师范生往往无法深入、真实地理解英语教学育人目标与要求,不能够根据新时代学生行为特征与英语学科教育新要求,结合学校所学知识推动英语教学的优化改革。

(三)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程度不够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的环境、方式、内容、观念发生深刻变革。因此,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整个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可视化、数字化以及互动化,以此来适应知识表达的变化,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目前,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程度不够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尚未实现已有知识体系与现实教育教学实践的整合,缺乏以一线英语课程教学资源互动、延伸与发展的多媒体教育产品,没有运用新媒体技术对一线英语课程教学问题、案例、成果进行比较与推论的意识;二是在一线课程教学资源渠道上过于依赖已有大型课程教育资源平台,如《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以中小学英语课程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培训示范平台建设几乎处于一片空白。

四、“新师范”背景下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生态建构

(一)打造校际一线英语教育教学命运共同体

推动高等教育英语师范生学部与区域内优质一线中小学学校、教师发展机构、政府建构教育教学命运共同体,既是“新师范”背景下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英语师范生融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精准方略。一方面,应建构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机制。高等院校应把握高校英语师范生教育教学命运共同体的特征,着眼于“学生教育、师资培育、科研合作”三个核心问题,以利益共享、合作共享为思路,充分考虑其他主体在人才支持、资源支撑、技能发展等层面的利益诉求,促使各个主体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赢、价值共识,形成良好的跨部门教育教学合作集群效应。并建立合作调节机构或组织,用以处理相关方面的利益冲突与摩擦。另一方面,应建构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平台。高等院校应根据合作需求,对接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创新共同体建设形态,通过建构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网络资源管理平台、支持新手型专家型英语教师学习活动、成立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实践管理基地、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促使各方“目标共同、利益共享”,实现整体全面的深度合作[4]。比如,高校英语师范生学部可启动“中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项目,由学院内专家教授牵头,遴选区域内重点中小学内的优秀英语教师,创建一支研究型、互助型的英语教师教研团队。面向全国各个地区一线英语教师与英语师范生,以一线英语教学热点难点为研讨课题,分享、谈论、总结自身对特定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法,打造英语教师成长共同体,以此辐射引领英语学科改革,助力英语师范生全面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再如,在高校与一线学校的多方参与下,以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点,制定和制作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文件、多媒体课件、习题库、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

(二)构建适应临床式培养的英语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

“新师范”标准要求,应实现师范教育的高质量提升,在目标上培养“四有”新教师,在模式上实现连贯式、开放式、复合式的转变,形成一个更为开放的教育生态。因此,在英语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中,在目标设置上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为导向,以五育并举为指导,培育英语师范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学科专业能力、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评价学理论、政治素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认同等内容,培育有扎实学识、高超教学技能、道德情操的新时代英语师范生;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与时俱进地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注重新时代一线英语课程教学对英语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反馈,将一线英语教学实际引入课堂、实验、作业、考试、论文之中,对英语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进行补强。同时也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与有机衔接,运用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及顶岗实习,尤其是要注重英语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育教学部分,将“中小学英语课程体验”置入课程方案并纳入学分,探索集合教学观察、学校体验、案例教学、探究反思过程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一线英语教学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比如,在课程体系优化上,可实施“四走行动计划”,即走上讲台模拟英语教学实践、走进一线英语课堂进行观摩学习、走入学校见习基地院校开展教学实践、走入院校教研课室进行反思改进,安排英语师范生在各个学年进行教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交叉进行、互为支撑。再如,可开设“中小学临床式学习主题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线英语课堂教学实情,让学生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等指标对学生与教师进行分析,积累更多的英语教学策略型知识。

(三)推动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

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数字化是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可有效解决“临床式”培养模式在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等因素上的阻碍,形成全程共通的“临床式”教学工作智慧体系。因此,一方面应推进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全媒体发展。顺应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利用微信公众号、线上教育教学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微信群等多媒体平台,为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实施拓宽资源支撑与交流渠道。以微信群为例,高校英语师范生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自身情况,为高校师范生、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建构以“中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发展”为主题的讨论群,鼓励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教学难题,为高校师范生提供面向真实教学情境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应开发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数字管理平台。致力于在线学习形式的探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围绕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工程,打造以资源管理与人员管理为核心功能的数字化平台,形成社群服务+个性学习的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5]。其中资源管理主要用于合作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相关教育资源的上传、删除、修改,支持PPT、图片、影像、文字等多种形式,便于英语师范生通过线上方式接触一线教学;支持网络直播功能,可供一线教师、专家教授开展教学研讨、经验分享、学术讨论,用于英语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提升;人员管理主要用于对合作院校一线教师的身份审核、管理权限设定,以及对高校师范生的教育阶段判定、学历水平识别,来确保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在网络空间的生态安全。

五、结语

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是以英语师范生胜任未来教育为出发点,培养能适应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学需求,协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教师。因此,应当通过打造校际一线英语教育教学命运共同体,构建适应临床式培养的英语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推动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建构“新师范”背景下英语师范生“临床式”培养模式的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师范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