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策略

2022-11-20 00:12庄聪贤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美术学科

庄聪贤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22)

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思维能力。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对学生艺术素养进行培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小学美术及艺术素养的概述

1.1 小学美术的重要性。人们最早应用的信息传递方式就是借助图画。通过画画的形式,人们可以将信息进行传递,将情感进行表达或者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图画在原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现代社会,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现阶段更是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美术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1]。

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以及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经历智力发展以及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只要有效的学习,都会促进学生的发展。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学生要想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就要去对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细节进行观察,在拥有自己的体悟之后,通过画画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会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2]。

1.2 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必要性。艺术可以体现人类的智慧。人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课程安排中也有跟艺术相关的课程,那就是美术学科,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文化以及艺术素养,使得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来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

对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艺术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多方面性,不仅要学习跟艺术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借助语言以及动作来对自己的感情与想法进行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丰富的材料,在对材料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趣味性,通过相关的艺术活动,可以满足人类感官的需求,不仅如此,人类思想与精神方面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审美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提高自身的感悟力以及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3]。

2.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对策

2.1 现状

2.1.1 小学美术教学得不到重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一个观点,就是“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被忽视”,该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小学美术教学得不到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时安排方面。学校在安排课时时,会优先安排语文、数学等学科,在安排完以上学科之后,才会对美术学科的课时进行安排,一般课时都在每周两节左右。但是,一周两节的美术课还会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此种现象在临近考试阶段会更加明显;其次,教学激励方面,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激励时,普遍存在着倾向主科教师的现象,会对主科教师进行荣誉、绩效等方面的激励,较少会对美术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激励,除此之外,学校在美术学科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较少,会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主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最后,学生方面,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会更加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主科的学习中,很少有时间会学习美术课程。此种现象的存在,会阻碍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学习兴趣的发展[4]。

2.1.2 师资力量配置不足。根据现阶段师资配置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小学美术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甚至发生主科教师兼任美术教师的现象。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方面,有关人员没有提高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缺少教师编制,每年新入校的教师大部分会任教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美术教师的编制非常少。除此之外,多数学校在招聘合同制教师时,会着重考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在招聘教师过程中,先解决主科的师资问题,对美术等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会招聘美术教师,使得学校严重缺乏美术教师,阻碍了学校美术课程的开展[5]。

2.1.3 教学方式缺乏多元性以及创新性。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的是示范性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模仿为主,通常情况下是教师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示范画画的过程,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步骤与节奏开展绘画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生完成的作品只是教师作品的复刻版。学生在示范性教学方式的指导下,缺乏创作的空间,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得学生降低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教学评价方面,有关专家指出“对学生评价不应单单以分数为重要标准”,出现此观点的原因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美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就是采用“一画定成绩”的方法,也就是教师会通过某一次的绘画作品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此种评价方式具有单一性,缺乏对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考量,学生只有在创造出教师认可的作品时,才可能得到较高的分数。该种教学评价方式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完成的作品不具备生动活泼性[6]。

2.2 对策

2.2.1 要提升小学美术学科的地位。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小学美术学科,采取措施确保美术教学的开展,一方面,确保美术教学的课时,使得课时可以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标准,并杜绝其他课程占用美术课时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学校要对美术教师进行激励,通过荣誉、绩效等方式,来提高美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并且增加美术学科的资金投入,完善美术学科的设施以及材料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进行培养,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使得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手段具有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7]。

2.2.2 强化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在每年的招聘活动中,要对一些优秀的美术教师进行招聘。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其他的方法来建设美术教师队伍。第一,建立交流机制,利用对口交流等措施,鼓励城市的教师深入到农村支教,并与农村教师开展交流,提高农村美术教学的水平;第二,与师范院校建立示范基地,使得大量师范毕业生可以到学校实习见习;第三,通过合同来招聘兼职教师,招聘的对象可以包括民间艺人、文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等。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而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8]。

2.2.3 创新完善已有的教学方式,普遍来说,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法、谈话法、游戏法等,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自身的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创新、完善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利用情景创设法,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情景转化为教学情景,如在教授动物简笔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深入到动物园去观察动物或者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来使学生对动物进行观察,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来加深对动物的印象,以此来更好地开展美术创作;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法,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作品,比如,在教授未来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引导,鼓励其对未来世界开展构想、讨论,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绘画,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9]。

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策略

3.1 正确认识美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并不是单纯的描摹或者画画,而是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以及训练技能来对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行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对美术学科形成认识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提高对此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用更专业的态度以及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

教师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比如,将美术课的内容安排成艺术鉴赏课。在小学生的心里,对于“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在解读优秀美术作品时还处在观察等较为初级的时期。因此,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时,要对作品背后的背景以及有关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从视觉转化到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于优秀美术作品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在开展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其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鉴赏的办法,将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鉴赏水平的目的[10]。

3.2 注重情感的表达。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其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就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眼里较为幼稚的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一定要画成圆的”、“天空为什么不可以画成绿色的”等等,我们可以将以上问题当做创新的灵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突破现实世界的局限性,勇敢地进行创作,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创造力。此外,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颜色以及风格的不同来传达不一样的情绪,使得学生可以拥有十分细腻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11]。

3.3 突破传统束缚,使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具有良好氛围的美术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这也就是说,美术课堂要突破传统课堂模式的限制,提高美术课堂的开放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区域上。

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方面,是指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使得自身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主动提问,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有关知识以及作品进行讲解。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与此同时,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区域的开放性是指,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不应将学生局限在课堂的狭小范围内,要让学生走出去,与大自然进行接触,通过在自然中的实践活动来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此种开放、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

3.4 重视艺术的人文性。美术创作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体现出人文性,艺术的来源是实际生活,是生活的体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其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人文性。除此之外,还要借助学生的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了解,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体会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在鉴赏美术作品时,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其中的特殊含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在观察思考中,体会到事物的特征,并用美术作品来表现出来[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来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对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视程度,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来对他的内心进行体会。比如,假如一个学生在其美术作品中利用了明亮的颜色,那么代表他此刻的心情是比较愉悦的;假如一个学生的美术作品利用的色调是暗淡的,那么可以看出他此刻的心情是低落的。那么,教师就可以与心情低落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与艺术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但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美术教师要采取有关措施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美术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美术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