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11-20 00:12吴小梅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微课过程信息技术

吴小梅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高新区分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被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当中。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并且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因此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并且要遵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进而才能使小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并且还要积极的应用微课,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以此来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

1.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可行性

1.1 信息技术教师有一定的优势。在使用微课的过程当中,学校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微课视频,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时候,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信息技术教师会熟练的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还可以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做的更加的精美,在使用软件方面会非常熟练,不需要再经过任何的学习和培训。

1.2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更适合开展微课。在使用微课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用到手机或者是计算机以及播放器等等。因此,在别的学科中使用微课的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基础设备才能有效地开展微课的教学,因此,大部分的教学过程当中,微课只能在课堂外,学生在家通过手机,平板或者计算机来进行自主的学习,因为很多课堂教师并不具备使用微课的条件。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是在计算机教室开展学习,所以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可以使用微课来开展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有着使用微课的基础条件[1]。

1.3 有效的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能会因为一个知识点,来重复的为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或者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会重复的操作,这样反复的教学工作会更加的消耗教师大量的精力,同时还会耗费课堂大量的时间,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并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视频来观看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反复的播放,这样会大量的减轻学生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4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有所差距,因此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教师讲述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熟练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但有的学生,连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进度都无法跟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知识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课视频进行观看学习,使得教师通过微课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2.1 有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常会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并且还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被动的学习,因此无法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较强的积极性,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使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制作更多高质量的微课教学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2]。比如,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去学习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且还可以反复的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积极的寻求教师的帮助,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请教教师。

2.2 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将一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教学课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要学习的微课内容,进而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始终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并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复的为学生进行讲解,不仅会消耗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消耗已经全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的时间。因此通过微课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微课视频,开展高效的学习,进而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3 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练习打字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打字速度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已经打完一两篇文章,而有的学生才打了文章的一半,以至于导致很多打完文章的学生,只能进行等待。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当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应该积极的应用微课的形式来开展分层教学。比如,设置一些打字游戏,打字游戏的难度有所不同,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明确游戏的实际规则,进而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利于教师高效的开展分层教学。

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

3.1 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小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和新鲜感,但是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没有办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并且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的高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进而才能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信息技术知识,加强对经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使用微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还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印象,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2 借助微课进行课前导入。微课一般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来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可以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最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要求来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微课教学方案,尽量将微课教学渗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入环节尤为关键,其将会直接决定后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短视频的辅助作用,在课前要求学生对微课短视频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和实践探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声音获取和加工”一节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最好结合教学内容来对微视频课件进行制作,课件内容精简、明确,课件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尽量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附带一些链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根据微视频预习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期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利用微课开展分层教学。由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信息技术归不是属于小学生的基础考查科目,广大师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致使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生的年纪小,还有他们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展的阶段,自身的储备量不足。并且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不同层次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而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来设计不同的微课教学视频,有效的开展分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自由的选择不同层次的微课学习视频,在选择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有更为系统的认知。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微课开展分层教学,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完成实际的教学目标。

3.4 使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使用微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4]。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时,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做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来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基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展示PowerPoint的学习方式,并且还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张电子贺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自主的将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

3.5 使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增加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班级的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的去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沟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能真正的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而采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分享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去结合微课教学视频开展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来掌握更多的计算机软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进而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明确以下注意事项:①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微课的课堂管理,并给予良性引导。大多数小学生因为社会接触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因此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对微课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此时需要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微课的课堂管理,以此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②合理利用微课,以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之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教学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有针对性地穿插使用,以此来更好地发挥微课优势。③微课知识点应简单透彻。调查研究发现,每一个小知识点基本上需要五分钟就能够讲解清楚,这就需要微课知识点尽可能地简单透彻。一个微课视频最好只讲一个知识点,不堆砌、不罗列知识点,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④微课定位应明确易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微课属于一种分享,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有趣的沟通方式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微课知识明确易懂。⑤做好应用效果评价工作。在微课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微课使用效果给予评价。首先,对教师课堂教学讲解的流畅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调查问卷来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这样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调查问卷的热情和积极性,确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评价小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予了解和掌握,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其一般可以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了解,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此来确保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应用微课,并且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微课的领导下,高效的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微课过程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