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禾
三季报公布后,莱伯泰科(688056.SH)又发布了一份股東减持公告。面对始终平淡无奇的业绩,股东连番减持或许并不奇怪。头顶“实验分析仪器第一股”登陆科创板的莱伯泰科,始终重销售轻研发,科创板的属性名不副实。
能否登陆科创板,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是关键指标。莱伯泰科的研发投入占比并不低,但上市前公司的发明专利还不到最低要求的5项,而且研发人员的收入甚至不如销售人员。即使至今上市大笔募资两年后,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变。登陆科创板的莱伯泰科到底是销售导向还是研发导向?
由于行业属性等原因,科创板上市公司对上市时盈利与否并不看重,对收入的增长更为关切。上市前,莱伯泰科就没有表现出任何高增长的景象,上市后由于“疫情扰动”,公司的收入不增反减,还不如上市前。
2022年1-9月,莱伯泰科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下降7.3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52万元,同比骤降35.26%。与2019-2021年的前三季度相比,莱伯泰科的收入基本原地踏步,看不出增长的迹象。
莱伯泰科是在科创板上市的,交易所并未对利润提出具体要求,只是对营收提出目标。莱伯泰科专利难及最低的要求。收入同样如此,对于未来增长,公司股权激励中提出的要求同样不高。
科创板“4+5””评价体系中,4个常规指标中的3个与研发、专利有关,剩下一项则是对相关收入的要求,具体是指“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2019年,莱伯泰科的收入达到了3亿元,实际上公司2017年的营收就已经实现3.22亿元。以2016年营收为标准,2017-2019年,公司的复合增长还不到10%。
上市前的2018年和2019年,莱伯泰科收入分别为3.5亿元和3.81亿元,涨幅虽不大,但也接近10%。上市后的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3.49亿元和3.69亿元,涨幅分别为-8.39%和5.81%,与2018年相比基本没有增长。
而且,上市前后莱伯泰科只有2017年收入涨幅略超10%,其余时间要么个位数增长,要么负增长,没有任何高增长的迹象。在年报中,莱伯泰科表示新冠疫情对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机构也有类似观点,如华泰证券就指出,莱伯泰科所在的北京市一直执行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定扰动。
莱伯泰科产品是实验分析仪器,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和分析测试仪器两类。除了自产产品外,公司还代理意大利Milestone公司的类似产品。下游客户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第三方检测等B端客户,疫情影响要小于C端客户。
收入虽几无增长,莱伯泰科对研发的投入却在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708万元,同比增长了21.08%,涨幅较为明显;研发占营收的比重首次超过两位数达到10.98%,远超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所需3%的最低要求。
在此之前的2020年和2021年,莱伯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934万元和3138万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42%和8.51%,研发投入占比显然不低。
上市前的情况与之类似。2017-2019年,莱伯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85万元、1337万元和2585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3.82%和6.79%,研发占比明显在不断提升。
莱伯泰科的研发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和材料费等项目构成。上市前的2017-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分别为882万元、939万元、1467万元。莱伯泰科表示,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增加是由于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有所上调所致。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年底,莱伯泰科员工总数为384人,其中销售人员最多,为110人,占比接近三成,77名研发人员占比也超过了20%,研发人员占比并不算低。按照人员数量以及薪酬进行粗略计算可知,2019年莱伯泰科研发人员的年薪约为19万元,每月收入约为15877元。
莱伯泰科的销售费用主要是职工薪酬。2017-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6173万元、5987万元、5628万元,其中的职工薪酬分别为4003万元、3913万元、3495万元。
如前所述,2019年底,莱伯泰科的销售人员为110人,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为3495万元,即销售人员年收入约为32万元,月均收入约为26476元。也就是说,莱伯泰科销售人员的月均收入较研发人员超出了近七成。
一般情况下,研发人员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高新技术企业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如果研发人员数量没有注水,研发人员工资不高,要么是公司研发人员水平不高因此待遇差,要么是公司没有研发出像样的核心技术等,研发不受公司重视。
2020年上市后,莱伯泰科的情况也没有明显的改观。2020-2021年,莱伯泰科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为3113万元和3630万元,销售人员分别为116人和128人。
由此可知,2020年销售人员年薪约27万元,月工资约为22364元;2021年销售人员年薪约28万元,月工资约23646元。
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为1574万元,研发人员增加至81人,平均薪酬约19万元,月收入约16198元。研发人员的月收入略有提高,但涨幅仅仅2%出头,变化并不明显。2021年,莱伯泰科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为1996万元,按照100名技术人员计算,人均收入接近20万元。
上市前后,莱伯泰科研发人员的收入基本没有增长,其工资拉近与销售人员的距离不是因为工资增加,主要是销售人员工资下降所致。即便如此,2021年研发人员的工资仍较销售人员相差了约30%。
不仅仅是不如销售人員的收入,即使是从整个公司来看,莱伯泰科研发人员的收入也没有什么优势。
按照上市公司工资计算标准,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收入,也囊括了社保、公积金、教育培训经费等福利,除以员工人数就是企业的平均职工薪酬,近似可以看成税前薪水。
按照这一标准,2021年,莱伯泰科工资福利总额约为8127万元,年末公司员工合计为444人,即人均年薪酬约为18万元,月薪15253元。也就是说,研发人员的平均月收入比公司整体月均水平高出不到10%。
收入不及销售人员,与公司全体人员的收入相比也没有太多优势,从收入上来看,莱伯泰科的研发人员并不受重视。
从研发结果看,莱伯泰科也没有多少发明专利,公司登陆科创板的意义是什么呢?
政府设立科创板的初衷主要是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简单地说,就是具有高精尖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对于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科创属性,交易所有“4+5””评价体系。“4”主要是常规指标,主要与研发、专利等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占比,收入与专利相关性等,比如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要达到5项以上。“5”项例外条款则是指企业拥有重要的核心技术、发明奖励等。
无论是常规还是例外指标,都与企业的研发创新等投入相关。
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莱伯泰科的研发投入确在提高,只是至今的效果难如人意。
上市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莱伯泰科在境内共拥有已授权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仅有4项,尚不能满足“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的最低要求。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莱伯泰科在国内的4项专利都是在2016年以前取得的,2016年以后公司并未获得任何发明专利。也就是说,2016年后至上市前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增加并未给公司新增一项发明专利。
上市后的2020年,莱伯泰科申请了11项发明专利,然而一个都没有获批。2021年,公司申请7项发明专利,终于有1发明获得通过,莱伯泰科在国内的专利数在2016年后终于有了进项,但时间已过去了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