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芙蓉镇土家族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其特征研究

2022-11-19 03:27李佳洛
现代园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芙蓉镇文化景观村落

李佳洛,唐 丽,李 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尊重乡村现状,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和乡土味道。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解决“千村一面”的基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国内外乡村村落普遍存在景观单一化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未挖掘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未提炼其中精华。在理论上,为保持文化多样性发展,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 L.Kroe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khohn)提出了文化基因,认为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单元[1],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20 世纪70 年代道金斯正式对文化基因进行定义[2],苏珊[3]通过与文化基因进行类比,对各项文化景观进行说明。在应用上,西方学者运用文化基因理论分析聚落演变和空间布局规律[4-5]。但在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上,国外学者还没提出完善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我国学者刘沛林[16]引入该概念,并与人文地理等学科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提出景观基因概念。目前,景观基因在文化保护上的应用可以分为2 个方面:区域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6-12]、文化遗产的保护[13-14]。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乡村聚落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但基因库类型有限,且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少有涉及。如何识别景观基因,并按照合理的方式分类,探索景观基因更新方式,传承特色文化景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芙蓉镇为研究对象,借鉴刘沛林的两分法和胡最[18]的特征解构法,先将芙蓉镇景观基因分为物质景观基因和非物质景观基因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分为环境、布局、建筑、文化特征4 个识别因子,对芙蓉镇文化景观进行识别,最后对提取基因分类,总结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从而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图谱,完善我国关于土家族景观基因谱系的研究,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的建成。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地处酉水河下游;同时芙蓉镇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貌起伏大;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人文景观非常丰富,有古街道、传统民居、特色村落、历史遗迹等,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15]。

该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6′49″~109°57′16″、北纬28°44′42″~28°44′58″,东与小溪镇相邻,南与古丈县古阳镇、红石林镇隔河相望,西与泽家镇接壤,北与高坪乡、灵溪镇、松柏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距永顺县城30.1km,总面积225.96hm2。

1.2 研究方法

1.2.1 归纳总结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传统村落、乡村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相关的文献,分析和总结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模式和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收集芙蓉镇的基础资料,如地方志、统计年鉴和政府所公布的相关信息,借助谷歌地图等卫星影像对芙蓉镇的地理位置、山水格局和建筑形式进行考察,深入了解芙蓉镇的历史、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1.2.2 实地调研法。到芙蓉镇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通过无人机航拍、测绘、记录等方式,获取芙蓉镇当地聚落分布特征、空间形态与结构、民风民俗、现存问题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2 芙蓉镇景观基因识别

景观基因借鉴生物学上基因的概念,特指对某个区域文化景观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是一个文化景观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景观的文化因子,是文化景观遗传的基本单位[16]。文化景观是由美国科学家科尔所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是在人类的主观意志下,对自然景观进行改造,最后形成的结合自然与人类智慧产物[17]。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类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产物,蕴含着形成当地特有人文风貌的文化因子。芙蓉镇2007 年被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且在不断地发展中。通过提取芙蓉镇景观基因,分析其形成因素,理解其传承原理,最后有利于构建芙蓉镇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2.1 构建芙蓉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

一般认为,景观基因以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为载体,因此景观基因的识别是提取这些载体中可以反映芙蓉镇文化景观特征的因子。根据景观基因的构成内容,将景观基因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景观基因、非物质景观基因。物质景观基因主要依附在村镇环境、街巷道路、传统建筑、原始图腾上。非物质景观基因主要依附在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民族艺术上。景观基因的识别遵循“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总体优势性”原则。在遵循以上原则时,对芙蓉镇的景观基因提取遵循一定的方法。识别物质景观基因时,采用特征解构法,即以村落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景观特征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建立详细的指标体系,并按“类别相近则合并”原则将识别结果合并[18];识别非物质景观基因时,采用文脉溯源法、记忆重现法,文脉溯源即通过查阅文献,梳理景观要素演变规律和形成原因,记忆重现即对于无法通过文献获得的资料,与当地老人交谈来解析该文化景观形成原因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根据以上原则和识别方法,对芙蓉镇的文化景观进行识别,从而构建芙蓉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文化景观由不同属性的景观基因构成,因此,在识别过程中分别由不同的识别因子进行识别。本研究将其分为4 个识别因子、15 个识别指标,并进行指标解释(见表1)。

表1 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

2.2 芙蓉镇景观基因特征

景观基因是文化景观遗传的基本单位,文化景观包含“文化”与“景观”的双重概念。只有蕴含了文化内涵的景观,才可以称为景观基因。因此,在识别景观基因的过程中,需解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以及其背后的生产、生活及其思维方式等,包罗万象[19]。由于广义的文化覆盖面广泛,难以一一探讨。因此,本研究所解析的文化内涵主要指狭义的文化,即芙蓉镇文化景观形成背后所隐藏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制度文化。

2.2.1 物质景观基因识别。(1)环境特征识别。传统村落的景观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是人、自然、聚落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结果,也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活动空间。通过提取元素和结构的方式,对环境特征进行识别,可得到:环境特征因子是由山水、植物、生产景观构成的(见表2)。环境特征基因如图1 所示。

表2 环境特征识别

图1 环境特征景观基因(图源:网络)

(2)布局特征识别。芙蓉镇的景观布局是当地地理环境和村民日常需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格局。通过提取结构、形态的方法对布局特征进行识别,可得到:布局特征因子是由村落布局和街巷布局所构成的(见表3)。布局特征景观基因如图2 所示。

表3 布局特征识别

图2 布局特征景观基因(图源:自绘)

(3)建筑特征识别。传统建筑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貌,是古人对于居住空间需求和高超建造技艺的外在体现。通过提取建筑元素、结构、图案、二维形态和三维形态等方式对建筑特征因子进行识别,可得到:建筑特征因子是由平面布局、建筑样式、建筑装饰、建筑肌理、公共建筑所构成的(见表4)。建筑特征景观基因如图3 所示。

表4 建筑特征识别

图3 建筑特征景观基因(图源:自摄)

2.2.2 非物质景观基因识别。非物质景观基因是由各种文化特征因子所构成的,它没有实物载体,通常以意识形态而存在,是人们对于传统村落的第一印象。通过文脉溯源、记忆重现法对文化特征因子进行识别,可得到文化特征因子是由宗教信仰、多神崇拜、习俗文化、语言文化、民间艺术所构成的(见表5)。文化特征景观基因如图4 所示。

表5 文化特征识别

图4 文化特征景观基因(图源:网络)

2.3 识别结果

本研究根据胡最所构建的解构模型,对景观基因进行层层解构,最终将芙蓉镇的景观基因分解为景观类型、一级要素、二级要素、三级要素、四级要素(见表6)。

表6 景观基因识别结果

3 芙蓉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根据指标体系的识别结果,按照景观基因的重要性可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变异基因,从而构建景观基因图谱。主体基因指对传统村落景观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整个景观中最重要的部分。附着基因指依附于主体基因的景观,以加强该传统村落景观属性而存在。混合基因指景观基因成分复杂,是特定聚落的景观属性,但又能捕捉到其他地域景观的因子。变异基因指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由原景观所派生出的新的而又不游离于原景观的景观形态。

根据前文的识别结果,以景观基因重要性为分类依据,对景观基因进行归类和重组,从而构建芙蓉镇景观基因图谱(见表7)。

表7 芙蓉镇景观基因图谱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对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识别提取景观基因,探究文化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本研究以“景观基因”为理论指导,以芙蓉镇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构建芙蓉镇景观基因图谱。基于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的结果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①芙蓉镇景观基因具有多样性、原真性、完整性,文化景观既保留了传统的土家族文化,又融合了新的现代文化。根据景观基因识别的基本原则识别芙蓉镇文化景观,去除重复的识别结果,最终得出4 个一级要素、15 个二级要素、34 个三级要素、139 个四级要素。②根据芙蓉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的识别结果,以景观基因重要性为分类依据,对景观基因进行归类和重构,最终得出青石板、土王行宫、摆手堂、山水格局、布局特征为主体基因,建筑平面布局、样式、装饰、黄连木、朴树、贵州石楠、栲树、梯田、码头、酉水河林场、猛洞河林场为丰富的习俗文化、语言文化和民间艺术附着基因,宗教信仰和多神崇拜为混合基因,芙蓉镇码头广场、刘晓庆米豆腐为变异基因。

4.2 讨论

本研究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发。①通过对芙蓉镇文化景观进行景观基因识别,丰富了景观基因库的类型。芙蓉镇具有鲜明的土家族文化,同时融合了外来宗教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为中国传统村落研究提供了鲜明的案例。②挖掘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有利于传统村落的特色景观保护,挖掘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有利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③通过构建芙蓉镇景观基因图谱,有利于后续土家族传统村落规划体系的建成,促进土家族特色文化的传承。

然而本研究的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本研究识别景观基因所采用的景观基因解构模型缺乏定量分析,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只是初步研究,后续将深入挖掘景观基因与现代文旅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芙蓉镇文化景观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逆反会话合作原则延伸会话含义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一幅湘南山镇民俗风情的展览画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芙蓉镇》中典型口语词浅析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