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玲,刘 君,姜竹颖,郝桂枝
(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3)
古树名木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是重要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和景观效果,彰显着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情怀。成都市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对“成都市古树名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成都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并根据实地调查,分析造成树势衰弱的原因,找出古树名木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为成都市的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总面积14335km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除西北边缘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市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温度为15.7~17.7℃;年总降水量为798.3~1541.0mm。成都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拥有巨大的垂直高差,市内最高海拔5364m,最低海拔359m;不同海拔气候的差异显著,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本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1]。
古树名木一般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树龄500 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名木,树龄在300~499 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名木,树龄在100~299 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名木。而对于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重要历史内涵、科研价值和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可称为名木,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2]。
根据“成都市古树名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录入的古树信息,利用Excel 2010 分析成都市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长状况等。通过2014-2021 年对古树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这些古树名木在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其衰弱的主要原因。
成都市现有古树名木9540 株。其中一级古树201株,占总数的2.11%;二级古树676 株,占总数的7.09%;三级古树8607 株,占总数的90.22%,名木56株,占总数的0.58%(表1)。
成都市古树名木隶属48 科95 属123 种(表1)。其中树种数量居前的科分别是樟科(Lauraceae)11 种、壳斗科(Fagaceae)9 种、豆科(Fabaceae)7 种、杉科(Taxodiaceae)7 种。古树名木株数前三的科分别是樟科(Lauraceae)3206 株、柏科(Cupressacea)2023 株和银杏科(Ginkgoaceae)1769 株,3 个科的古树名木数量占总量的73.35%。优势树种分别是楠木、柏木和银杏,3种树的数量均在1000 株以上,共有5763 株,占总数的60.41%。
表1 成都市古树名木资源品种、等级及数量
表1 成都市古树名木资源品种、等级及数量(续1)
表1 成都市古树名木资源品种、等级及数量(续2)
成都市古树名木包含了12 种珍稀濒危植物,共有5183株,占总数的54.3%。其中一级保护植物4 种,分别为银杏(1769 株)、苏铁(31 株)、水杉(27 株)和红豆杉(25 株);二级保护植物8 种,分别为楠木(2577 株)、樟(499 株)、红豆树(178 株)、喜树(56 株)、梓叶槭(12 株)、润楠(5 株)、香果树(2株)以及油樟(2 株)[3]。其中,楠木、银杏、红豆树、喜树、水杉、梓叶槭、润楠、香果树、油樟为我国所特有[3]。
成都市海拔落差极大,古树名木所处海拔最低为380m,最高的为海拔1429m,海拔落差超过1000m。海拔600m 以下的古树名木有5342 株,占比56%,超过总数的一半;海拔1000m 以上的古树名木有581株,占总数的6.09%(表2)。不同海拔古树名木的树种丰富度有所不同,由表2 可知,海拔1000m 以上的树种丰富程度相对较高,珂南树、飞蛾槭、革叶槭等古树名木仅存在于海拔1000m 以上。因此,较大的海拔落差可能是成都市古树名木树种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2 不同海拔古树名木分布情况
成都市古树名木不同区域分布不均匀,都江堰市有77 种1844 株古树名木,为所有区域之首;高新区仅有4 种20 株古树名木,为所有区域之末(表3)。
大邑县拥有的树木数量排第二,为1382 株;排第三的邛崃市有906 株(表3)。都江堰市、大邑县和邛崃市均位于成都西面。三地共同的特点是区域面积较大,西面背靠山脉,有大面积山地,且区域内海拔落差大。部分树种只能在高海拔地区生长,而山上土地肥沃,雨水充足,环境湿润,人为干扰少,很多城区内无法生存的树木在此也得以保留。因此,这些共同点可能就是这3 个区域均拥有大量古树名木的原因。
拥有树种种类仅次于都江堰市的青羊区,古树名木有30 种共计788 株(表3)。成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建筑密集,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各公园及名胜古迹,而青羊区拥有较多公园、博物馆,因此古树名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表3 不同区域古树名木数量及树种情况
成都市古树名木长势总体情况较好,长势正常的植株有9015 株,占总数的94.50%;长势衰弱的植株有467 株,占总数的4.9%;濒危植株54 株,占总数的0.57%;有4 株已经死亡。从比例上看,成都市亟待处理的古树名木(衰弱株和濒危株)仅占总数的5.47%,但因成都市古树名木体量大,长势不佳的共计有521株(表4),抢救复壮工作任务繁重。而长势正常的古树名木也需要加强日常养护和巡查,因此,成都市古树名木的管理、养护任务十分艰巨。
表4 成都市古树名木长势情况
4.5.1 人为干扰。处于人们长期活动区域的古树名木,有些由于行人践踏致使土壤板结、根系外露;有些遭遇乱刻乱画、乱钉钉子、绑铁丝及晾绳、截干、断根等,树体因此受到损伤。此外,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古树名木经常要为城市建设让步,生存空间不断缩减。
4.5.2 其他生物的影响。病虫害、寄生植物、鸟类、松鼠等其他生物也是导致古树名木衰弱的重要原因。虫害方面,蛀干害虫造成的为害最大。如白蚁、天牛、小蠹等为害树干造成空洞和腐朽,不仅会中断水分和养分运输通道,同时也加大了树干折断的风险;病害方面,胴枯病、枝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都可能造成古树名木死亡。健康的树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比较强,而衰弱的树木更容易被病虫害侵染。因此,做好日常养护,增强树势,对防治病虫害尤为重要。寄生植物通过吸收树体营养,遮挡光线,逐渐取代树冠,使树木逐渐衰弱、死亡,如桑寄生科植物(红花寄生、钝果寄生等)、槲寄生、黄葛树、小叶榕等。二球悬铃木、朴树、皂荚最容易被寄生植物寄生,银杏、枫杨、樟树、栾树、桂花等也存在寄生植物问题。另外,啄木鸟、松鼠等小动物也会啃食破坏树体,造成古树名木的衰弱。
4.5.3 自然灾害的影响。生长在比较空旷或周围无高大建筑的古树名木容易遭受雷击,造成树体灼伤、焚毁。另外,暴雨、洪涝灾害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升高以及排水不畅,容易造成树木根系积水甚至腐烂。
人为因素是古树名木衰弱的重要原因。人们长期以来对古树名木的了解较少,没有形成保护意识,因而有意或无意地对古树名木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通过增加网络、媒体曝光[4],开展古树相关的摄影、科普等活动,修建古树公园,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古树,了解古树,与古树建立联系,从而自发产生保护古树的意识。
2020 年施行的《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及2021 年重新修订的《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5]进一步为依法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古树名木的管理职能和执法标准,让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的放矢,对近一年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开展保护工作,是有效保护古树名木的不二法门和重要前提。
巡视员加强古树名木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环境变化等明显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防治。定期评估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即“体检”,及早发现树木潜在的问题,针对实际健康问题进行养护和复壮处理,有助于古树名木的可持续保护[6]。
成都市现有的古树,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是自身长势不好,或是生长环境不佳。很多现状问题已经难以改善。因此,需要注重对后备古树的保护。目前成都市在陆续开展古树后备资源的调查、统计工作,预计将后备古树纳入系统,建档保护。
古树能够生长百年甚至千年而依旧繁茂,说明古树的种质资源优异,且非常适合本地环境,可以用于优良品种的培育。同时,很多一、二级古树生长至今,同种类的树在本地已经极为少见了,比如香果树、珂楠树,所以,收集、保留这些古树的种质资源也是对这类树种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