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锋,林文鑫,马翩翩,周照东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在我国千年的教育历史中,诸位教育先贤都践行着育人“以德为先”的理念,十分注重德才的统一。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工程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服务和支撑国家和省域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的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对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性改进,是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OBE教育理念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开展:(1)学什么?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为什么学?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怎么学?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学得怎么样?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课堂教学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与专业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确定学习目的、明晰学习原因、实施学习方案、评价学习效果,其同样需要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的怎么样”进行,体现的理念是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进行协同育人,培养立体多元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课程思政与工程认证OBE理念是高度契合且互相补充的。
浙江理工大学对于各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高度重视,本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认证课程《材料物理性能》为例,探索基于工程认证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的新路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德”“才”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推进“学习—评价—改进”教学模式,探讨课程与思政同向进行后的教学效果,为课程思政在工程认证类专业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材料物理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以介绍材料物理性能为主线,同时把材料、性能和主要测试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材料物理性能随环境变化的规律,掌握性能与材料组织结构变化的关系以及产生特殊性能的机制。
以往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适当结合典型案例和视频教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虽然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较高,但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单薄,课程思政融合较浅。教学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课本知识,某些知识体系已陈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经验性,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缺乏代入感和整体领悟,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且教学内容中思政比例较少,相关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并未被发现、挖掘,仅有的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以机械组合为主,结合较为生硬,导致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对思政内容较为忽视。
(2)教学方式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全。以往的课程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更偏重于教师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单向输出,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存在理解偏差,认为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未有效进行“德”与“才”的协同育人机制;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答疑大多仅限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关注较少,忽略思想品德教育,并未发挥教师“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3)考核形式简单,学习效果评估片面。以往对于学生最终成绩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无法评估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目前缺乏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较明确的评价体系,没有合适的评价办法来评估课程思政的效果。
针对前期教学过程中所显现的问题,本课程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如图1所示,以工程认证OBE理念为导向,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期望提高“德”与“才”的育人效果,培养复合型工程类人才。
图1 以工程认证OBE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示意图
在教学举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基于工程认证OBE理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整合材料物理性能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并选择合适的思政内容切入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专业知识传授同时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科学工匠精神、学以致用等理念。如通过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这一实例,形成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创新思想;基于半导体材料延伸到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树立学生的学以致用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理念;通过我国在光导纤维的领先技术介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工匠精神。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般将思政元素融入科学知识介绍中,将学生带入更贴近生活和实际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实现思政内容的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课程与思政的统一。
改革前,《材料物理性能》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和讲解,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改革后,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平台,由单纯线下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同时将课程思政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录屏软件对教学内容提前进行教学视频录制,将相关教学视频和教学安排上传到学习通APP,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无缝衔接;通过平台的数据采集功能进行课堂的快速签到,了解学生对于线上资源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通过线上互动交流、关键词和弹幕等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优化后的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更加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传统线上线下教学对于学生德育的忽视,同时也避免对学生进行刻板灌输课程思政的现象;通过开展线下和线上的专题研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群体之间沟通表达、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此外,通过了解学生学习心得和体会,及时掌握课程教学的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一步优化,更符合工程认证OBE理念。实现有效的多层次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辩证创新的能力,提高材料类本科人才的育人效果。
以往,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课后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为解决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单一性以及主观性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若干体现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题作为平时作业,题目的选择更加体现开放性,既能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馈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效果,从而支撑工程认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此外,对于教师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和育人效果,通过网络学习群、线上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通过典型思政案例申报、录制教学观摩视频、师生互评等形式,采用多层次结合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探索对课程思政的有效评价办法。
在工程认证OBE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方式的丰富、考核方式的优化等,进行了一轮富含思政元素的理论课程教学,发现教学效果有所改善,尤其是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更为明晰,学生思想更为正面积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往学生学习课程主要是为了考试,对于学习原因、学习目的深究较少。导致学生课堂过程中,往往以局外人的角度听讲,对于课堂活动较为意兴阑珊,对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较为敷衍。通过教学内容拓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后,学生在无形中理解思政内容的潜在意义,对其理解程度加深,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起正向、积极的价值理念。如课堂上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增加,课堂讨论更为热烈,课后作业较为认真。此外,通过课后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学生对于事物看法乐观、积极,充满当代大学生的朝气。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产业实例,如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我国在光导纤维的领先技术、浙江省磁性材料的行业领先地位等课堂延展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精神、学以致用的理念等,帮助学生明晰专业的意义、个人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有清晰认识,并意识到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达到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以往,材料专业部分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深,会有转专业的想法。但通过本轮教学实施后,学生更加理解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了对材料专业和本课程的认同感;发现利用材料可以解决很多行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更意识到作为材料人的责任感。
本轮教学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思政元素的融入,在保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开阔眼界、了解科研和产业前沿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了三观、强化了自身责任意识;再次通过教学方式的融合创新,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和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兼顾课程与思政的并行教育。利用线上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辩证创新能力提高。基于线下专题研讨,增强师生间交流,培养学生群体之间沟通表达、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开展,不但强化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并培养其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理念,实现“德”与“才”共同发展,提升学生作为工程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是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必要保证,将其融入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材料物理性能》为例,针对思政元素融入不深、协同育人机制不全、学习效果评估片面等问题,基于工程认证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秉持持续改进要求,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的优化,探索课程思政在工程教育课程中的建设途径。通过教学改革、思政内容融入,进行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并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专业认同感、加强其社会责任感、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为课程思政在工程认证类专业的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