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视角的公共管理大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2022-11-19 09:43汪吟寒张天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政理论

汪吟寒,张天懿*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1617)

1 研究背景

新时代,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展开并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相融合。接受思政教育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人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学管理创新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管理理念、管理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培养方向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内容进行课程改革。本文以公共管理类课程为背景,针对公共管理大类“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与创新。

教师应该主动提高个人思想政治觉悟,领会思政内涵,把握思想政治方向学习的关键,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阐释的准确性与实践表述可行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引领人才。“由信息多寡形成的‘知沟’已渐趋消失,但由判断力强弱所致的‘智沟’却愈发 凸显”[1]。高校现在培养的学生,是创新开拓,还是随波逐流,往往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对事物正确判断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学生价值观认同与内化,促进学生自觉意图与行为的统一。

2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适应学校管理的正确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属性。其发展方向要紧密联系当前国家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将改革开放落到实处,探索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教育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

2.2 促进高等院校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时代使命的引领人才,不仅是中国高校规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更是不可动摇的方向和宗旨。只有认识到这一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知识与专业课理论教育有效结合,高等院校才能全面实施党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坚持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教育指导,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的全面实行。从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方向和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来看,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建议有限。单一的高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很难健全学生的价值观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本科专业课程教育,在本科教育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3 思想政治课的建设在本科院校中是基本与课程相分离的

目前,本科院校基本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定义为公共课。这就是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体系创新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原因。然而,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学的发展变化远远落后于理论课程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课与专业理论课程的脱节问题也更加突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简单学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往往忽略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联系,同时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较少,这就是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理解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迫切和重要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理论课程,并在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通过线上发布调查问卷,随机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的80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有效率92.5%。

3.2 研究方法

该调查问卷由学生自编并且进行发放,以学生的视角看待思政课改问题,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本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共收集十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侧重于明确当前思政建设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学生对此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后变后的适应与支持情况以及提高学习兴趣的课堂模式。将调查中有效数据采用EXCEL收集统计,并运用SPSS进行分析。

4 调查结果

第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继续沿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对思想政治专业理论知识的澄清,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且没有深入分析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停留在表面上,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及时得到正确的线索,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对融入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减弱。

第二,上课时间非常有限。事实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三年半,这段时间,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已相对艰巨,将思政建设融入课堂会占用本该属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认识到两者的互动影响和相互促进,是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1 教师参与思政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4.1.1 教师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见表1)

表1 $set1*@4.您的任课老师对于“课程思政”的工作态度如何?交叉表

不管是在复习巩固环节融入思政内容,或通过案例分析、组织活动、观看视频渗透思政知识,或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训实习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知识,还是按照教材体系讲解思政理论知识,大部分任课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培养,只有极少数教师工作态度不佳。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更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感召力,通过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积极引导,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读写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

4.1.2 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授课教师花在思政内容讲授上的时间由教师对思政知识的重视程度决定的,多数为授课时间的1/3。但是,如何充分利用这1/3的授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多数教师采用案例、活动、视频等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专业知识领域,部分教师采用创新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的方法,使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还有教师通过复习讲授巩固的环节,组织融合教学本身工作。紧跟时代和社会现实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给那些对经典案例“审美疲劳”的学生注入新鲜感,还可以增加思想政治课与亲切合理的实践经验的联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法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时事热点有效地融入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2]。

4.2 公共管理本科教学对思政的需求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较以往的高校学生而言,性格更加多元、个性更为鲜明、知识面更广、思维也更为灵活[3]。从本科生的视角科学理解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在思政教学,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课程思政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公共管理类专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增加所授专业课知识涵盖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目标,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第二,公共管理类专业更加要求课本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公共管理类的学子未来敬业方向多为政府机关单位、医院等服务机构,只有将课本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学生在奔赴工作岗位之时才能更好地恪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自觉完成个人任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奋斗。

第三,公共管理类专业更加要求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将中国元素引入知识框架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发展史的了解,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恪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位腹有诗书的大学生。

第四,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安排专业课程包括有关法律课程,引导学生为之后职业生涯铸造法律保护屏障,可以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第五,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职业理想、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根基,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业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行业的职业素养并自觉践行职业规范,对自己、工作、社会、国家负责。

第六,公共管理类专业要求课程思政在讲授时要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运用专业知识并结合思政情景分析解决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新时代“四有青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公共管理类专业讲授课程思政要求相结合。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法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时事热点有效地融入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5 探索与创新

5.1 探索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授思政内容和理论课程时,学生对两者的注意力是无法相比的。怎样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和怎样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

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周围最直接、最有生命力的现实资源,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方向上,要讲述中国反日斗争的伟大胜利,不忘历史;讲中国扶贫工作的伟大成功。把中国消灭绝对贫困的伟大史诗,转化为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转化为不懈奋斗。

5.2 创新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专业课教学融入的思政内容要具有说服力,就不能“接受”要阅读该文件,教师应该避免在“没有生命”的课堂上教学。因此,正确运用“大思政课”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观点。采用讨论法,信息交流法,提高综合教学质量。打破场域限制,加强思政课改的延伸扩大。校园课堂或社会课堂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要讲清楚、讲明白、讲精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引领人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范围更宽广的延伸,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4]。立足校园,把思想政治课有机地拓展到课堂之外,促进两个阶段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因此,应以有针对性、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展。

6 结语

本科院校坚持思想政治课与理论培训有效整合的实践策略。本科院校要把思想政治课与理论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须不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思考二者之间的内在发展权,不断促进课程开发与建设,教育学生,培养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等。随着教学方式的发展和成熟,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开发高校大学生的智力,发掘潜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政治思维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让整体的思政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5]。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