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考试题特征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以“地球运动”专题为例

2022-11-19 08:49浙江沈红娣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太阳

浙江 沈红娣

2021年“双减”政策提出并实施,虽然目前仅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但也影响着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地理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意味着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相较于传统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更加顺应“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要求。高效课堂不是特定的某种教学模式,而是泛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最少的时间,由教师和学生展开充分的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益地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每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以下简称浙江选考)分两次进行,对于第一次选考来说,学生的复习时间大大缩短,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就更加需要落实高效课堂。

一、试题分析

“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是浙江选考的核心考点,也是高频考点。由于“地球运动”的试题往往以简单的文字或者抽象的图像呈现,这就要求学生要将其与地球运动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还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地球运动”部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实现高效复习课堂,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对历年试题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纵观浙江选考试卷,可以发现每份试卷都有“地球运动”试题,以下对该类试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历年选考地球运动试题统计表

(一)地球运动试题的分类

通过试题的统计可以发现,前8次浙江选考中,“地球运动”试题分布在第28题或29题,以区域为背景综合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题型为简答题,分值为3分或4分,难度较大。最近的6次浙江选考,“地球运动”试题题型由简答题变为选择题,多在第一类选择题的最后一两题,分值为2分或者4分,难度有所降低。

无论题型、分值、难度如何,每年试卷都会对“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对“地球运动的规律”这一部分的内容考查较少,基本考查自转和公转的意义。笔者尝试对上述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浙江选考考查知识点分类及频次

(二)地球运动试题的特征

1.集中化

经过分类统计发现,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地方时、区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方位等。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考查频率非常高。或直接考查,或作为综合考查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至今的14次浙江选考中,除了2017年11月、2020年7月和2022年1月浙江选考没有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其他11次浙江选考均有对正午太阳高度的考查,如2020年1月浙江选考第19题,更是直接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了考查。

2.综合化

“地球运动的意义”部分很少考查单独的知识点,经常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如2019年4月选考第29(4)题,给出甲地与某中学正午太阳角度角之差的年变化示意图,要求计算该中学的纬度并判断某时段内两地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方位、日影方向、长短与太阳方位和高度的关系等。所以高考对“地球运动”的考查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地球运动的所有知识点,并掌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生活化

近年来试题逐渐趋向于对真实生活情境的分析,符合《课程标准》中“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思想。笔者对试题的情境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第29题(4)提供了学生在浙江省内进行天文观测和微信开机画面的真实情境,特别是微信开机画面更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出发,将枯燥且晦涩难懂的“地球运动”试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试题,以此提高学生对“地球运动”专题的兴趣。与此同时,试题情境越来越多是学生对生活中某些地理现象的观测,这与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相吻合。

表2 地球运动选考试题情境

续表

(三)学生解答试题的困难

在进行专题复习前,选取历年部分真题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情,以便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展开“地球运动”专题的复习。在课堂测验、批改和与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分析试题后,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

学生没有掌握或者不能理解相关的原理和规律,造成解题困难。如2020年1月浙江选考第19题,试题考查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的计算,难度不大,但得分率较低。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子夜太阳高度的公式,还有少数的学生甚至不记得或者不会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地球运动涉及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较多,且多是抽象的、分散的知识点,故使得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这部分的原理和规律,而依赖于死记硬背。这就使学生反复遗忘并无法熟练地运用知识点。

2.读题能力欠缺

近年来“地球运动”试题多以真实情境呈现,所以试题往往由丰富的图文材料来表现真实的情境,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2021年7月浙江选考第19题,杆影变化图显示了当日正午,标杆和其影子长度一样,说明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大部分学生能读出图中包含的这一信息,但忽略了图中还隐含了日出和日落的影子指向正西和正东方位,据此可以判断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学生阅读材料,并提炼关键信息,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有用的解题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就会增加其在解题时的难度。

3.空间思维贫乏

“地球运动的意义”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地理影响,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地球运动的意义的原理和规律是以球体为载体,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也较高。如2017年11月选考第29题第(4)问,已知某一天的昼夜状况俯视图,推断另一天的昼夜分布状况,涉及平面俯视图和球状立体图的转化,以及不同日期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等。此题考查的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是高中学生比较欠缺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针对学生在地球运动试题解题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浙江选考试题的特征,在专题复习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地球运动的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地运用。且近年来,“地球运动”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有些试题就是运用基础知识,结合真实的情境解决简单的地球运动问题。那么掌握好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1】(2021年1月浙江选考,第19题)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图略)。

19.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参考答案】19.C

【解题指导】运用立体景观图,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窗户看到日出日落的情境作为切入点,考查“日出日落方位”这一知识点,试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将抽象的地球运动生活化、形象化,难度较低,但仍要求学生具备“不同时间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这一基础知识。以北半球为例,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不同时间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图,见图2。

图2 不同时间日出日落方位

如果学生不具备“不同时间日出日落的方位变化”这一知识储备,那么就无法顺利地解答出该试题。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地球运动有关基础知识的落实。可以进行针对性地微专题复习,比如设计“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与区时”“日出日落方位和太阳视运动”等微专题。在复习时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更深一步地理解和认识。

(二)强化图文信息的提炼

“地球运动”试题多由真实的情境所呈现,所以试题往往会提供丰富的图文材料来表现真实的情境。那么学生在解题时就必须要充分、准确地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而且由于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之间存在着联系,所以需要将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进行一定的转化,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构建解题模型。

【例2】(2017年4月浙江选考,第29题)(节选)图3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图略)。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3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4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略)。图5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图略)。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图略)。

(4)根据图5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参考答案】(4)图略;西北。

【解题指导】图像材料提供了图3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图4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和图5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图三幅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以判断出赤峰市的地理坐标和观测地的纬度。题中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可以判断出当地的经度位置。通过图文信息的判读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解答本试题(如图6)。

图6 例2材料信息提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要顺利地解答试题,对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将信息进行转化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备考复习,可以专门开设一节“阅读材料,挖掘信息”的课程。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如何挖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并进而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挖掘有用信息、转化图文信息的能力。

(三)引导综合思维的建立

由于“地球运动”试题一般会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因此解答综合型的地球运动试题,需要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去思考解答试题。综合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的要素、知识点整合在一幅图中,帮助学生整合梳理不同的知识点,然后对解答试题的过程进行建模。通过综合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运动问题简单化、可视化。综合思维导图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逻辑推断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养成,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第29题)(节选)图7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落位置年内变化示意图。α为图7中甲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图略)。

(4)计算甲地P、Q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比较这两日日出地方时数值的大小,并指出Q日晨线过该地的走向。

【参考答案】(4)47°;P日大于Q日;西北—东南走向。

【解题指导】本题提供的材料比较简洁,内容比较抽象,而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和晨昏线等,实际上解答本题还需要掌握日落方位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知识,故难度较高。而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题目所给的图文信息,结合已有基础知识,一步步建立解题模型,从而推导出最终的答案。

图8 例3解题思维导图

由于“地球运动”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往往较多,知识点虽然分散,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联系,所以通过构建综合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综合思维导图同样还可以运用于其他专题的复习,有利于厘清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相关的知识,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太阳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太阳几点睡觉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