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戴何明 黄云枝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21年全国共有八个省份开始进入新高考阶段,地理新高考试题由各省单独命制。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广东卷”)的题型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16道,共48分;非选择题52分,其中必做题是17和18题,共42分;选做题考查的内容是“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各10分。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出现了大量的学术情境素材,笔者通过比较这两年试题素材中对学术情境素材的选择与处理,既可以帮助师生了解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充分发挥高考“引导教学”的功能,也可以引导教师从中学习试题命制的思路与方法。
由表1和表2可知,2021年广东卷涉及的学术论文共9篇,而2022年广东卷涉及的学术论文共12篇。论文篇数的差异主要是因为2021年广东卷选择题部分有两组选择题是3个小题,而2022年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每组选择题是2个小题。此外,2022年广东卷第17题素材涉及多篇论文(表2中只列举部分)。
表1 2021年广东卷学术情境素材来源统计
表2 2022年广东卷学术情境素材来源统计
续表
从刊物类型来看,2021年广东卷素材涉及8种,其中有2篇论文来源于《湖泊科学》;2022年广东卷涉及刊物有11种,其中有2篇论文来源于《地理研究》。综合表1和表2,广东卷命制时的素材选择既有来源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综合性强且中学地理教师较为熟悉的刊物,也有来源于《湖泊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专业性较强的刊物。同时,2022年广东卷中除了“海洋地理”选做题的素材来源于海洋类期刊《海洋科学进展》外,选择题中还有一组试题的素材也是来源于海洋类期刊《海洋学报》。
从时效性的角度来看,2021年与2022年广东卷的学术情境素材时效性较强。2021年广东卷试题,只有“海洋地理”试题的素材来源于2012年的论文,其余的都是来源于2019年以后的论文,其中第15~17题的素材来源于一篇发表于2021年第3期的论文,距离高考的时间较近。2022年广东卷素材来源论文发表于近两年的篇数超过一半,其中发表于2022年的论文3篇;发表于2021年的论文5篇;2020年的论文1篇。
笔者曾对2006—2018年高考地理学术情境素材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命题者从学术论文中选择素材,通常处理方式有引用图像、引用数据、引用结论共三种方式。2021年与2022年广东卷学术情境素材处理也涉及这三种方式。
1.引用论文中的图像
表3 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图像来源统计
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从论文中引用的图像类型包括模式图、分布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等,图像类型多样。试题设计总体上对所引用的图像改动不大,2021年第17题命题者以论文中的图1为参考,对图1进行了简化处理,其他的试题素材直接引用论文内容,对选择题的素材处理尤为明显。例如,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的第1,2题都是以交通为主题,且都是从论文中选择模式图进行试题设计。从表3中也能看出,由于选择题设计的差异,2022年广东卷引用的图像多于2021年广东卷。
2.引用数据
通过对以往的学术情境试题命制分析发现,通常引用论文中的数据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直接引用或部分选取论文中的表格数据,二是将表格中的数据转绘成统计图。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素材来源于论文中表格的情况较少,只有2021年广东卷第5~7题的表格来源于论文中的表3“各棉区不同阶段产量贡献率主导类型地区比例(%)”,命题者删除了表格中的“面积单产共同作用”部分的数据,利用该表格设计了第6题——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棉区)。
3.引用论文的研究结论
这种素材处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将论文研究内容与结论改编成纯文字材料的选择题或选做题。例如,2021年广东卷第12~14题、19题与2022年5,6题。
【例1】(2022年广东卷,5,6题)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参考答案】5.C 6.B
【设计思路】该组试题两个小问分别考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特征及原因和季节变化差异的原因。试题设问与论文《气候变化影响下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高山区泥石流的地貌效应》中相关的内容如下:
论文的“2.3 南岭GEM的日变化”部分指出:研究地GEM(大气汞)浓度变化趋势可能受昼夜交替的山谷风影响,白天人为源汞排放量明显增加,谷风将山谷高浓度污染物向上坡输送,夜间山谷风运动方向则相反。该部分是第5题的“②谷风环流较强”选项的设计依据。
论文的“2.2 南岭GEM的季节变化特征”部分指出:南岭地区GEM含量季节变化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其中秋冬季节波动相对较大。这可能与秋冬季节东北风主导且间断冷空气南下导致北方污染物向南迁移有关。该部分是第6题B选项的设计依据。
【例2】(2021年广东卷,12~14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2~14题。
12.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13.黄河源地区逆温辐射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4.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参考答案】12.C 13.D 14.B
【设计思路】该组试题属于文字素材类选择题,共三道。
第12题的设问并没有直接来源于论文,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夜间山坡冷却快,气压较高,气流从山坡流向谷地,将谷地原有的暖空气顶托,形成逆温。
13,14题参考《黄河源地区近地面逆温层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由此,第13题的设问来源于论文中“2.4 逆温层与部分要素的关系分析”和“2.5黄河源地区逆温层的成因”两部分内容。论文指出,在黄河源地区,日落之后,在晴朗无云或者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开始冷却,湍流减弱,贴近地面的气层也会随之降温。由于越靠近地面,受地表影响越大,所以气层越靠近地面,其温度降低的就越多,离地面越远,气层失去的温度就越少,进而就形成了自地面向上的逆温,随着地表长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强度会越来越强,在日出之前达到最强。低空风速的大小与逆温的产生及强弱直接有关。风速较大时,空气上下混合较强,不利于逆温的形成。天空多为无云或少云有利于逆温层的形成。
第14题的设问依据来源于论文中“2.5黄河源地区逆温层的成因”部分——黄河源地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整个青藏高原冬季是个冷源,高原及上空因经圈环流的作用,出现系统的下沉气流区,冬季天气稳定,天气过程少,又由于高原冬季是个冷源,更增加了天气的稳定性。
此外,2021年广东卷第20题以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图为背景素材,文字材料给出热融湖的定义,描述冬季湖泊冰面里的甲烷气泡,以及热融湖停止生长后出现的现象。关于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学术论文颇丰,但经过对比后发现这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第12期的卷首语《热融湖塘里的康德》一文。试题中的图片是拍摄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查旦乡长江源头附近。文章中在热喀斯特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部分的表述“一旦开始排水,湖泊就停止了生长,最终水生植物、泥炭、沉积物等会填满凹坑”与试题文字材料“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相似,以及“热融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排水,水生植物生长,从空气中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起到了一定的生物固碳作用,储积在湖底”与“湖盆中的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有一定的固碳、储碳作用”的表述相似。
笔者通过查找与整理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地理试题素材来源,了解试题素材选择的方向、刊物来源与种类等,期望能够为进一步剖析试题命制的特点奠定基础。
1.适当关注重点刊物
综合2021年和2022年广东卷的素材来源,教师可以适当关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重点刊物,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从刊物中选择部分相关论文,尝试对论文中能够读懂的部分进行阅读与分析,为进一步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与试题。
2.注意把握论文的时效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阶段,全国各地区模拟试题命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模拟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学术论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总体而言,近两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人文地理部分的素材来源于距当年高考较近一段时间发表的论文,时效性较强。这就提示我们如果选择论文素材,须重点关注论文的时效性。但自然地理部分的素材来源于较早发表的论文。
3.由追求形似到追求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