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素彬(博士生导师),李 慧(博士)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会计也不例外。会计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且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经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关于智能会计的相关研究发表在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约600篇,其内容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作用、智能会计的定义、智能会计的发展路径及体系构建等方面①。
智能会计的推动力是什么?当前的主要观点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智能会计产生。刘勤[1]指出,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影响会计的发展方向,并逐步形成会计行业独特的技术集合。其中,会计变革的重要方向包括: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财务组织的高度共享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财务新生态的形成等。占美松等[2]指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使会计智能化和大数据化。刘梅玲等[3]指出:智能财务的本质是智能化场景设计和新技术匹配运用;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用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会计档案、电子会计凭证、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可视化技术、商业智能等新技术。
也有观点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原生推动力,为智能会计提供了基础手段和工具。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的许多方面,如财务工作模式、会计核算、资金结算、业务流程、数据处理方法、经营方式、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李克红[4]基于区块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四位一体”会计模式,以提高财务会计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支持,迫使企业会计模式转型升级。盛庆辉等[5]指出:大数据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确认范围更广更精细,会计计量更精准,会计报告更加动态化;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进战略规划、改善预算管理、加强过程控制以及优化业绩评价等。赵丽锦等[6]基于数字科技赋能和系统耦合逻辑构建了企业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刘根霞[7]指出,云计算通过影响财务管理创新环境,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最终促进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理念上的变革、财务管理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转型和机制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初步智能化已在企业实践中得以应用。万科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引入RPA财务机器人、OCR图像识别、电子档案、信用管理等新技术,全面提升财务交易处理的自动化程度。金蝶的发票云产品和税务平台、德邦快递的业财一体化的系统平台、蒙牛集团的全球司库管理,通过资金结算和财务核算一体化,实现资金的智能化管理等。“大智移云物区”等代表性的技术为智能会计提供了极大的技术赋能空间。
关于智能会计的定义众说纷纭,并衍生出智能财务、智能会计、智慧会计、智慧财务、大数据会计、区块链会计、会计智能、财务智能等诸多相关概念。不同学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不同定义,其中智能会计、智能财务被提及的频率最高。
1.智能会计。王爱国[8]指出,智能会计是一种基于算力、算法和数据的认知体系,其内嵌于现实和虚拟世界,并与这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同频共振。杨周南在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题报告中指出,智能会计是基于智能化环境产生的,以会计管理活动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智能化资源、人的智能行为、智能化技术工具三要素,对泛在会计主体的价值运动进行智能管理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微观会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管理活动。续慧泓等[9]对智能会计系统进行定义,指出智能会计系统是基于智能化环境产生的,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价值运动为对象,连结参与价值运动的主体形成的,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能力,满足微观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需求的智能化大会计系统。
2.智能财务。刘梅玲等[3]认为,智能财务是指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对传统财务工作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合规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企业财务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作用的发挥,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张庆龙[10]在对各种定义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将智能财务定义为:智能财务是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财务。它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作为基础设施与核心要素,实现人工智能与财务的全面融合,并不断赋能财务组织,提升财务组织的服务效率,拓展财务服务职能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财务组织价值与颠覆性创新。张敏[11]认为,智能财务是指建立在“大智移云物”等新技术基础上的,具备智能化、自动化等特征,能够实时提供高度决策相关信息并致力于提升管理的价值创造力的新型财务管理工作。
3.智慧会计。傅元略[12]对智慧会计进行如下定义:智慧会计理论将会计智能体、深度学习、软计算与传统会计理论融合,并将“三设计一决策”的成果纳入会计智能体的知识库和规则库进行研究,形成一套与传统会计理论不同的、又能应用解决现实财会问题的新会计理论体系。刘光强等[13]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智慧管理会计。其逻辑是: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与会计需求高度契合,构建区块链会计;基于区块链会计,结合业财融合、商业智能和人工智能,构建区块链智能管理会计;将区块链智能管理会计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数字科技融合,构建区块链智慧管理会计。
4.大数据会计。夏红雨和刘艳云[14]认为:大数据会计是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充分应用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技术,注重相关性分析,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价值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企业全面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
5.会计智能和财务智能。孙健等[15]指出,会计智能是指会计本体作为组织的“大脑”参与价值管理、价值创造和价值决策的过程,应包括感知智能、思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张超等[16]指出,财务智能是商务智能系统的核心模块和关键组成部分,是商务智能关键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财务和会计领域的融合。
1.关于智能会计的发展路径研究。应里孟和阳杰[17]将智能会计分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四种形态,分别对应计算智能、分析智能、融合智能和自主智能四个发展阶段。杨寅等[18]指出,财务智能化转型的路径主要是为业务层、财务层、管理层提供方法、工具、技术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业务标准化、流程自动化、数据一体化、数据结构化、模型可视化、系统一体化。刘波等[19]探析了医院财务智能化转型路径,并指出应转变财务管理思维、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梳理业务流程、优化人员配置结构。杜海霞等[20]指出,国美财务机器人的具体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控制及财务共享中心的智能升级四个层级。刘梅玲等[21]分析了企业智能财务建设路径,即按照界定财务工作领域、划分财务工作任务、确认财务专业分工、确定智能财务工作目标、设计智能化场景、匹配运用新技术的逻辑顺序进行架构。张敏[11]从全面部署和敏捷部署两种模式分析智能财务的发展路径:全面部署是指立足于全局角度规划企业未来的智能化转型路径,由面到点,分步骤实施,先重构流程,再推进数字化转型,最后实现智能化转型;敏捷部署指企业由点到面,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
2.关于智能会计体系构建研究。洪韵华[22]构建了一个包括智能财务信息技术、智能财务互联平台、智能财务核算平台、智能财务管理平台和智能财务战略平台的完整智能财务体系。李慜劼和吴华平[23]构建了智能管理会计体系,以应用目标、应用原则、结构层级为要素,结合智能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搭建以数据层、算法模型层和应用层为主体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架构。张庆龙[24]指出,智能财务应用场景是指人工智能等技术最可能被使用的财务工作领域所处的场景;并从智能财务机器人、智能财务助理、智能管理会计应用和智慧企业大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秦荣生[25]认为,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场景主要有会计核算语音指令、账证核对验证机器视觉、大数据财务分析、智能财务风险控制、提供精准预测方案等。
综上文献梳理,关于智能会计的研究从2016年至今一直保持较高热度。但是关于智能会计的概念、内涵、路径趋势研究还远不够成熟,尚未达成共识,智能会计研究“热”度超高之际,需要对之进行若干基本性问题的“冷”思考。当下智能会计急需冷静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实施智能会计的根本动因是什么?是技术,还是其他?(2)智能会计到底是什么?当前关于智能会计的定义仍然比较模糊,还涉及智能财务、智慧会计、大数据会计、会计智能、财务智能等诸多相关的概念。那么,需要冷静思考智能会计究竟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3)智能会计究竟如何实施?在冷静思考智能会计“为什么”和“是什么”之后,还需要思考如何开发和实施智能会计。
为什么实施智能会计?是智能会计实施的根本性问题。诚然,当前会计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然而,治疾必先知其根,而非寻其器。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确实推动和加速了智能会计的实施。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属于外因,并非内在动力。唯物辩证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需要冷静思考智能会计实施的内因。当前关于智能会计的研究主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外在技术的推动,而少见挖掘会计发展变化之内在根本。本文认为,智能会计的发展与实施是会计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内在升级,并不是技术推动的被动性转型,技术只是帮助会计实施智能化升级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根本动因。
对于传统会计,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着批评和变革的声音。Sorter[26]提出“事项会计”理论,指出会计应该提供能支持各种决策模型的相关经济事项信息,而会计人员则应提供原始的经济事项信息,通过信息使用者的加工,形成决策模型。Wallman[27]指出,传统会计报表的决策相关性较弱,属于黑白模式。事实上,传统会计以核算反映型的财务会计为主,由于其目标功能所固有的限制,存在一些天然的不足:
1.概括性。传统的核算反映型会计对经济业务高度概括,将复杂的经济业务最终抽象为摘要、科目和金额,过滤掉大量的有用信息,所以,并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从而也难以反过来指导经济业务的决策。
2.结果性。传统的核算反映型会计是结果导向型会计,只反映经济业务的结果,丢掉了重要的过程信息,即只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反映,只对最终形成交易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而对于那些并未达成交易,却是经济活动全过程中重要环节的阶段性业务则不予反映,从而未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另外,并非经济组织的所有行为都会产生货币性交易,以货币计量为前提的传统会计系统并未反映那些未产生货币交易的业务。然而,在企业做出重要决策时,过程信息往往比结果信息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智能时代企业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过程信息的数据化,完成过程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有用性和时效性。
3.过去式。传统会计面向过去,只针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业务活动的结果,产生过去的数据。然而,经济主体的决策与此恰恰相反,其更加关注未来。过去的数据虽然对企业的预测和决策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对于现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传统会计信息严重滞后,分析时效性差,分析结果对决策的指导价值非常有限;同时,分析视角也比较有限,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不足。智能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企业预测和决策的重要利器,能够将各个方面的零碎数据融合形成大数据,从而服务于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及时、科学、有效地进行决策。
4.结构化。传统会计只编制对外披露的标准化财务报告,其核心内容是结构化的三张报表。由于财务报告经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汇总,过滤和抽象了大量的非结构化业务信息,使得符合标准的财务报表信息很难还原业务的本来面貌,从而难以形成决策有用信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够扩展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跨度、时间跨度、数量范围和形式种类,形成多维报告、过程报告,包含对外披露的标准化会计报告、对外披露的个性化报告、对内披露的个性化报告等,拓展了信息的广度、深度、宽度、精度,从而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弥补传统会计主要披露结构化财务报告的不足。
5.货币化。当前会计以货币计量为前提,主要产生与资金有关的交易数据,而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货币性交易,还有大量的非货币性交易,而这些非货币性交易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行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会计信息系统并未完全记录这些重要的非货币性交易信息,从而使得信息很不完整。人工智能技术下形成的多维度、多层次、多过程的会计报告,能够产生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实时提供历史、现在的全时段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包含报表形式的结构化数据以及视频、图像、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
6.自身性。传统会计坚持会计主体假设,只产生企业自身的交易信息,缺乏对看似不相关的外部关联性数据的挖掘,例如宏观经济环境、国际经济关系、行业发展状况、产业链关系、同类产业或原料的市场交易,甚至天气、自然变化等,都是一项业务所关联的重要因素。传统会计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直接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而忽视了对这些非直接因素的信息收集与加工,难以形成业务库、财务库,以及业务库、财务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系统性、完整性。
7.割裂性。传统会计产生的各类数据相互割裂,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反映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难以反映战略、业务流、财务流、信息流、资源流、时间流等的相互融合。随着数据技术革命的推动,会计需借助人工智能等工具和手段适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智能化变革。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一切都在变”,会计也是如此。从会计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看,确实每一次技术变革均推动了会计的变革。但是,技术是帮助会计实施智能化升级的手段和工具,并非根本性的内在动因,会计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才是发展智能会计的内在动因。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财务管理提升行动,加快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水平,国资委于2022年研究制定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1455”框架,即围绕一个目标,推动四个变革,强化五项职能,完善五大体系。围绕一个目标,即加快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功能作用;推动理念变革、组织变革、机制变革、功能手段变革四大变革;强化核算报告、资金管理、成本管控、税务管理、资本运作五项职能;完善全面预算、合规风控、财务数字化、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五大体系。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企业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会计作为有效管理经济活动的应用型学科,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会计的支撑。
会计具有监督、反映、决策支持三大功能,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为:是否提供了高质量信息、高质量监控、高质量决策支持。然而,当前会计以核算反映型会计为主,存在概括性、结果性、过去式、结构化、货币化、自身性、割裂性等天然不足,导致企业的业务和财务不能实现融合。在时间上,当前会计针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业务活动的交易结果,产生过去的数据,使财务滞后于业务;在空间上,当前会计产生的各类数据相互割裂,难以反映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难以反映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关联性;在内容上,当前会计只反映经济业务的直接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忽视了对非直接因素等信息的收集与加工,从而难以反映业务库和财务库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功能上,当前会计以核算反映型会计为主,重点体现了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决策支持职能还较弱。为了提供高质量信息、高质量监控、高质量决策支持以促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会计必须进行智能化升级。
智能会计是会计自身质量提升的内在发展需求。从1979年开始,我国会计经历了电算化到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电算化阶段主要运用计算机或常规数据库产品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只是借助计算机取代部分人工会计核算工作和实现部分处理环节的自动化,并没有改变会计的核心处理流程和基本的组织结构。20世纪90年代,ERP的诞生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标志着会计进入信息化阶段。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互联网、数据仓库、SAAS等,典型代表是财务共享中心。会计信息化阶段强调人机工作的协调配合,能够实现财务管理流程或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企业运用核心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初步整合了业务和财务管理,实现了业财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实时共享。信息化阶段更多的是组织和流程的再造,强调业财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其中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主要针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提供数据管理基础,但并未实现全面的智能化。所以,会计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各类信息处理的效率、效益,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财务预测决策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会计自身质量需要提升,这是其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智能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智能会计能够更好地赋能业务,提升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和决策支持,进而实现价值创造。为满足会计自身质量提升的内在发展需求,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为会计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实现财务流程的全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差错;能够自动、实时、科学地为企业提供预测、决策和预警支持。智能会计不仅是对组织和流程的再造,更多的是对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再造。
针对智能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当前定义还比较模糊,涉及智能会计、智能财务、智慧会计、大数据会计、会计智能、财务智能等诸多概念,主要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视角进行定义,更多体现的是财务会计的自动化。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智能会计。智能会计的内涵应基于会计的本质及智能的内涵进行分析。所以,本文从会计的本质和智能的内涵分析智能会计的内涵。基于对智能会计给传统会计带来的多方面转变的分析,思考智能会计的功能。
目前,关于智能会计名称的提法很多,包括智能会计、智能财务、智慧会计、智慧财务、大数据会计、区块链会计等多个名词,不尽相同。本文认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外部推动,会计的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也不存在智能会计与非智能会计之分。我们可以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但不能划分为智能会计和非智能会计。所以,准确地讲,应该称之为“会计智能化”,或者“智能化会计”。会计始终随着技术的变革而变革。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会计进行了“电算化”变革,我们称之为“电算化会计”;随着互联网、数据仓库、ERP的使用,会计进行了“信息化”变革,我们称之为“信息化会计”。同样,随着云、网、链的发展,会计将进行“智能化”变革,应称之为“会计智能化”或者“智能化会计”。
1.会计本质。会计的传统定义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关于会计本质主要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大观点。其中,信息系统论的核心观点是,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管理活动论的核心观点是,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分析、做出预测、参与决策、实施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这两大观点对会计的认识虽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一致认可会计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核算各项经济业务,形成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于企业而言,会计主要反映其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监督其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其经营决策。
2.“智能”内涵。智能可以分为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两大类,人类智能是生物本身具有的智能,属于生物智能。机器智能又称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开发的产物,包含感知智能、运算智能和认知智能。其中,感知智能模拟人类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能力,运算智能模拟人类大脑的计算和记忆存储运算能力,认知智能模拟人类大脑的概念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人工智能就是在不断探索、研究、模拟这些能力,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主要模拟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计算和记忆存储运算能力,并不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智能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强人工智能则能模拟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智能化会计使会计理论基础由管理学、经济学扩展到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
3.智能会计的定义。可见,智能会计的内涵为: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改进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把人类大脑中的会计管理知识转化为机器智能,从而进行智能风险识别和控制、智能财务预警、智能决策。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不断革新,会计的核算数据、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简单的计量记录逐步向智能辅助经营决策发展,这有助于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的本质以及“智能”的内涵,本文将智能会计定义如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信息技术赋能会计,通过人机协同使业务结构、会计核算全过程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使会计信息全面精准化,更能真实透明地反映经济管理活动,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智能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可视化信息,以提高会计控制和管理决策效率,进而驱动价值创造。
智能会计需要企业构建一套智能会计体系,将业务活动、财务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相融合,各个环节能被实时监控,运用数据处理模型分析海量会计数据,获得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的可视化输出,为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实时、高效、智能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智能会计应包含智能共享服务和智能决策支持两个模块。所以,智能会计是智能共享会计和智能决策会计两大模块的有机融合。若将智能会计的两大模块与当前会计相对应,那么智能共享会计更多与财务会计相对应,智能决策会计更多与管理会计相对应。智能共享会计主要体现为财务会计的变革,主要指怎样获取信息?怎样生成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当前许多单位正在实施的共享服务,处于共享1.0阶段,属于核算共享。基于这个层面,会计会产生两大类信息:一是按照标准的会计准则对外发布的财务信息;二是组织层面的多维信息库。智能决策会计主要体现为管理会计的变革,用于对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是通过数据化来反映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的科学。其中的数据化具有独特的方法,当前体现为复式记账法。本文认为,在智能时代,随着电子发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复式记账极有可能被多式记账取代。多式记账记录的是一个由经济业务库、财务库等构成的数据库,有人称之为“块数据”。会计信息会产生一个个小数据库,串联在一起形成区块链。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是多态性的,包含主体、客体、过程、规范、结果、关联性。即:会计要记录一个经济业务的主体、客体、过程、所依赖的规范及其产生的结果、关联性、时间等。因此,智能会计的核心功能是基于智能共享,从多维视角反映一个组织的利益相关行为,并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决策支持。
传统会计强调监督和反映两大功能。这里要说明的是,监督和反映是财务会计的功能,并未包含管理会计的功能,《会计学原理》准确地说应该是《财务会计原理》。目前一些单位实施了财务机器人记账,就认为是智能财务,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从功能上看,智能会计应当具有“监督、反映、决策支持”三大功能,财务机器人只是财务核算的自动化。并且,核算自动化只是起步阶段,离智能化还有很大距离。会计智能化变革是否使会计的功能发生改变?会计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智能时代会计的变与不变问题。本文认为,变的是技术的“形”,不变的是会计的“魂”,并概括为“八变一不变”。
八变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象在变,新经济时代出现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会计的对象在发生变化;二是会计的重点在变,从财务会计的核算型会计向决策型的管理会计转型;三是组织形式在变,智能时代会计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共享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实施,未来将会有新的组织形式出现;四是技术手段在变,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已经从最早的结绳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五是方式方法在变,会计服务经济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很大变化,如共享服务、业财税融合、区块链发票、智能大共享等方式方法;六是内容在变,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的内容在变,会计服务经济的信息,除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外,正在开发一系列系统的管理会计信息;七是效率在变,会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每一次技术革命不是使会计消失,而是使会计更加先进;八是质量在变,会计精准服务和参与智能决策的程度在逐渐提高。
一不变主要体现为:会计的反映、监督、决策支持功能的“魂”没有变。会计之所以有“魂”,就是因为会计具有有用性,本文认为会计的“魂”就是会计的功能。随着智能化赋能传统会计,会计功能从反映和监督两大功能转变为反映、监督、决策支持三大功能。马克思所说的“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中本身就包含着决策支持的功能,只是若干年来经济运行系统更多地强调财务会计,对会计功能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为对反映和监督功能的需求,决策支持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所以,会计智能化变的是技术的“形”,不变的是会计的“魂”。
智能会计强化了会计的反映、监督、决策支持三大功能,具体体现为:第一,智能会计使会计的反映功能得以加强。通过建立集成的数据平台,打破原有的信息化架构,可以高效、便捷地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互联互通、紧密融合,强化会计的核算与反映功能。具体包含:会计信息的智能获取;会计信息的高效处理;会计信息的可视化输出等。第二,智能会计强化了会计的监督功能。具体体现为加强对使用者的监督和控制,智能识别和监督使用者的非法意图、越权操作等行为;加强对资金安全的监督和控制,能够对任何一笔资金的调拨和使用进行智能分析,尤其是对可疑资金划拨进行监督和预警;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存储和监督,区块链技术负责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既不可篡改又可追踪溯源,数据安全性高[28]。第三,智能会计使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充分发挥。智能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包含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风控等。鉴于技术限制,传统的预警、决策主要基于决策者的个人经验做出。智能会计则能基于事实以及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构建智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智能风控。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会计核算反映型财务会计向智能决策型管理会计转型已成必然。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结果展现得更快捷、清晰、深入,控制得更精准,变化得更灵活。企业管理者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快速调整、判断、决策。企业的财务决策支持功能从事后向事前进行有效延伸,从而提升财务的洞察力以及运营效率。具体表现为:(1)财务数据向业务数据扩展,企业可利用的数据量增加。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促使数据越来越便于收集、储存、使用。同时,由于信息系统对复杂计算的支持,为大数据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可利用的数据将从财务“小数据”逐步扩展到业务“大数据”。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业财一体化的基础上,财务核算结果能清晰追溯至业务交易过程,通过对业务交易信息的丰富记录,拓展财务核算的信息维度。此外,也要注意与财务结果并不直接相关的业务数据的积累。(2)数据从企业内部向外部扩展,社会模式发展水平提升推动企业模式演进。在智能化时代,内部数据已无法满足分析预测、风险控制的需求,市场数据、同业数据、舆情数据等外部数据的引入能优化预测结果,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财务共享、社会资源利用等社会模式的发展,使跨行业、跨专业的数据信息能够相互融合和渗透。(3)结构化数据向非结构化数据扩展。无论是财务还是业务、内部还是外部,传统模式下主要产生结构化数据,只积累货币性信息。但现实中,大量数据是以非结构化的形态存在的,如发票要素、合同要素等。智能技术工具的应用必然能够将数据智能化,积累更多的非货币性信息,如通过影像识别、自然语义识别等技术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
针对“智能化会计怎么办”的问题,需要探究智能化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实施路径。
基于会计自身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外部助力,智能化会计由核算反映型会计向智能决策型会计转型(见图1)。具体表现为:(1)工作重点从事后算账向规划未来转型;(2)管理模式从链式管理向网式整合转型;(3)资产管理从以经营性资产管理为重点向战略性资产管理为重点转型;(4)价值层次从总价值核算向责任单位价值管理转型;(5)工作内容从定期的算账报账向瞬时的价值分析和风险管理转型;(6)工作方向从关注内部向内外兼修转型;(7)价值报告从三张报表向多维报告和过程报告转型;(8)预算管理由定期的预算编制向自动生成转型;(9)成本管理从产品成本管理向多维成本管理转型,如工序成本管理、顾客成本管理、时间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10)绩效管理从结果管理向多维过程管理转型;(11)参与部门由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转型;(12)服务对象由传统的主要为股东和经营者提供信息向为包含股东和经营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转型;(13)会计核算由传统的按单核算和控制、工作重复、人工处理为主向事件驱动、实时控制、规则可积累、重复性工作自动化转型;(14)时间定位由侧重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和信息向更注重提供未来事件的相关决策信息转型。
图1 智能时代的会计转型
智能会计由核算反映型会计向智能决策型会计转型的过程中归纳起来重点表现为以下几个变化:财务会计的自动化、管理会计的智能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高度融合。
1.财务会计的自动化。智能会计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财务会计的自动化,包含将新技术与财务工作相融合的会计核算全流程自动化、构建去中心化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智能会计能够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财务工作相融合,实现会计核算全流程自动化。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工作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投融资分析、预测、决策等管理活动都需要会计核算的数据支撑。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会计数据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价值创造过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繁杂,通常存在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的现象。智能感知、数据爬虫、光学字符识别(OCR)、电子发票、移动支付、RPA、自然语言理解、基于知识图谱或处理规则的专家系统、会计信息标准以及神经网络等技术,能够将电子和非电子票据等原始凭证进行智能化处理,通过自动验真、自动审核自动形成记账凭证,并自动记账、自动对账。如:在费用报销时,员工把增值税发票等原始凭证通过移动端拍照上传至云共享平台即可;电子发票的使用能够降低数据转换的出错率,提升录入速度及准确率,促使核算快速完成;电子档案和电子合同促使自动审核实现,提高审核效率。在会计信息输出端,也能够将自动处理结果(如多维报表信息)实时地、动态地、个性化地呈现,以供决策者参考。会计智能化借助智能技术和信息展示软件实现会计核算全流程自动化。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在端到端的流程处理中,把跨系统之间重复的规则处理工作交由RPA来完成。会计核算全流程自动化将财务人员从大量的、重复性高的、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之不再是传统的“账房先生”,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核算效率。
智能会计的发展需要构建去中心化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此平台的构建需要以数据爬虫、OCR、专家系统、RPA、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移动计算、财务云、数据挖掘、数据展示等技术为基础。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运用这些技术,能够将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其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集成,以弥补过去会计数据分散的不足;能够提供集团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以完成数据的分类、汇总、传输、分析等过程。原来由财务人员采集获取的标准财务信息,现在可通过平台自动获取,并通过分析加工有针对性地提供给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在实现财务处理的集中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并将服务内容从应收、应付、总账、资产管理、费用报销、资金管理等一般事务性流程领域扩展到税务分析、资金运作、内部审计等流程领域。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能够通过数据集中降低成本,进而实现财务会计的自动化。
2.管理会计的智能化。智能会计的发展趋势之二是管理会计的智能化,通过将人机智能一体化、业财管相融合,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人机智能一体化、业财管相融合的实现,需要以对云共享、大数据处理、物联网、机器人以及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模型等技术的高级运用为基础。人机智能一体化是伴随会计智能化出现的重要管理模式,强调人脑智能、人工智能以及会计环境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融合。智能会计未来会将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深度融合,实现业财管融合。业务、财务和其他管理活动的融合不仅能够使业务流程标准化、智能化,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人机智能一体化及业财管融合的实现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人机智能一体化系统需要科学设计人和智能机器的功能,合理分配二者的任务,同时考虑由此带来的伦理风险。业财管融合系统中,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分工更多的是信息应用视图的划分,原始分工将在会计智能化进程中被彻底改变。
智能会计的智能决策支持趋势的实现,需要以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大数据分析、对话机器人、智能诊断、智能预警和虚拟展示等技术为基础,同时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量经济学和模糊数学等理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运用这些技术和模型,对企业运营产生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并形成数据仓库;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分析模型,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分析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而通过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趋势性统计分析和预测报告以及由系统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帮助其进行科学分析决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在数据分析结果输出方面,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企业的资产使用情况、收支情况、业务分布情况、盈利状况等数据进行可视化输出,从而使各利益相关者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和分析相应的会计数据,进而做出科学决策。基于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分析,生成实时的趋势性统计分析和预测报告以及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提供智能决策支持,降低价值创造各环节的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及风险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管理会计的智能化。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高度融合。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高度融合,很难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会计的本质在于提供信息,未来会计只能区分对内会计信息和对外会计信息,二者相辅相成。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对外披露的标准化会计报告。无论社会和科技怎样进步,人类仍然需要经济组织披露共享可比的经济信息。这个经济信息就是会计信息,也就是当前的财务会计信息,它的作用主要是让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信息比较。由于可比性的要求,其内容一定是不完整的,但一定是关键性的、可比的。第二个层次是会计主体愿意对外披露的个性化信息。这一类信息是各个会计主体自愿对外披露的个性化信息,是对标准化会计报告的补充,这极可能是不可比的。第三个层次是会计主体对内提供的个性化报告。这类信息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更多体现为内部决策信息。因此,智能时代会计信息应该区分为对外的标准化信息、对外的个性化信息、对内的个性化信息三个层次。
智能会计必须以智能化为基础,即智能共享服务。智能共享服务又需要以数字化为基础,即一切都应数字化,包括资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利益相关者行动数字化等。只有这样才能将非结构化行动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才能生成决策者可用的信息。所以,智能会计的发展路径应经历如下阶段:数字化→智能共享→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风控(见图2)。
图2 智能会计的实施路径
1.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推动企业变革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成数字化转型,只有部分企业实现了数字化和自动化。数字化包括经济活动的元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获取技术的应用、数据关联模型构建等。经济活动大数据价值性挖掘的第一步是元数据标准建立,通过建立元数据标准构建元数据,为容量巨大、复杂繁琐的各类型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一种机器可理解的数据框架。在建立经济活动的元数据标准、构建组织的元数据、搭建完成机器可理解的数据框架之后,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数据,并实现对数据框架的数据填充。如:运用数据获取技术获取业务元数据的数据元,即获取业务元数据下的具体数据。数据体系及海量数据获取完成后,则需要对数据背后隐藏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构建数据关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智能共享。智能共享包括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共享、智能大共享。财务共享主要将信息集中、资源协同,实现传统财务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财务共享中心将标准化的流程、重复性高的财务工作集中处理,主要处理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资金管理、资金结算和报销服务等会计工作。财务共享主要指核算共享、报账共享、前期规划设计等,以报账为起点。业财一体共享基于财务共享,以业务为起点,以业务驱动财务,管控链条可追溯至业务,从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内部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当业务发生时,共享服务中心按照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将其及时记录,并产生相应的财务数据,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及时共享,使财务对业务进行及时核算及监控,从而提高业务数据准确性、业务反馈及时性、业务线索可溯性,最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智能大共享是在业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纳入税务、管理决策等,实现业财税管等智能大融合、大共享,打破业务交易与税务数据的“壁垒”,强化会计数据的管理决策支持职能。大共享产生的大量实时数据,包括核算数据、成本数据、资产数据、资金数据、预算数据等,形成数据资产,通过精准系统地进行数据建模分析,为企业集团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管理智能化。
3.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风控。智能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智能预警与智能决策。智能大共享不仅能产生海量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等,而且能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算法智能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智能预警和智能决策。智能大共享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算法,为管理者提供系统全面的数据关联信息,并形成可视化结果智能输出,帮助管理者精准分析其财务状况并做出合理的经营管理决策。智能技术有助于企业实时地分析内外部环境和了解内外部相关信息,掌握自身发展前景及市场发展趋势,智能地发出预警信号,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可见,智能会计不仅能够使企业管理过程精细化、数字化,而且最终能够实现智能预警和智能决策。
当前学术界关于智能会计的研究一直保持较高热度。但是关于智能会计的概念、内涵、路径趋势研究还不够成熟,智能会计的基础并不稳固,需要对当前智能会计的“热”进行“冷”思考。本文分析了智能会计之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即对实施智能会计的根本动力、智能会计的内涵和功能、智能会计的发展趋势和实施路径进行了冷思考。首先,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会计存在的一些天然的不足,进而分析智能会计实施的根本动力在于自身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技术只是帮助会计实施智能化升级的手段和工具。其次,会计的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计将进行“智能化”变革,应称之为“会计智能化”或者“智能化会计”。从会计的本质和“智能”的内涵分析了智能会计的内涵,进而指出它是智能共享会计和智能决策会计两大模块的有机融合,强化了会计的“反映、监督、决策支持”三大功能。最后,本文认为智能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由核算反映型会计向智能决策型会计转型,重点表现为财务会计的自动化、管理会计的智能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高度融合。智能会计的发展路径为:数字化→智能共享→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风控。
【注 释】
①特别说明:作者更倾向于将智能时代的会计变革称为“智能化会计”或者“会计智能化”。但是,为了便于阅读,文中依然使用了当下比较常见的叫法“智能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