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西-老挝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建议

2022-11-19 21:31:58汪羽宁卢庆南阮晓静周保吉屈婷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汪羽宁,卢庆南,阮晓静,周保吉,屈婷婷,钦 洁,黄 智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宁 530007;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宁 530007)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农业资源丰富,且与东盟国?家之间既相似又有互补之处[1],农业科技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中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广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开展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老挝)等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采取“援建+运营”模式,支持企业在东盟国家承建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截至2021年6月,已在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建设了5个境外试验站,试种蔬菜、水稻等优良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约26万hm2,实现老挝本土首次种出哈密瓜、利用立柱A架排式标准化种植火龙果技术及解决老挝雨季种菜难、买菜难问题[2]。2013年,中国广西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了“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试验站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成为老挝首个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火龙果种植基地[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专家引进老挝玉米自交系并评价其利用价值,为中国玉米种质扩增及面向东盟国家玉米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4]。随着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深化发展及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签署,广西和老挝两地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深入分析广西与老挝开展合作的条件、基础及成效,对推动两地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不断纵横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期促进双边的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 广西与老挝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现状

1.1 老挝农业概况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是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23.68万km2。与中国广西面积相当,但全国人口仅有691万人。老挝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7℃,雨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年降水量12 503 750 mm,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5]。根据世界银行的官方数据,老挝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历史新高191.33亿美元,但仅占世界经济的0.02%左右。农业是老挝经济的支柱产业,占老挝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咖啡、花生、甘蔗等。由于缺乏资金,加上老挝科研和推广服务体系的欠缺,农民普遍缺乏优良作物品种、动物品种、兽医、农药以及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常规性技术,其耕作和养殖生产完全凭借传统经验,农作物单位产量低,家畜、家禽死亡率高,繁殖率低,导致老挝农业生产较落后。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土地利用率较低,当地的气候条件符合水稻“一年三季”的种植,但是仍采用一年一季的方式,农业增产的空间非常大[6]。老挝北部与中国接壤,土壤、气候等农业生产条件相似,但农作物育种水平和栽培技术明显落后于中国[7],多年来,老挝国内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及相关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其中也包括从中国引进的杂交水稻、蔬菜、西甜瓜、玉米等农作物种子及新技术[8]。

1.2 合作成效

因气候条件的相似,广西的农业技术对老挝农业的生产实践有较强的适用性及推广优势,包括甘蔗、木薯、杂交水稻、热带水果的育种及栽培技术,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农业信息应用技术等,老挝热带农作物的抗性资源、野生资源、优良品种等优异种质资源可以引进到广西进行创新利用,使得双方在农业技术转移过程之中达到互惠互利的成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项目支持下,广西农业科技专家到老挝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通过积极开展技术援助,建立了“中老农业合作试验基地”“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中国-老挝合作农业试验基地”“中国-老挝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作物新品种试种示范及推广基地,大力拓宽了双方的农业科技合作渠道,完成了165个农作物品种试种和筛选,筛选出10余个适合老挝种植的优良品种,种植玉米、水稻等良种推广面积覆盖老挝多个省份[8-10],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1.3 制约条件

1.3.1 基础设施制约 老挝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差,即使气候条件合适和具备农业资源优势也会因其基础设施薄弱和农业管理能力缺乏使得农作物种植面积小,产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还会因为自然灾害减产,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11,12],对广西优势农业科技推广造成了制约。

1.3.2 劳动力制约 农业科技项目的建设需要一批稳定、长期和有责任心的农民和工人,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昂贵且面临审批程序复杂、人数受老挝法规限制[9]等问题,从国内输送劳动力到老挝进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不切实际。同时,老挝的劳动力不足且素质相对不高,集体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导致大型农业科技合作建设项目运转困难。

2 广西-老挝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建议

2.1 种植领域

老挝政府鼓励发展的第一种植产业是咖啡、水果、油料作物,其次是水稻和玉米。老挝北部具有建设旱季水稻基地、甘蔗生产基地和橡胶生产基地的潜力,因此,可通过进一步加大对老挝政府重视的种植领域的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老挝稻谷、玉米、淀粉等农产品出口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力争通过作物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开发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2.2 农产品加工领域

广西与老挝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逐步呈现多元化,从过去的以种植业为主逐步拓展到农产品加工等。通过合作,一方面帮助老挝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扩大广西的技术、设备影响力。此外,通过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合作,逐步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

2.3 畜牧与水产养殖领域

老挝的畜牧业发展比较落后,广西可以积极参与如种猪生产、优质饲料加工、户用沼气等畜牧养殖领域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提升老挝畜牧业发展水平。此外,可积极开展跨境动物疫病联合防控方面的合作,构建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体系。同时,利用淡水养殖的技术优势为老挝开展渔业生产培训,促进其渔业发展。

2.4 开发可再生沼气等新能源领域

老挝农村地区特别是沙湾拿吉省、占巴塞省、万象直辖市等地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这些农民聚居地能源消耗量骤增,随着畜禽养殖增多和工农业用地的扩张,生物质废弃物大量产生,沼气具有很大的可再生潜力,符合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与老挝协作开展有关沼气生产和利用的技术方面合作,可提高老挝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 广西-老挝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重点项目建议

3.1 种植加工一体化项目

老挝具有生产稻谷(糯米、粳米和旱稻)的优势,合作开发稻谷等粮食作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合作建设粮食基地,未来单位面积产量有望提高3倍。双方通过粮食作物种植领域的种植加工一体化合作,将帮助老挝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升农业产量与质量水平,带动相关产品加工业发展。此外,结合老挝北部具有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优势,为满足中国橡胶需求,继续开展橡胶种植与加工合作,依托种植加工一体化项目合作,不断促进老挝农业经济的发展。

3.2 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

通过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大豆、蔬菜、哈密瓜、花卉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示范,进行适宜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以及开展“替代种植”技术的研究。借助科技示范园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国(广西)和老挝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产学研之间的科技合作,使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推动农业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并通过加强双方人员交流与培训,深化两国农业合作的基础,通过为老挝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进一步推动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在老挝的示范与转移,提升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主导性。

3.3 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量,创造高附加值的食品和农产品,促进绿色价值链,是老挝减少农村贫困和维护粮食安全的必然途径。虽然目前老挝农业落后,但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中部地区。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满足老挝未来农业市场的需求,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标准,提高老挝中部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3.4 农业援助项目

中国作为老挝重要的援助国,发展农业援助项目对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13],有利于促进双方商业发展和农业投资合作。利用中国选育的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先进适用的技术、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高素质的农业人才等优势,针对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生产需求,加强与老挝的农业科技合作与协商,投入到与老挝农业建设和项目规划的工作进程中。为老挝的科技人员和学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培训提高老挝人民掌握现代种植养殖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

4 广西-老挝开展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推进示范基地合作

老挝政府部门提倡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杜绝农药残留和化肥、杀虫剂的使用,应根据老挝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资源情况和土地资源优势以及生产特征,开展符合当地农业特色的示范种植。通过先进适用的技术和高科技的农机水平吸引当地部门、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参与合作,依托当地的示范基地,建立“基地+企业+农户”“基地+公司+农户+科研院校所”“基地+合作社+科研院校所”的合作方式。

4.2 注重绿色农业技术转移

老挝人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部分地区还保持传统的耕种方式,不提倡用化肥和农药[14],在进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和农业技术转移的同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环保需求和自身资源特点,发挥其地理优势,在保障绿色无公害的前提下,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推手,推进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当地自动化农机设备的使用程度。

4.3 加强协同对外合作

加强广西对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各科研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合作,建设创新合作载体,形成长期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究机构、共同开展基础研究项目等方式加快人才合作,解决老挝农业科技支撑后劲不足、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15]。围绕广西发展需求,根据老挝的政策、实际情况和倾向的重点方向选择和调整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领域和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广西农业科技对老挝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5 结语

广西与老挝在农业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深入,农业科技合作成效显著、规模增加、地位攀升,但合作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建议加大对老挝政府重视的种植领域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深与老挝在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及可再生沼气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广西)和老挝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产学研之间的科技合作平台,加大与老挝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的投入,推进在老挝的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老挝农业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中国(广西)先进适用技术在老挝的示范与转移,提升中国(广西)参与区域合作的主导性。使中国(广西)和老挝农业科技合作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南亚各国农业科技合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