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思想下建设生长型班级的策略

2022-11-19 23:03马社云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下二沟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3期
关键词:代币生态班级

马社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羊下坝镇下二沟小学)

生态教育是一种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教育,符合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生态教育积极探究学生、教师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求让各个因素都能系统、整体、和谐共生。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要借助生态学术语,用生态的眼光、态度原则来思考、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开展教育实践,促使学生不断成长。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基于生态教育思想,构筑生长型的课堂,促使学生获得终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一、完善制度,营造勤学雅行的班风

(一)巧设岗位,实现各尽其才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设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教师强行规定班规班纪,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那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基于生态教育理论,优化师生关系因子,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设置多元化的岗位,让各个学生参与其中,各展其才。

班主任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班级管理分哪几个部分,需要哪些岗位,然后分别将每个岗位管理的内容以及需要的人数标注出来。如在卫生管理方面,学生认为需要一名卫生委员,同时还要设立卫生监督员,他们的职责各有不同,卫生委员负责分配大扫除和值日生的任务,而监督员则监督学生日常是否注意保护身边的环境。在设定好职位后,进行自主竞选,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适合哪一个岗位。教师尤其关心那些学困生,鼓励他们也大胆地参加到竞选中,并请求其他同学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学生,而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他们能否胜任。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乐于助人,因而成功地当选了劳动委员。这样的班级建设体现了和谐、稳定的生态特点,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

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融入各个岗位中,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要积极参与到自主管理中,规范班级常规事务,这样才能让班级稳定发展。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加入班级管理中,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了,主人翁精神被激发,班级气氛更和谐。

(二)制定规则,凸显民主意识

生态型班级追求和谐、共生,但是并不是说没有规章制度,正相反,它也需要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维护。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加入民主协商活动中,共同制定规章制度。这样学生本身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执行者、监督者,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遵守规则,使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学生决定规划班级生态角,但是对如何管理,怎样提高管理效率,却了解不够深刻,教师鼓励他们自主解决这个问题,先向其他班级了解一下情况,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然后再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解决问题。他们结合自身特点设定了规则:首先,每个班级成员都要爱护生态角中的动物和植物,避免出现伤害的行为;其次,他们在生活委员的带领下,规划了每天的值日生,专门负责给小动物喂食,给植物浇水等;最后,他们还设立了肥料、饲料购买原则,全班同学一起分摊相关的费用。教师又提醒他们思考如果出现了破坏行为,该如何解决。学生提出了罚款、赔偿、当值日生补偿等几种方案,在商讨后,决定根据伤害的程度和行为的恶劣程度决定选择哪一种处罚方案。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近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思考有哪些规则需要改善调整,然后征集他们的意见,引导其协商讨论,通过评议规划的方式删除掉存在问题的规则,加入修改内容。这样才能优化班级管理状况,构筑民主和谐的班集体。

(三)代币激励,进行正向引领

生态教育认为,孩子就像是“禾苗”一样,具有生机、活泼健康,教师要将孩子当成活生生的生命,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正向引领,让他们在受到激励后互补共生,进而得到成长。如可以采用代币激励的方式,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都能得到画有班级徽章的“代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能得到奖励。

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激励,教师引导他们探讨哪些行为值得表彰,可以给予多少代币奖励,代币的兑换规则是什么等。如有学生在教室内打闹,还有意地破坏了班级的课桌椅,损害了公物,但是有学生则主动上前,劝说、阻止了这样的行为;还有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修补好了公物。班级学生一致决定给予两名同学奖励,并对破坏公物的同学给以批评。受批评的同学看到做好人好事能受到同伴的赞赏,而自己的行为虽然一时感觉很解气,但是最终却被同学不耻。该学生知耻而后勇,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以后也要争取得到代币。后来他参加到了“废物利用,美化班级”的活动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奖励。

学生受到了代币的激励,逐步养成了勤学、雅行的习惯,同时,他们也会自觉地根据班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班级风气也随之得到改善,这样就构筑了自我生长的生态性班集体。

二、班本课程,培养自主成长的能力

(一)编撰读本,传承信义美德

不少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机械性强,过于沉闷,课堂学习效果不好,教师要采用生态教育的思想,创设动态生长、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积极优化课程因子,编写能让学生自主成长的班本课程。首先要挖掘各种和道德有关的因素,编写品德读本,让学生了解“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礼”为例子,教师设计了班本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搜索资料,围绕“古今礼节大不同、校园礼节知多少、礼尚往来好邻居、交通工具也有礼”等若干主题进行探究。如在“礼节大不同”中,学生搜索网络信息,了解古代和现代的礼节分别有哪些,它们针对的对象是什么,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又如,“校园礼节知多少”则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探索,说说在校园生活中要如何和他人沟通交流,怎样将友好、和谐传递出去。在“礼尚往来好邻居”中则要探索如何解决邻里矛盾,如邻居发出噪音,要如何有礼有节地劝说对方。“交通工具也有礼”则要求学生思考在公交车上为何要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应该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一系列课程,学生对“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班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提供一些活动的主题,让他们自主搜索各种材料,丰富读本的内容。学生还可以开展网络拓展阅读活动,将读到的美德故事发送给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二)耕种研究,组织劳动实践

生态课堂要求体现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感受泥土的芬芳,不仅如此,还要参与劳动实践中,用自己的双手改造大自然。这样,学生就会提升环保意识,认识到构筑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种植类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研究,思考不同的植物生长特性是什么,总结高效的种植方法。

在“快乐种植园”活动中,学生来到果蔬种植大棚,了解蔬菜种植方面的技巧,并亲自参与相关的活动中。如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区分黄瓜和丝瓜,他们就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触摸、观察,看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并参与到种植、采摘黄瓜的活动中。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也可以融入劳动中,如可以将大蒜插入到泥土中,又或者将葱蒜的残根埋入泥土中,参与自主种植,和父母一起分享劳动的果实。学生参与种植研究中,如有学生和同伴探讨了如何水培绿豆芽的经验,交流讨论,思考为何有的豆芽鲜嫩肥大,但是有的却又瘦又小,他们交换了经验,获得了收获,并将总结到的经验融入下一次劳动中。

教师可以将劳动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从课堂拓展到家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参与到种植葱姜蒜、水发绿豆芽等种植类活动,并将自己对种植的研究成果融入劳动实践中。

(三)编排短剧,维护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不同,所以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编排短剧,演绎出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再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命令式相比,这种方式更能体现出生态教育的特点,能促使学生在自主反思中得到健康成长。

不少小学生都面临各种困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无法得到进步而困扰;还有的学生因为父母不让自己看电视、打游戏而苦恼;有的学生因为无法和同伴和谐相处而烦恼。教师让学生将这些问题都用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并思考如何激发乐观开朗的心态。如面对焦虑、烦躁的情绪,学生在短剧中展现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如和同伴谈心,诉说心中的烦恼事;又如,和同学一起运动,用酣畅淋漓地竞赛消除心中的愁云;还有的学生选择静坐反思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发现,针对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维护心理健康,消除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如有学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困扰,还主动担当起了“烦恼调解员”,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困惑。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材料,完善了班本课程的内容。在编演剧本的过程中,学生正面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寻找积极乐观的应对方法。

三、系列活动,调动奋发向上的活力

(一)开设神奇讲坛,引导求知探索

生态教育是一种以生态的原理和方法来思考问题的策略,体现出系统观、整体观、和谐观、均衡观,是一种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教育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其潜能,促使其终身发展。由此可见,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不是单纯教授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系列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活力。如开设“神奇讲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能力。

在新冠肺炎病毒流行时期,很多学生出现了焦虑等情况,长此以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教师设置了“新冠知多少”主题讲坛,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资料,探索分析,消除对其的恐惧,学会如何防护。学生围绕新冠病毒的症状、传染方式以及如何预防等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如有学生在演讲中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原则,归纳了自己的探究所得:“三要”指的是“要”勤洗手,“要”戴口罩,“要”打疫苗;“三不要”指的是“不要”在人流密集的场合摘下口罩,“不要”随意购买“路边摊”的食物,“不要”吃垃圾食品、生食等食物。在深入了解后,学生提升了防护意识,同时也消除了盲目恐惧的心理,自身对知识的渴求也愈发浓烈了。

在演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选择相应的主题,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话题让学生更有表达欲望,探究结果也有助于他们解决各种困扰。

(二)设置思辨时间,关注社会热点

小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欲强,但是说话的时候却常常缺乏逻辑性,因此可以设置思辨时间,让他们关注各种社会热点,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观点,学会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思辨活动中,学生首先各自提出自己觉得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上传到网络上,全部同学一起选择,挑选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参与到辩论活动中。如在放学后,应该先做作业还是要先休息一下;应该穿校服去学校还是穿自己的个性化服装;做好事是否要留下名字;未成年人打游戏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小学生是否也可以追星;友谊和比赛哪一个更重要;学习成绩好是关键的事情吗,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有一次学生选择了“开卷真的有益吗”这个主题,最后探讨认为,阅读自然能够增长见识,提升理解能力,但是如果所读的书本不具有思想性,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反而会给人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阅读的时候也要合理选择。

生态课堂要求优化活动因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鲜活生命,要基于学生的个体成长发展需求,设计活动内容,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活力。

(三)组建兴趣社团,张扬个性魅力

组织各种兴趣社团也是建设生长型班级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基于“双减”的要求,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后补习班中解脱出来,继而参与到能体现生命活力的兴趣小组中,在合作探究、自主创作中展现个性魅力。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除了动画、美术、音乐、阅读等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小组以外,教师还推荐他们了解并参加一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组织。如在“茶艺社团”中,学生第一次了解了茶文化,同时还试着用茶盅、茶壶沏茶,并倾听古琴曲,吟诵和茶有关的古诗词,他们进入充满文化韵味的情境中,感受到了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还可以将各个社团创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中。如茶艺社团上传的是一段视频,他们不仅演示了沏茶、喝茶的全过程,还自编自演了《采茶舞》,给人动静结合的感觉,让传统文化充满了少年的朝气。学生通过上网交流的方式,博采众长,同时也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教师可以搭设线上线下多元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下自主活动,并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线上,这样就让班级充满和谐的元素,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新生态,让学生共生、共进、共成长。

学者劳伦斯提出了生态教育思想,认为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学生、环境、规则、课程等都是各种生态因子,它们相互融合、对话、共生发展,构筑了平衡的班集体。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也要基于生态教育思想打造生态型班级,促使学生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代币生态班级
班级“无课日”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代币“清零”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