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玉
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联系。小学生在学习以及实践阶段,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期间,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学生掌握好这一能力,就能在数学问题解析的过程中灵活应用方法,更好地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拓宽教学范围,提升数学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给学生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思维是学生产生事物认知的基本过程。学生有数学思维,对数学内容应该具有清晰的认知。从教学工作实际来看,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辩证思维的引导。在数学知识探究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关键影响。
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需要加强思维能力的引导。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科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的学习与探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概念性知识、习题类知识的反复探索,完成思维能力的巩固。数学思维本身就会受到数学学科特征、数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数学思维之下,学生的能力主要包含运算推理、抽象思维、数学分析等各个方面。数学本身是抽象学科,需要教师从应用开始,分析日常生活中数学模型构建的方式,通过图形或者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抽象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获得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然后对数学学科有基本的理解,建立理性思维,从源头找到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基本的推理能力与判断能力,就是对一种未知事物的判断,进而去推理其演变过程。对已知知识的推理与演变,可以应用归纳总结和类比推理两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讲,探究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条件,从已知逐步走向未知的推理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并处理问题。数学运算则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常常接触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在剖析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极大的关联性。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整理各种数据信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
很多时候,数学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是因为课程内容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且知识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储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很难有效应对,常常不知从何开始。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寻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便获得了基础条件,学生也能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技巧,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科目产生新的认知,并逐渐端正学习态度。在反复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习惯,并认真钻研数学知识,不再排斥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充满了探索欲望。
在刚进入小学阶段时,小学生各科成绩会比较好,因为他们在幼儿园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已经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实现了数学基础知识的累积。但在上初中之后,数学知识增加,有不少同学会觉得学习难度较大,且知识探究有很多漏洞,这显然就是学习后劲力不足的表现,也是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所导致的。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关联性,如果教师能够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那么学生就会保持良好的态度,有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为自己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数学知识探究期间,如果只是应用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计算数学问题,那么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高,但个人能力还会有所不足。而且有不少学生存在对数学课的错误认知,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不足,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从实践来看,数学是基础学科,能够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学生有良好的运算分析能力,那么在日常的消费活动、数据测量阶段,都能获得更可靠的数据信息。学生在反复的锻炼之中,能够获得一种数学思维能力,日后在处理现实问题时,也能根据数学的学习要点,深入思考并应对解决。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但是思维活跃且富有好奇心,能联想到各种知识。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教学内容,做好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思维活动中,要帮助学生积极应用知识,实现数学知识内化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就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理解学科特点,明确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启迪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
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设置数学教学计划大纲,关于基础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的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在拓展分析的过程中,能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思路会更加分明,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依靠自主学习,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紧随时代发展需要,契合新课改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初级知识学习的要点,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要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我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期间,受制于自我的身心发展情况,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不足。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具象化、形象化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创建数学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学习经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应用具体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构建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学会观察问题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知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只能按照课本教材去介绍边长、角度等基础概念,会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且参与性不足,不能实现巩固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应用一些实际物品,去引导学生并解释说明,最终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教师要求学生准备纸板、盒子、三角板等图形用具,学生就能够通过生活物品,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是围绕学生具象思维发展需要进行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拓展思维开放能力,逐步养成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受年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影响,能够应用的数学知识有限,而且自我的学习能力也不足,面对抽象数学知识,学生对其中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困难。因此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应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富有创新性。教师如果将数学知识具象化展现,便能满足小学生思维特点。教师在应用数形结合策略期间,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有效理解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那么一些数学基础概念的探索会更加深入。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用这种直观、形象的图形辅助数学知识探究,学生能够更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解答数学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会慢慢养成。
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期间,常常会出现思维局限性。如果仅是依靠顺序思维去处理学习问题,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灵活应对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会更加广阔。如果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用正向思维不能找到问题答案,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去分析判断,这是思维灵活的表现。而且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过程中,不能钻牛角尖,要学会变通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探究数学问题。
教师按照计划大纲讲解数学知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小组去探究问题,并处理相应的问题。如果数学题目的难度较大,那么学生仅依靠自己的能力不能找到问题答案。但是如果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大家一起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讨论小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期间,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教师建立课堂学习小组,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奠定良好条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思维,获得学习灵感。小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建立学习自信心,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片、文字等融合到一起,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数学课本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有抽象特质的,所以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活动,锻炼自我学习能力,强化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调整课堂学习结构,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本身就对具象思维比较依赖,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学生思维能力拓展会更加针对可靠[1]。
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性,根据数学教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深入学习场景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获得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原有知识结构下,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合理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完成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更加全面,而且在多媒体技术影响之下,学生也能进一步清楚自己的不足,拓展学习范围,找到数学知识学习要点。教师不要局限于教学活动之中,而要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实现数学知识的串联与讲解。多媒体使得数学知识更加形象趣味,且能够通过拓展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创新探索,提升学习主体意识,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达成数学学习目标[2]。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构建数学学科基础,探索培养学生兴趣的要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策略。教师要认识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存在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并且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应该协同开展讲解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建立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那么,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就能为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