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22-11-19 19:29:36
读与写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历史

吴 荣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教育局 新疆 博乐 833400)

历史是高中的必修课之一,因其具有很强的人文价值,是其他任何领域都无法比拟的,对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历史学科的首要任务。新的历史课程旨在尊重生命,感受生命的流动。历史课程的标准解释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品德、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学生鲜活个性。”历史教学不仅在情感、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健康、心理和审美方面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发展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学习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的近况,并提供了一些举措。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一是新课程改革应该适应历史学科领域的具体需求,现代新课程改善学生的教育。教师应参与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在教育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创造理想条件。此外,新的课程改革重新定义了高中历史学科,高中历史系要引导学生打开格局,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理解人类价值观,同时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高中历史促进人类阅读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帮助学生发展价值观,以应对时代不断变化的本质。其次,它对应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还明确了学习高中历史的主观要求是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系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学生根据历史研究经验对历史问题提出见解,培养坚强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并促进自身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建设。最后,要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然而,以人为本的概念仍然是现代社会品德的主要观念,社会的基础是人,在任何年龄,人类的发展都以高尚的品质和美德为基础。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认识到历史学科人文资源传授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加以实施[1]。

2.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段历史作为反映人文精神的重要领域,是历史系的独特功能,提高人文素质是历史教学的根本需要。然而,目前高中历史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记忆在通识教育中非常流行,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能被动接纳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其次,教师不够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学科的需求相对较低,只要求学生熟悉手册知识,熟记手册要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片面和肤浅。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解惑,而“人”就是真理,教学就是传播真理。但在教学中,教师只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而不深入分析。

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延伸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学发展进程,体会历史自身的人文主义精神。历史作为人道主义领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历史的演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从古至今,全世界的历史学家都不惧怕权威,遵循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历史作风。因此,大多数教师在高中历史活动的日常教学中都应该意识到将人道主义精神带入课堂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充分了解历史领域的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课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所教授的历史学科知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人文精神,了解人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体会人类为国家的自由和平等付出的努力。通过了解历史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学习热情。

3.2 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基础,在历史课中投入情感。爱国主义是人类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个灵魂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不爱国,那么这个人的灵魂就是不完整的。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培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向学生灌输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帮助他们了解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并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性。此外,如果高中历史教学没有情感投入,学生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课堂上枯燥的历史教学只能使学生记住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深入钻研历史知识,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为了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以爱国精神为主,将更多的情感带入课程中,让学生的感触更准确。

3.3 结合所学知识,发掘历史课堂知识的人文内涵,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科书增加了人文笔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的日常历史教学中,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都在给学生充分挖掘高中历史教学知识内容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充分重视并保护历史遗产,敢于揭示事实真相,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品质。要从历史教育的内容中充分体验人文主义精神,就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识,教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理解,以达到将将人文理解融入到历史教学中的教育目标。例如,通过学习保护和挽救昆剧章节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对保护历史遗产的责任感。为了激发学生保护历史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昆曲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传统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角色制是中国戏曲的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元首为保护昆曲而不懈努力,使昆曲得以流传至今。通过仔细研究昆曲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通过探索历史知识中的人文内涵的方式,学生认识到人文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并受到历史人文主义的影响,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实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

3.4 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所有学生都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铭记国家的历史。对于高中生来说,分析历史人物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教师要结合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确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必须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置于一定的环境中,全面、客观地加以分析。通过反复引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生可以了解他们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学习历史人物积极的精神,例如,对“革命”的审查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的结果在税收的改进中被窃取了。在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有限的方式评估和改进学生不正确的观点,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3.5 运用历史资料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只运用教科书中的知识,来开展教育活动。书中的教学风格和方法,难以满足现代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需要,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史料拓展教学内容,增加班级对历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历史。历史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历史,通过使用历史资料和学生的文科教育充分接受人文素养的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历史课程本身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的镜头看到真相和未来,从而创造真正的历史价值。因此,适当开发利用历史文献的教材应该是非常适合这种教学的。例如,通过学习孔子篇章的相关内容,老师展示了孔子对中国进步的巨大贡献,让学生充分发掘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课堂教学思想体系作为一种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德治国,以包容的方式发展教育的不懈努力,坚持卓越领导和相互学习的高水平教学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典籍和古代文化的历史文献的研究,学生发现历史的人文意义,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和人文阅读能力。灵活运用史料,拓宽历史视野,学习史料,更深入了解古人背后的人文精神,同时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开阔眼界[3]。

3.6 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可以起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创造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被动接受知识走向主动,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而当老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致使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故事。

3.7 结合所学内容举办辩论比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思维。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蓝图。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充分体验到人类发展过程中思想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充分发展了这些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获得书籍知识,还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质量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定期举行讨论比赛。

3.8 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学、音乐等领域也包含大量的历史信息,可以增强学习对象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借鉴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期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情感潜能,以及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阅历。

3.9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国家历史悠久,500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精神、物质和文化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熟悉历史名人,了解玉飞等历史人物为国捐躯的伟大奉献精神。教师利用上述教职工故事,不仅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历史事件紧密联系起来,还通过性格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10 设计历史实践活动。从学校历史系的特点可以看出,它理论性强,但实际上包含了学校历史教科书中概述的政治知识等实用材料。在意识形态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体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或访问社区时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补充历史资料的收集和组织,并将他们的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教师还应充分考虑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例如,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与当代理论研究相关的材料,他可能会要求学生联系特定的学者或退休教师。为了解社会发展教育的发展情况,结合讨论,将社会发展趋势与当前水平进行比较,以树立正确的学生三观[3]。

4.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现实教育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要内容,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点内容,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的个性和现实需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在上课时创造学习情境,教学生用合适有效的方法解释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人文历史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