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廖志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托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做到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及活学活用,最终实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作为教师讲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重形式、轻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相互发展的过程。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使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实用的学科知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要注重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尊重与理解后进生,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要从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向启发性与点拨性、归纳性的教学模式过渡,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1]。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比较普遍,且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情境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互动,满足《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思维的自然过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角”的教学为例,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讲解量角器相关发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找到生活物品中的几何图形,如剪刀与三角尺两条相交的边线,让学生对角的形象产生直观的认识。通过“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与“判断下面各角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亲近数学,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为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握提问技巧,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独立思考,并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得出完整的结论。小组合作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观点,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穿插式分组,让学生在相互引导与帮助中尽快成长。教师灵活采取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式,更利于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总结。教师可以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合问题探索解题的思路,最终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解答题目。在小组总结环节,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享本小组的解题思路,最后展示解题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对方的解题思路,不断完善自身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还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中的难点,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游戏教学法确保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娱乐性,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更利于教师观察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成效,确保教学辅导的针对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教师在游戏教学中渗透知识点,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记忆更加深刻,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有序数对”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设计根据数对找座位的游戏,使学生在抢答的氛围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设计超市与市场等游戏,让学生扮演家长与孩子,记录一天的开支情况,用正数表示收入,用负数表示支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游戏教学法可提高数学知识的吸引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产生兴奋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培养素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复习有强化记忆与加深理解等作用。复习包括经常性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等类型。在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复习方法的传授与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错题讲解及一题多变等方法。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其思维导图的第一大关键词可分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考查题型这四方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延伸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相等、对应中线和高及角平分线相等的多个第二大关键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梳理知识,了解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环节,教师不能采用题海战术,而是要讲求精选、精讲、精析、精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拓展教师的讲解范围,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俨然成了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多采用合作交流与数学实验等方式,从以往的封闭教学方式,逐步向开放型教学方式过渡,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3]。
以“统计调查”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课前,教师可以围绕全面调查的过程与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微课视频或通过慕课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线上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将其作为课上重点讲解的内容。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生活中的教学案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与绘画和屏幕放大等功能,有利于让学生在数据整理中发现规律;利用电子白板轻松制作统计图,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和超链接提示各种信息,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数据描述的作用。在设计调查问卷与扇形统计图画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难以让学生理解细节性的问题,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想象力的培养。而采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性学习,通过细节性的提示处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更利于对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学习软件进行拓展性的训练,提升学习水平,巩固所学知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导,用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建立与综合素质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时,教师要注重学习结果与过程、学习水平与学习中情感变化的结合性评价,不断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与学习动力,使其积极投入学习。
评价方法包括有声语言评价、体态语言评价、书面语言评价及物质评价,还包括阶段性总结评价及日常评价,其中,阶段性总结评价可以反馈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能力是否进步;日常评价则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当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不仅应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与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要侧面引导学生发现与主动纠正错误。饱含真情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首先,评价应准确及时。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评价的时机,用恰当的形式做出评价,还要发自内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认可,不能过于虚假和笼统敷衍,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而不给予学生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进步缓慢。教师应该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其次,评价应当巧妙恰当。在批评学生时,教师应当做到让学生心悦诚服且自觉改正,不能讽刺挖苦,避免伤害学生的信心与自尊。教师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更能够达到师生间的共鸣。最后,评价需做到因人而异。对冲动型与错误率高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严谨细致;对沉稳型与不愿意合作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其与他人合作,使其融入集体;而对精神萎靡与压抑自己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发现其优点。
在初中教学评价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平移”为例,教师可以布置“结合图案移动,给平移一词做出解释”等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如较强的组织能力与概括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使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互评中,学生能够获得来自同学的认可,也能发现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在自我评价中,学生采取自省式批评方法,能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激发主体意识。当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够准确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教学评价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总结,还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后应当加强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教师要注重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以此为教学方案调整的依据,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学习效益是指学习中产生的变化与获得的进步和成绩。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展和成果的了解,叮嘱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转变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原因较多,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手段滞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和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及思考空间不足等。基于此,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快速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